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長輩們告訴我,不健康就是身體的不適反應,一旦“病痛 ” 、 “ 酸痛 ” ,就要去找醫生打針或吃藥,做對症療法。症狀(信號)消除了,健康就會恢複了。讀大學的時候,我被老師教導說那是錯的。專家們說,“根本恢複細胞再生能力、補充營養和氧氣,才是保持健康之道。”如果細胞有破損,就是外在沒有疾病發作也不算健康。太抽象了,一直不覺得對自己有影響。而今,我竟然看到了這樣的可怕數字———在美國,至少 75% 的成年人在 39 歲時就已經得了心髒病,隻不過發病期有的可能還要等幾年或十幾年。心髒不健康的人竟然如此之多!還有令人震驚的,美國著名營養學家 Dr. Michael Colgan 聳人聽聞地說,似乎衣食充足的現代人卻麵臨饑餓而死亡的危機!造成饑餓的原因,不是缺乏巨量營養素,而是長期缺乏對身體極為重要的微量營養素。 USDA 調查顯示,在美國 21 , 500 人中,隻有不到一個人的細胞獲得了 RDA(美國食品營養部設立的每日營養推薦量)標準 營養,並且 每日攝取了足夠的 10種人體必須的營養素。隻有1% 的 小孩,達到每日營養建議量的標準,攝取了足夠的營養素 。 我真不知道自己和我所熱愛的人們是否 LUCKY ,雖然我們表麵上看都是健康活躍的。
十多年前初來異鄉,我驚奇地發現發達國家的食品包裝袋上注明了產品的營養信息。我被洗腦了。我欣喜地以為,這種科學的計量有助於掌握每日營養攝取是否夠量或過量。每天隻要攝入夠那上麵陳示的營養素計量就能營建細胞的活力,幫助毒素排出。天哪,我後來才發現這種理解是多麽的局限!現在我才知道我和很多人一樣,對 " 每日建議營養素攝取量 " ﹝RDA﹞一直有誤解。RDA 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學院的食物及營養局製定的,它並不是指身體所需要營養素的精確份量,並不代表促進最佳健康營養素攝取份量,也不是身體達到最佳健康和預防患上退化性疾病所需營養素的份量,而是指防止發生急性營養素缺乏症所需的營養素份量。 例如維他命 E ,成人每天建議攝取量﹝RDA﹞是 12-15 IU ﹝在 1989 年由美國國家科學學院製定﹞,而大多數營養學家都認為這個建議攝取量實在太低,根據大量可靠的臨床實驗和研究,每天應該吸收400-800 IU﹝大約 RDA的30-60 倍) 維他命 E 。這個份量的維他命 E 被證實可以減少患上心髒病的機會,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和改善及延緩老人癡呆症等。
幾十年來我一直是中國食療的信守者,也深信通過自然攝取食物,如大量吃蔬菜水果便可達到每日營養素的滿足。這種觀點二十多年前一定會得到世界科學家的廣泛認同,但是不幸的是,二十年後的今天,科學家們在嚴酷的事實變遷麵前已經放棄了這種方案,我也不得不緊跟其後,隨之洗腦。因為當今的蔬果所含的營養成分已經大幅度減少了——— 二次戰後農業廣泛使用化學肥料,使大量礦物質從土壤流失,食物生長期縮短,不少食物又是經過過量加工處理的,在包裝時還加入防腐劑,因而大大影響維生素及礦物質的營養價值。日本厚生省(衛生部門)曾經做了一個代表性的實驗, 1948年的時候,一群研究員以關東地區的菠菜100公克為原料,萃取出維他命C有150毫克。在2000年時,另一批研究員拿同樣地區同樣份量的菠菜,萃取出的維他命C卻隻剩下13毫克。這個信息說明了由於目前土壤過度開發使用與化學肥料普及,使得我們的土壤貧瘠,連帶的使我們種植出來的作物養分已經遠遠不如我們的想象。我們所吃的蔬菜水果雖然看起來愈來愈大,但是內容物卻愈來愈少。農人隻注重能否賣個好價錢,往往在水果還沒熟時就摘下,之後再用乙烯蒸熟,又大又漂亮,但營養素卻越來越不足。營養學家講話,當持續攝取不足的微量營養素,現代人就出現了莫名病痛一堆,肥胖、疲勞、抵抗力差,退化性疾病層出不窮。為了每日攝取足夠的營養素,為了從自然飲食中得到和父母輩同樣的營養素,難道要讓我們及子孫們不得不放鬆褲腰帶上的幾個洞?加大幾個英尺的胃部空間?吃下多少倍的食物不成?看了一本營養教育專門書籍(Comparative Guide to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by Lyle MacWilliam),專家建議,使用優質的營養補充品應當是現代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獲取營養素的方法。
