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吃魚和寫魚

釣魚是世界上開展最多的運動之一,是小孩子,青中老年人的摯愛。
正文

漁夫讀書(從神奇的顧城到當今中國短篇小說三俠客)

(2015-07-24 06:11:15) 下一個

人不是天生就會寫小說的。作為小說作家除了有豐富的生活經曆,還一定是讀了許許多多別人的作品,尤其是讀了許多好的作品以後,受到了啟發,先模仿再表達自己的創作特點的。所以受了小說《紅樓夢》的影響,中國出了許多有名的作家,源源不斷啊!就近代和現代來講,先有張愛玲,後有王安憶和賈平凹,晚到的是蘇童。雖然三毛作品有海明威寫作風格的影子,據三毛講,《紅樓夢》一書是她一生中看的最多的床頭書。

先說說張愛玲。她的主要作品包括《傾城之戀》《金鎖記》《色戒》和《半生緣》,當然她還有許多耐看的小作品了。在她的作品中,用詞用句軟軟的像一條玉帶在風和日麗的氣流中飄著舞著,簡直是《紅樓夢》的現代篇啊!她的作品中你隨便挑一段都有《紅樓夢》的味道。比如《傾城之戀》中的一段: 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胡琴上的故事是應當由光豔的伶人來搬演的,長長的兩片紅胭脂夾住瓊瑤鼻,唱了、笑了,袖子擋住了嘴……然而這裏隻有白四爺單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陽台上,拉著胡琴。

再說說王安憶。評論說她的筆風像張愛玲,她一口否認。讓我說,王安憶的筆風像張愛玲有些欠缺,應該說是從小說《紅樓夢》賈家大院裏出來的,又加上了時代的快步伐。比如她的代表作《長恨歌》。在這篇極好看的小說裏,王安憶把《紅樓夢》裏詩一般的手筆書法用絕了。僅僅對街區的描述,王安憶能洋洋灑灑地寫上幾千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麵,不同的層次對同一段街區進行不重樣的描寫敘述,簡直妙死了。下麵是《長恨歌》中的一段。

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它們有時候是那樣,有時候是這樣,莫衷一是的模樣。其實它們是萬變不離其宗,形變神不變的,它們是倒過來倒過去最終說的還是那一樁事, 千人手麵,又萬眾一心的。那種石窟門弄堂是上海弄堂裏最有權勢之氣的一種,它們帶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遺傳,有一副官邪的臉麵。它們將森嚴壁壘全做在一扇門和一堵牆上。一已開進門去,院於是淺的,客堂也是淺的,三步兩步便走穿過去。。。。。

她的散文也非常耐看,比如《上海的女性》,用城市者的眼光來詮釋它。這讓我突然想起賈平凹的《延安街市記》。一個用城市語言來描述,一個用鄉土的詞句來鋪寫,都美但美得又那樣的異。你們說人間是不是有奇男和奇女啊?

那麽蘇童的作品風格又是什麽呢?為什麽我把他也歸類於受《紅樓夢》影響頗深的作家之一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先從蘇童在1987年發表的中篇小說《1934年的逃亡》成名作開始說起。

其實用許多評論家的話講,《1934年的逃亡》就是許多尋根作品之一,和莫言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非常相似,是新寫實主義代表人物。雖然這部中篇小說以揭示當時農村裏的深重災難為焦點,給人們展出了一幅又一幅悲情萬種的畫麵,以博得讀者的同情和深思,作者在寫這本小說時難逃共產黨對地主的不實宣傳的影響,因此就有了對造成這個災難禍主的錯誤認定:“田多是地主家的,地主家族霸占著方圓幾百裏的漂亮女人,陳家被吸吮了其陰鬱而黴爛的精血後也失卻了往日的芳顏,已成為村民心中瘟疫的根源。”

這種不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應該是無意識的,也就成了這部作品的敗筆的來源,盡管文章中已經突顯出蘇童在文筆上的成熟性。

時隔兩年,也就是1989年,蘇童寫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妻妾成群》。讀者朋友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在語言修飾上,還是在故事結構或畫麵上,蘇童的 《妻妾成群》從裏到處都表露出《紅樓夢》的影子。可見《紅樓夢》一書對蘇童的影響程度。在以後的日子裏,這本小說被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改編為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憑這一 點,在寫作上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當今先鋒派作家中,能把《紅樓夢》寫作的妙理應用到極致的不是蘇童又是誰呢?當然了,蘇童在《妻妾成群》中也突顯出自己的寫作風格,用王安憶的話講,迷麵性非常強,它像一根魔繩牽拉著讀者往下讀,往深裏走。

