《荷塘晚景》
清荷柳色蕭聲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文(古來客)
2015.07.05
紅欄水榭淺風涼,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平七陽韻)
綠葉荷花粉麵香。仄仄平平仄仄平(下平七陽韻)
寂寞蕭聲撩舊事,仄仄平平平仄仄
依稀柳影問斜陽。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平七陽韻)
===============
榭: (一般指水麵之上)亭台樓閣。
淺 + 粉:原擬 “對( 動詞 [麵對] ) + 拂(依平水韻為仄聲)”,為避此兩動詞與句三之 “撩”、句四之 “問” (由於四字盡皆動詞)構成 縱向 句式單一而改之。
依稀: 恍惚之中、隱約之際、回憶裏;覺好於 “翩躚”。想起 魯迅 於《無題》中有雲 “。。。 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換大王旗 。。。” (昔日學於高中課文 《紀念劉和珍君》 書下注釋)。
柳影: 亦柳枝、亦佳人。
問: 覺好於 “送”。
問斜陽: 想起 瓊瑤 言情小說《問斜陽》及其歌曲 “ 。。。問斜陽,你由東而西為誰忙碌?問斜陽,你朝升暮落為誰匆促?問斜陽,你自來自去可曾留戀? 。。。”
依稀柳影問斜陽(平平仄仄仄平平):曾擬 “誰曾執手問斜陽(平平仄仄仄平平:執依平水韻為仄聲、古今音調相異之叛逆者一枚)”,然一時無法尋到合適字詞予句三(注:必須與句四構成逐字對仗^_^,否則沁文自會有許多版本予句三^_^),遂取當前版本。如 留侯 慧眼所識,就虛筆手法而言,當前之 “依稀柳影” 版當然好於未遂之 “誰曾執手” 版。
觀讀《詩詞吾愛》詩友 少海 日前之大作《觀荷》(如下所附),沁文 甚喜之,今遂步其原韻(下平七陽韻)而草五絕平起習作如上。為奇偶逐字對仗計,遂替 少海 原玉首句韻腳之字 “塘” 以 “涼”、延用另外兩個韻腳之字 “香” 和 “陽”,如此,則 “涼” 與 “香” 皆係形容詞而構成對仗。
【注】如上所示之美圖源自網絡搜索於 “揚州文明網” ( http://yz.wenming.cn/wmbb/201311/t20131108_889976.html ),特於此聲明並致謝。
【下平七陽韻】陽楊揚香鄉光昌堂章張王房芳長塘妝常涼霜藏場央泱鴦秧嬙床方漿觴梁娘莊黃倉皇裝殤襄驤相湘箱緗創忘芒望嚐償檣槍坊囊郎唐狂強腸康岡蒼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倡倀羌慶薑僵韁疆糧穰將牆桑剛祥詳洋徉佯粱量羊傷湯魴樟彰漳璋猖商防。
【後記】沁文 此習作貼發之後,蒙 相看兄(相看不厭) 雅臨觀圖妙和(如下所附),令沁文甚喜而讚佩。相看兄 置換 “香”、“陽” 二韻腳之字,遽有詼諧如許,足見凡事重在人為,詩趣決於妙意;亦思中華文字之絕。初,沁文 搜索 “荷 + 柳 + 欄/亭 + 夕陽” 以配己拙作之境,本憾於所得之圖未有 “欄” 與 ”亭“, 卻有遊船於醒目位置作不速之客而稍亂風景 。。。 原知拋磚引玉,未料再有 “泊船” 引玉,誠為詩壇之趣聞 。。。沁文 今乃擅取如下 四字詩題 和 七字副詩題 以冠 相看兄 之妙詩而博一笑。
《幽香遠觀》
船家亦是護花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看兄(相看不厭)
2015.07.05
綠水生煙送淺涼,
田田嫩荷映驕陽。
船家不解遊人意,
柳畔陰中怎品香?
詩友 少海 原玉如下
==================
《觀荷》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3304&works_id=662723)
少海
2015.06.28
風吹荷擺綠妝塘,
葉出汙泥芯帶香。
過客癡看不忍折,
留於蛙蟹躲驕陽。
未忘曾經無悔憾(仄仄平平平仄仄),惟期不換是容顏(平平仄仄仄平平)。
臨屏觀圖,望文生義,戲和一首,見笑了:
綠水生煙送淺涼,田田嫩荷映驕陽。船家不解遊人意,柳畔陰中怎品香?
晚安。
大讚!感覺“依稀柳影問斜陽”,遠好於“誰曾執手問斜陽”,虛筆比興,意佳韻長!沁文兄已然深諳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