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吃魚和寫魚

釣魚是世界上開展最多的運動之一,是小孩子,青中老年人的摯愛。
正文

笑評《圍城》《邊城》和《白鹿原》

(2015-08-12 05:06:05) 下一個

在這篇《漁夫讀書》裏,要和朋友們討論的是中國文學史上出現的三位了不起的文學巨匠。那就是1910年出生的清華大學外文係才子錢鍾書,1902年出生的北京大學旁聽生沈從文和1942年出生,隻讀過高中的鄉村教師陳忠實。

從發布作品的數量,尤其是用長篇小說說事,這三位的確不能用“巨”字來形容。如果不把散文和短篇小說考慮在內,錢鍾書一生中隻寫出一部長篇小說《圍城》, 而沈從文也強不了多少,家中翻箱倒櫃尋自己的大作,也僅僅找出一部中篇小說《邊城》和一部不怎麽起眼的長篇小說《長河》。盡管陳忠實的情況似乎稍好一點, 懷裏也不過揣著一本長篇小說《白鹿原》或幾本薄薄的中篇小說(比如《康家小院》)。比起錢鍾書和沈從文來,那也是孔雀瞪眼看鳳凰,比不出三瓜倆棗的。不過就作品的質量,讀者的喜愛程度和對中國文學界的影響與貢獻而論,《圍城》,《邊城》和《白鹿原》這三本書那可是巨作中的巨作,精品中的精品。如果就單本小說評選諾貝爾文學獎來講,不是這三部小說還能有那一部?舍我其誰?所以,就憑這一點,我給出一喜句,稱他們仨人為曇花一現的中國名作家(作品又少,又都是精品,恰似曇花,罕見的豔美)。

先說說錢鍾書。很久以前,隻要朋友們一提起《圍城》,我腦子裏就晃出了著名電影演員陳道明的影子。在電視劇《圍城》中,陳道明把小說裏的人物演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人看了就入迷。至於這部電視劇是根據誰的小說改編?小說的作者又是誰?我一概不知。直到2007年,在朋友的聚會上,還鬧出了一點笑話。記得那是一個酷暑的夜晚,大家邊喝酒邊聊天。也不知為什麽就談到了讀書。有位朋友問我看沒看過《圍城》,我有點取笑地說:“明知故問。這誰沒有看過, 不就是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圍城》嗎!”那位朋友馬上改口,說:“我說的是小說,不是電視劇。”我沒考慮就脫口而出:“又在胡扯。哪有什麽小說叫《圍城》的?隻有電視劇《圍城》。”沒想到那位朋友被我的話驚呆了,眼睛裏竟然浮出了迷茫的色彩,黑夜裏月亮身上擦過的烏雲似的。就在這時,另一位朋友急忙過來答腔,用手點著自己的手掌衝我說:“漁魂王,你是不是喝酒喝糊塗了,錢鍾書的大名鼎鼎的小說《圍城》 你難道不知道?你難道不知道電視劇《圍城》就是根據錢鍾書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那位朋友的話還沒有說完,我的臉騰的一下就火辣辣的了。我問自己:“看來這事是真的。悔不該多年來一門心思都撲在了專業上,連這樣簡單的常識都不知道。”於是我開始眨麽起眼睛來,裝作有酒的樣子,含含糊糊地說:“說的對!你們說的對!”然後,我隨便找了個借口,一轉身灰溜溜地跑到一邊去了。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裏打開電腦,尋找小說《圍城》,果然被我查到,的的確確有這本書,作者是錢鍾書,電視劇《圍城》確確實實是由小說《圍城》改編的。由於當時網絡電子書還不普及,我不得不在一年後,回國串親訪友的路上買了一本。

等到我開始讀《圍城》這部小說的時候,才吃驚地發現,原來這部小說竟然被寫的難以描述的妙不可言,故事情節委婉動人,簡直把讀者的魂魄都攝去了,比電視劇《圍城》不知要強去多少倍哩。