說到蘇童一定要談一談醫生出身的餘華。因為他倆一個出生在江蘇,一個成長在浙江,曆來都是江浙江浙的,顯然是一家,他倆在年齡上又相仿,又是出名的先鋒派作家。

餘華在我的心裏是一位不輸於當今任何名家寫手的作家,雖然在他的早期作品裏充滿了血腥和暴力。他的故事構思獨特,經常運用平淡鋪墊後的大起大落,把故事情節帶入令人忐忑不安又熱血沸騰驚心動魄的高潮,他巧妙地運用先喜劇後悲劇的手法讓讀者在他的故事裏先度過一段溫柔甜美的蜜月期,然後來個180度大轉彎,把讀者帶入萬丈深淵下的悲慘世界。比如他的長篇小說《兄弟》,再比如他的中篇小說《古典愛情》。不過在他發布過的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小說是他的成名作《活著》。在這部還不能成為長篇(開始不到十萬字應該是中篇小說,後來為了拍電影又加了幾萬字,變成了長篇小說)的作品中,餘華以主人回憶的方式道出了一個地主家的花花公子從解放前到解放後,又經過文化大革命,那即有愛有情讓人感動落淚,又傷痕累累戲劇般的人 生。一個地主家的花花公子因為好吃懶做敗了家,解放後成了貧農幸福地活下來;一位解放前是遊手好閑的二流子本應該屬於貧農,卻因為用賭博和欺騙的方式獲取了他人的財富,解放後竟然被定為地主而被悲慘地槍斃。餘華在小說《活著》用人的命運諷刺和映射了階級論和階級鬥爭的荒唐。

餘華文筆獨特,即簡單又複雜,難字極少。他在描述中經常會出其不意地拋出成語串串,經常伸手即來,以故事現場中的材料場景為形容的素材。比如餘華在描述一位行人趕路時會用大樹的移動來形容。讓人感到文筆從容又充滿幽默。文段之間起承轉合又壓韻,真是妙筆啊!

下麵我隨便選了餘華作品中的幾段:

“柳生赴京趕考,行走在一條黃色大道上。他身穿一件青色布衣,下截打著密褶,頭戴一頂褪色小帽,腰束一條青絲織帶。恍若一棵暗翠的樹木行走在黃色大道上。”

“我年輕時吃喝嫖賭,什麽浪蕩的事都幹過。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單名,叫青樓。裏麵有個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愛,她走路時兩片大屁股就像掛在樓前的兩隻燈籠,晃來晃去。她躺到床上一動一動時,壓在上麵的我就像睡在船上,在河水裏搖呀搖呀。我經常讓她背著我去逛街,我騎在她身上像是騎在一匹馬上。我的丈人,米行的陳老板,穿著黑色的綢衫站在櫃台後麵。我每次從那裏經過時,都要揪住妓女的頭發,讓她停下,脫帽向丈人致禮:“近來無恙?”我丈人當時的臉就和鬆花蛋一樣,我呢,嘻嘻笑著過去了。”

隨著精通各種外文的華人數量增加,餘華的許多作品已經翻譯成多國文字,並且受到國外讀者的好評。比如,餘華的長篇小說《兄弟》被瑞士《時報》評選為2000年至2010年全球最受歡迎的15部小說之一。再比如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在韓國和日本受到了讀者的熱捧,而長篇小說《兄弟》在德國和法國則成為了暢銷書。餘華一生中在外國文壇也獲得了許多不可多得的榮譽。比如在1998年,餘華的《活著》獲得意大利文學最高獎——格林紮納·卡佛文學獎特等獎。去年,也就是2014年,餘華,莫言和李銳三位作家同時獲得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許多中外文學評論家都一致認為餘華和莫言是中國文學界把西方的文學特點(包括西方的敘述手法和寫作思維模式)用於自己創作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作家了。

評價一位小說家主要是根據他或她是否發表過傑出優秀的中篇或長篇小說。毫無疑問地講,餘華做到了。他不僅被世界上千千萬萬的讀者愛戴,也是我心目中的文學大師,我幾乎讀了他的所有的作品。

在寫對餘華作品感想的時候,不知為什麽嚴歌苓的名字在我的心裏油然而出。雖然嚴歌苓比餘華和蘇童大3-5歲,我總把她作為上世紀60年代的先鋒派作者之一。這位現在居住在美國加州的美籍華人可了不得。她腦子快寫的更快,是至今為止在中國作家中的多產作家之一。雖然她的中長篇小說的知名度目前還比不了餘華,短篇小說可讀性也比不上蘇童,劉慶邦和材女遲子建,就憑她的《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和《陸犯焉識》等作品已經使她擠入中國現代華人小說大作家的行列之中。