這其實和我小時候被灌輸的觀念相衝突。在中國,人們都以為,物竟天擇,適者生存。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是自行調節的,現代人的壽命延長了就是事實,根本不需要太在乎日常勞民傷財的保健措施。直到讀大學的時候,學了人口學的知識,我才知道那種理解有些片麵。
現代人的壽命延長是受益於人類醫學治療疾病的水平提高。自二十世紀初,人類發明了越來越多的藥物攻克了從前致命的主要疾病,如白喉、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肺炎等等,主要通過降低死亡率達到了提高壽命的目的。但是,根據生物學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其生長期的 5到6倍。人的生長期是指從出生到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到25歲),因此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50歲,公認人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20歲。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算中年人,65歲至74歲算青年老年人,75歲至90歲才真正算老年人,90歲到120歲算高齡老年人。
美好的理想對青年人來說是特別樂意接受的,但經曆了一些風雨,見了一些世麵,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就出現了。理論上,本應該 70、80、90歲很健康,可現在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們好多人40多歲就不健康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50多歲冠心病、糖尿病,60多歲死了或者痛苦難奈,到處喊疼,整整提前了5 0年得病!殘酷的現實,原因為何?我相信那就是當今社會上預防疾病的觀念和手段還沒有達到較高的水平。
前一陣看到一段報告,哈佛大學從 1976年開始做了一項服用營養補充品到底好不好的實驗,長達25年。得知5年內,沒有明顯不同;10年,可減少25%的患病率;15年,患病率降低了75%。這項實驗可從頂尖的醫學雜誌NEJM , Lancet , JAMA ,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查到。研究結果證明服用營養補充品絶對有效,但要等一段時間才看得出來。
看來,不為長遠打算而失去了最佳時間段營建維護自己的健康,二十年後,必將會為這種錯誤付出代價。最近還看到科學家預測,到 2030年,人類平均壽命即可達到或超過120歲,美國的退休年齡可能屆時會延長到85歲。相信那會兒大家關心的不再隻是活的久,而是活得健康和體麵的事了。現在看著有些來探親的朋友父母七八十歲了,還能健康自信,和孩子們快樂地遊山玩水,甚至還樂意幫助做些家事,而有些60多歲就麵目灰暗,精力有限,多種衰老疾病纏身,心情和心理都因此受到影響,和子女的關係更容易緊張,真是令我思緒萬千!
俗話說得好,虧什麽都不能虧了自己的身體。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麽?子女、財富、房子、車子、衣服、財富?如果在世上擁有一切,可以用數字 1000000000來表示,生命就是前麵的“1”。沒有健康的生命,一切都是空的。
這些年來讀到看到的嚴酷現實,不由得接二連三地重新認識評價往日固有的知識、觀念。健康說來抽象,但做來始於點滴的生活方式。首先的首先,健康的細胞等於健康的身體。 營養素對細胞的健康扮演著關鍵角色。從現在起,無論是學齡前的女兒,還是青春期的兒子,抑或是自己和父母,每天都需要補充優質的維他命,來預防和修護細胞的破損! 活到老,學到老本質上就是洗腦到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