錢鍾書,這位從清華大學外文係畢業,英國牛津大學留學回國的文學界大才子簡直把《圍城》這本書寫得妙絕了,即陽光燦爛又諷刺幽默。被外國人譽為狄更司同時代的薩克萊(代表作為《名利場》),國人則評論《圍城》中的某些章節堪稱為現代版的《儒林外史》。在《圍城》這本書裏,錢鍾書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生動逼真的比喻句和充滿迷離的故事情節把一段男男女女的情愛史寫的有鼻子有眼。文章從頭到尾讓人讀了三句一小笑,五句一大笑,到處是妙語連珠,讓讀者看了上一段就想看下一段,不知不覺地就醉在了故事情節之中。

如果說後來的陸文夫在《美食家》中把書中的一位蘇州肥頭大耳的吃客寫得栩栩如生,跳躍紙上,把蘇州菜寫的留芳百世,其筆法恰似神筆馬良的話, 那麽這位錢老先生把幾位男男女女的恩恩愛愛寫得時而如膝似嬌的浪漫,時而肝腸寸斷的矯情,書中的人物仿佛就活在讀者的身邊,讓人看了驚喜的恍如鬼魂附體一般啊!

錢鍾書的《圍城》到目前為止已經翻譯成多國文字,發行量應該是中國小說中的佼佼者,高達400多萬冊。該書已經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藏。 寫到這裏我便生了興致,隨便從小說《圍城》裏捏出了一段,共朋友們分享:

“胡子常是兩撇,汪處厚的胡子隻是一畫。他二十年前早留胡子,那時候做官的人上唇全毛茸茸的,非此不足以表身分,好比西洋古代哲學家下頷必有長髯, 以示智慧。他在本省督軍署當秘書,那位大帥留的菱角胡子,就像仁丹廣告上移植過來的,好不威武。他不敢培植同樣的胡子,怕大帥怪他僭妄;大帥的是烏菱圓角胡子,他隻想有規模較小的紅菱尖角胡子。誰知道沒有槍杆的人,胡子也不像樣,又稀又軟,掛在口角兩旁,像新式標點裏的逗號, 既不能翹然而起,也不夠飄然而嫋。他兩道濃黑的眉毛,偏根根可以跟壽星的眉毛竟賽,仿佛他最初刮臉時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腦兒全剃下來了,慌忙安上去,胡子跟眉毛換了位置;嘴上的是眉毛,根本不會長,額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榮。”

如果說錢鍾書是地地道道的洋派作家,那沈從文就是實實在在的中國鄉村派書豪。這一位比錢鍾書大8歲,沒有留過洋的中國作家,就憑一本中篇小說《圍 城》就能穩獲當代近代中國文學界的鼻祖稱號。大家都知道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莫言。有誰知道如果不是命運的捉弄,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應該是沈從文,並且比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早拿到20多年。沒有想到吧,就是因為《邊城》這本書,在1987至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最後候選名單中,沈從文入選了。當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決定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沈從文的時候,才發現沈從文剛剛過世。因為諾貝爾文學獎必須發給活著的得獎者,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才不得不遺憾地另尋他人。

錢鍾書在小說《圍城》裏寫的是十裏洋場繁華鬧市裏的男男女女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沈從文的《邊城》則述說了在充滿泥土香的中國邊遠小城或鄉城裏發生的羞羞答答的你情我愛。一位用西洋式新派文筆洋洋灑灑,而另一位則用了仿古襲舊的文風謹謹慎慎。在《邊城》裏沈從文用字簡湊而深含,語句劈裏啪啦就像快板書那樣有節有奏,那樣有韻味,飽滿的恰到好處。故事的結構更是沒說的,起承轉合自然又奇妙。最重要的是故事情節,那男女之間的事兒在沈從文的筆下被寫得忽而令人牽腸掛肚,忽而令人捧腹大笑,忽而又把人搞得淒淚滿麵。好文章放了再久還是好文章,好文筆就是到了現代化的今天仍然是好文筆。我慶幸我的堅持和執著。 我在兩次讀小說《邊城》,隻讀了開頭就讀不下去的情況下,最近我逼著自己再試讀一次。這一次我讀下去了,並且真正讀到了妙處,愛不擇手,像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一樣的驚喜啊!

