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外語,通常三五年間不能從一句不懂到完全掌握、運用語言,以及一些俚語、新說法。而孩子卻能。他們從新生兒的哇哇啼哭到與大人嘰哩呱啦交談,通常隻需要三年左右時間。心理學家稱,兒童學習是全身心地投入、感受、接受新知識,如同複印機在白紙上複印一般。而六歲以後的人學習,越大越多是理性地分領域接受知識,如同手抄本,看一、識一、再記一,而後寫出來。那是有排斥、有阻力地吸納。孰快孰慢自然有區別。
不僅如此,在我看來,baby的聰明還表現在他們的學習不是單純地模仿。他們的心理活動其實特別豐富,創造欲望非常強烈。
我的兒子兩歲時跟大人們一起看世界杯足球賽。和他玩球時,他便學著球星們的姿態,又踢球,又撲球,還連連故意做假動作緊緊抱著球倒在地上,任誰拽都不起來。踢球、撲球與抱球倒地都是模仿,但他們被靈活地貫穿起來,再加上賴在地上不起,反映出兒子對球員控製球的高度理解,與創造性地發揮了這一理解。
我三歲的大女兒目前最佩服哥哥。有時對哥哥言聽計從,簡直就象哥哥的打手,把哥哥襯托得象是電影裏的黑社會老大。哥哥一開口向我們建議去哪裏吃飯,買什麽東西,或是去哪裏玩,她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重複一遍哥哥的話,而且用十倍於哥哥的斬釘截鐵的語調向我們要求。顯然,她模仿哥哥的話是表麵現象,她想比哥哥還能向大人提要求建議並希望得到肯定,是她變化語調創造發明的原始用意。
剛一歲的小女兒人雖小,但也有的是鬼主意。一日我剛打開廚房的儲藏櫃找東西,她便歪歪咧咧地跟過來,專心地做起事情來。我低頭一看,天哪,她正一把一把抓著米!我將她一把抱起,不想“嘩啦啦”地從她的小袖口裏滾落出她窩藏的米來。當我把她抱到一旁收拾殘局時,她又迅速地拉開抽屜,找出小勺、小碗,一樣一樣地拿出來擺在地上。待我連忙收拾這邊餐具時,那小東西不知不覺又回到儲藏櫃邊。當我找尋她時,竟然發現她滿臉白麵還在神態自若地用手抓著生麵往嘴上抹。原來小女兒是在有計劃地模仿我做飯、開飯與吃飯的全過程呢!她還創造性地用袖子做鍋,用地當餐桌,用麵做了飯!
昨天在兒子練功夫的武館,看到師傅的兒子威龍不到三歲,由於天天待在武館裏,耳濡目染學了不少習武練功的動作。在我麵前,他高興地打拳、劈腿、翻跟頭、鞠躬行禮,還很有創意地把這些動作串連起來,編排出一套套自己的套路。雖然動作不是十分標準,但他比旁邊十幾歲的學武者打得還投入、虎虎有生威一些。
大人常常以為自己遠遠聰明於小baby,覺得baby的行為隻是幼稚好笑,令人捧腹。但細細思量,大人還真應該佩服小baby,佩服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應該學習小baby,學習他們在生活中時刻想著創新。
20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