其實,在中國曾經發表的小說裏和中國的近代現代文學家中具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和作家何止幾部和幾位。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文化作品沒有打入世 界,好的作品也無法被恰到好處或到位地被翻譯成其它國家的語言,尤其是英文。比如中國當代的文學家陳忠實和他的驚世傑作《白鹿原》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許多外國名作家的眼裏,中國的小說主要是描寫苦大仇深的農民,描寫土地,揭示農民的愚昧和貧窮,那些悲慘的人生。有些西化的華僑對中國文學還抱有極偏見的觀點和看法,認為中國文學作品中少有哲學,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意義上的寓意,不值得多讀。

事實上是這樣嗎?完全不是,簡直是說反了。中國不但有中國版的茶花女,也有中國版的基督山伯爵,不但有中國鄉村式的簡愛,也有中國鄉村式的紅與黑, 不但有中國樣的普希金詩集,也有中國樣的格林童話。這麽說吧,外國文學能有的,在有上下5千年曆史的中國全都有。隻不過在這些數不清的中國文學好作品中, 許多取材於農村,畢竟中國的工業化曆史與西方社會相比要短的多。但中國有中國的優勢,那就是中國有5千年比天高比海深的文化沉澱,有一批接一批層出不窮的勤勞而智慧的中國文人。最近一個小小的麥家在世界文壇上引起的轟動,讓外國作家刮目相看的程度不就鮮明地表達和述說了我上述的觀點嗎?

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許多有名的外國文學家紛紛到中國來訪。當他們/她們真正準確地了解到中國的文學現狀以後,都禁不住驚訝地發出發自內心的感歎:“唉!世界上沒有的好作品,中國也有啊!”

就拿陳忠實寫的50萬字的長篇小說《白鹿原》來說吧,裏麵的故事情節錯綜複雜,一環扣著一環有機地相連。借一位小說評論家的話說:“小說《白鹿原》 即描述了複雜的黨派政治鬥爭,又反映了民生經濟的衝突,即揭露了劇烈的民族矛盾,又揭示了宗法背景下的家族紛爭,即有從鄉村文化倫理的糾葛到人性欲望的爭 鬥,又有風雲變幻的曆史。”我再加上一條,裏麵還穿插著偷情的故事。

就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來看,讀《白鹿原》主要欣賞小說中那些對秦地鄉村文化與當地村民生活質樸清淡的描寫,欣賞小說中對人物活鮮鮮的敘說和那種跳躍性十足,即複雜又迷離的故事情節。

在《白鹿原》這部小說裏,陳忠實用樸素的語言,到位的描寫,恰當的比喻,有時夾雜著當地的土話,把一個又一個即有聯係又各有特點的故事描述的像一匹匹在綠色草原上狂奔的駿馬。每匹駿馬雖然都有它自己美麗的皮毛和動作上的奇特,但就個體而言突顯著淒然和孤單。好在這些俊馬組成了一群狂奔的馬隊,讓人看到了個體美的同時又看到了整個馬隊的大氣和雲一樣的飄然,讓人看了就著迷,就心跳,就越看越想看。

寫完了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我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下麵我補上點內容,希望朋友們喜歡。

提到陳忠實,不免讓我想起賈平凹,盡管賈比陳小十歲,盡管陳忠實在1965年第一次發表自己的文學作品時賈平凹還在小學裏流著長鼻涕。就作家的出身和作品的題材來說,陳忠實和賈平凹雷同的宛若一哥一弟。兩人都生活在有八百裏秦嶺的陝西,兩人都沒有大學文憑(工農兵大學生和後補的學位不算),兩人把寫作的眼光都投在了鄉村生活,兩人都是當今赫赫有名的農民出身的文學家。在發表作品上,陳忠實花去了近十年時間用在精雕細琢有五十萬字之多的《白鹿原》上,而就在這十年的時間內,賈平凹在幹什麽?在這十年期間,他花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寫完了他的長篇小說《商州》和《浮躁》,在後來幾年他天天閉門不出,在家裏正反複斟酌那本給他帶來苦惱的四十萬字的長篇《廢都》。

他倆還有一點非常相似。1992年在《白鹿原》發表之後,陳忠實除了獲得一片讚美聲之外,還不得不忍受一陣強過一陣的義正詞嚴橫眉冷對的叫罵聲,畢竟那時候小三小四現象還沒有盛行,畢竟那時候社會上正進行著五講四美的運動,畢竟那時候大家談性色變 。書中僅憑“那女人的胸脯突然像兩個鴿子從襯衣內飛出”這一句話,就羞得讀者裝腔作勢的遮眉捂眼,手指之間的縫隙竟然又寬又大。以至於在以後的矛盾文學獎的評比過程中,陳忠實不得不忍痛割愛,把《白鹿原》中那幾千字描寫性愛露骨的一段刪去。而賈平凹在這一點上還不如他的大哥陳忠實,他那《廢都》在1993 年剛一發表,頭上就飛來了磚頭,江湖上還給一綽號——流氓作家。

在這裏給大家講一段陳忠實的故事。大約在1982年吧,中國著名雜誌《當代》的一位小編輯突然來訪,請求陳忠實能不能寫一篇中篇或長篇小說什麽的。當時陳忠實二話沒說,拍著自己那幹巴巴的胸脯一口答應。自那以後,一年過去了,沒有動靜,二年過去了還是沒有聲響。要說還是這位編輯有含養功夫,竟然在默默地等了5年後,在仍然沒有回音的情況下,不急不躁,談笑風生。當時他搖著頭在心裏想:“這也難怪。有的作家出口成章,有的作家肚子裏的貨有限,半天拍不出個屁來。陳忠實可能就屬於後者吧!”

慢慢地這件事被那位編輯給遺忘了。在那個年月,時間過的飛快,天天有變化,日日出新彩。1992年的時候,那位小編輯已經不是昔日的小編輯,今非昔比,估計至少官升三級,肚子肥的鼓起。一天的白日,正當那位編輯在辦公室裏閑事生非地哼著小曲,幻想著有朝一日能一步登天的時候,“叮鈴鈴”電話鈴響了。

這位編輯便慢條斯理地拿起了電話,沒想到電話裏傳來了外鄉人急呼呼的聲音。

“喂!你是編輯xx嗎?”

“是啊!你有什麽事?”

“我是陝西的陳忠實啊!”

“誰?”

“就是你約我寫小說的西安老陳啊!”

“啊?是你啊!很長時間沒有聽到你的消息啦!最近好嗎?”

“還行!你哪?”

“還湊付。你有什麽事嗎?”

“有啊!你約我寫的小說我寫完了。”

“終於寫完了。是中篇還是長篇?”

“長篇。”

“好啊!我請示一下領導後,做火車去找你。等我的電話。”

“好!好!好!”陳忠實激動地緊握著電話,仿佛求急時握住了領導的手。

自那以後,陳忠實就開始了耐心地等待。果然不出所料,幾天後,陳忠實接到了那位編輯的電話,說是已經到了西安城,並約著在他下榻的旅館見麵。那時節,陳忠實比他現在的名氣可差的遠了。他基本上都住在老家——西安市東郊灞橋區西蔣村。我記不清那天陳忠實是坐公共汽車呢?還是騎自行車?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當天的下午和那位編輯在旅館裏見了麵。經過一陣寒暄後,陳忠實哆哆嗦嗦從懷裏掏出一個大紙包,遞給了那位編輯,語重心長地說:“你把它保存好了,千萬不要出差錯。我給你的可不是一般的東西,我給你的是我的命啊!”編輯接過那個紙包,馬上小心謹慎地放在了手提包裏,還上了鎖,一本正經拍著胸脯,嚴肅地說:“我就是把自己給丟了,也不會丟掉你給我的東西。”

就是這個紙包,最後變成了長篇小說《白鹿原》。當它連續在《當代》文學雜誌上刊登後,簡直像一顆重磅原子彈在文化界爆炸一般,衝擊波和放射線瞬間波及了工廠和農村,波及了鄉村和城市,波及了中國每一個角落,變成了影響了人們在那個年代的文學巨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水縱橫' 的評論 : 講的到位極了。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思路花雨' 的評論 : 謝喜歡!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zl9876' 的評論 : 是這樣。精神上的大餐難尋啊!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二哥李白' 的評論 : 謝謝說出了你的觀點。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紅石榴花' 的評論 : 錢鍾書筆下的功夫了得。他太太楊絳的小說《洗澡》的幽默感估計受到錢老的影響。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尾歸' 的評論 : 謝謝!
風水縱橫 回複 悄悄話 邊城清淡,圍城尖刻,白鹿原厚重深遠。都是好作品。
思路花雨 回複 悄悄話 90年代中有閑暇,正好看了這幾本書,是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書!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曾記得在哪個評論中我曾說過,讀一篇好的文章,遠勝過一頓豐盛的海鮮大餐,那讀一本好的書,不知要勝過多少頓海鮮大餐了。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讀過《邊城》和《圍城》,感覺《邊城》比《圍城》高多了,讓人領悟到人性的真諦。當然《圍城》也很不俗,讓人知道俗也是人性的常態。《白鹿原》沒讀過,不知道該讀不該讀,怕太俗過頭變成低俗。
紅石榴花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這幾位也是我的最愛,尤其錢鍾書先生的作品,最是愛不釋手。生活中很多虛假的人的做派活生生就是小說中那個小鎮女人聽了方鴻漸演講後“仿佛處女的耳朵當眾喪失了貞潔”的樣子,,,,經典描寫數不勝數啊!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再補一句:可能自己也不再年輕了,反而喜歡一些個"反樸歸真"的小作品.
寫大作,當然不能輕描淡寫.所以,他們幾個,是"大家",那是毫無疑問的.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主的文.
三部都看過,但年數也蠻久啦,發現讀了你的文以後,所有的記憶,可以說是"翻江倒海"的.
淚水,拌著微笑吧.可以這麽說.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紫萸香慢' 的評論 : 謝謝這位網友的評論!無論如何感謝了!關於小說《白鹿原》,那可是在中國文學界數得著的好作品,贏來了掌聲一片。無論從小說的立意,小說的曆史覆蓋麵,揭示當時深層的東西,小說的構思到收口都讓人稱絕。但是,再好的作品也有很多人不喜歡,這也是事實。所以我尊重你的選擇。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橫塘雨眠' 的評論 : 還要感謝讀者的眼力。不得不讚。陸文夫的美食家一共12章節,1和2章節的確描述了瘦子朱某。那是朱某30歲以前的事情。但是,當朱某過了30歲就不一樣了。比如第三章中的朱:“他有時候也不回家,仲夏之夜吃飽了老酒,幹脆就睡在公園的涼亭裏,那裏風涼,還有一陣陣廣玉蘭的香氣。他漸漸地胖起來了,居然還有個小肚子挺在前麵。媽媽對他說.“朱經理,你發福了,人到了四十歲左右都會發胖的。”

從整部小說中看,陸老爺子把大多數時間用在描述大腹便便的朱某上。所以在沒有指明朱某的年齡的前題下,我用那樣的句子描述朱某還是行的通的。無論怎樣,感謝這位網友的質疑。說實活,我不但讀過《美食家》,而且讀了不止一遍。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橫塘雨眠' 的評論 : 鼻祖,創始人也。沈從文應該和魯迅一樣,是新文化的創始人之一,所以稱其為鼻祖。不過還是要感謝這位網友讀的仔細。任何意見都應該接納。這樣吧!就稱之為文學巨人吧!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塤1223' 的評論 : 謝謝喜歡!
紫萸香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橫塘雨眠:
我也記得《美食家》主人公是個瘦子。

《白鹿原》隻看過一遍,隻記得一些色情情節了,還有一些超自然接近迷信傳說的東西。如果一本小說情節太曲折,巧合太多,很難歸於大家之作。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你肯定沒有好好讀過“美食家”,因為陸文夫筆下的吃客朱自冶並非如你想像的那樣肥頭大耳。請看小說開頭第五段中的描述:
“我認識朱自冶的時候,他已經快到三十歲。別以為好吃的人都是胖子,不對,朱自冶那時瘦得像根柳條枝兒似的。也許是他覺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時時刻刻感到沒有吃夠,真正胖得不能動彈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
—————————————————————————————————————————————————————————————————————————————————————————
如果說後來的陸文夫在《美食家》中把書中的一位蘇州肥頭大耳的吃客寫得栩栩如生,跳躍紙上,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當代近代中國文學界的鼻祖?說法欠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一位比錢鍾書大8歲,沒有留過洋的中國作家,就憑一本中篇小說《圍 城》就能穩獲當代近代中國文學界的鼻祖稱號。
古塤1223 回複 悄悄話 閑暇時能夠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是一種生活的享受。

謝謝樓主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