在她眾多的作品中,我仔仔細細讀了她的小說《小姨多鶴》和《陸犯焉識》。在這兩部作品中,她的文筆流暢,經常用目前出現的詞語描述過去的事情,讓人感到標新立異。她用樸實的語言和獨特的構思讓她的作品像滿載燃料剛剛入軌道的嶄新而生氣勃勃,充滿巨大動力的火車頭,在黑夜裏朝著希望不停地奔馳。

在她的作品中,故事性遠遠超過幽默性,帶喜的煽情又壓倒了沉重的悲痛。雖然在她的文章中經常出現斷層,但到最後,她總能想出辦法把它們彌補的天衣無縫。

用王安憶的話講,當今最會寫短篇小說的作家非劉慶邦,蘇童和遲子建莫屬。劉慶邦的文章我還沒有仔仔細細地讀過,不敢在這裏妄加評論。但對比蘇童小一 歲,從東北大山裏出來的當今著名女作家遲子建來說,她的作品我已經讀過數篇了。包括她的長篇《額爾古納河右岸》和她的短篇《到處人間煙火》《魚骨》和《一匹馬兩個人》。

提到遲子建的小說我從心裏為她叫好,豎起大拇指。她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說,裏裏外外有一種泰山壓頂的氣勢,即有大山原始森林裏靜靜的空靈感,又閃爍著童話般的色彩。一段簡單的經曆在她手裏竟然能變成活靈活現的星星,下筆用詞那真是妙啊!

提起遲子建那童話般的寫作風格,我禁不住想起了轟動中國近代和現代文壇的一老一小,雖然兩位都是以寫詩為主,但筆下也寫出了許多生活氣息很濃而好看的短篇(散文和小說)。這兩位詩人加散文小說家就是1897年出生的徐誌摩和1956年在一位詩人家裏落地的顧城。

先說說徐誌摩——這位西化的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

我認識這位集浪漫風情於一身的大詩人是十幾年前的一個偶然的機會裏讀到了他的名詩《再別康橋》,這一讀可了不得,竟然被他詩中的脈脈濃情抓住的心, 被硬硬地拉著讀了他的許多多情的散文和短篇小說,包括《巴黎的鱗爪》《醜西湖》《兩姊妹》《一個清清的早上》《船上》等等,等等。

遺憾的是這位骨子裏擠滿了會寫詩的細胞的大作家竟然在濟南的一次飛機事故中英年早逝,年齡才36歲就過去了,讓人捶胸哭痛啊!

就在此刻,我翻了翻關於大詩人顧城的生平資料。怎麽這麽相似,這位比徐誌摩小近50歲的大詩人顧城,自殺時年齡是37歲,竟然巧得和徐誌摩在世的年齡僅僅有一歲之差。難道這是天意?

詩在這裏就不提了,就說說徐誌摩的散文和短篇小說吧!在他的作品中,幾乎字字句句都有著詩的影子,美得像看到了西施顯靈一般。比如《巴黎鱗爪》中的 一段:但巴黎卻不是單調的喜劇。賽因河的柔波裏掩映著羅浮宮的倩影,它也收藏著不少失意人最後的呼吸。流著,溫馴的水波;流著,纏綿的恩怨。咖啡館:和著 交頸的軟語,開懷的笑響,有踞坐在屋隅裏蓬頭少年計較自毀的哀思。跳舞場:和著翻飛的樂調,迷醇的酒香,有獨自支頤的少婦思量著往跡的愴心。浮動在上一層 的許是光明,是歡暢,是快樂,是甜蜜,是和諧;。。。。

這時,我嘴裏喃喃道出了徐誌摩的名詩《再斷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一條水 草。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 虹 揉碎在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 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說說上個世紀50年代出生的顧城。這位朦朧詩的大作家在他17歲那年就寫出了驚人的詩句。在他以後的近20年中,幾乎好詩不離口啊!他的詩是那麽的美, 那麽的輕雲之上,那麽的童貞,又那麽的含苞欲放。從顧城的作品裏讓我看到了動人心魄的美,仿佛像媽媽看到剛出生的嬰兒的第一次微笑,爸爸看到幼兒第一次蹣跚走路一樣。比如下麵的幾首詩:“青青的野葡萄,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愁了,怎麽做果醬 。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紅太陽。”“你, 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我希望, 每一個時刻, 都象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我希望, 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 畫出笨拙的自由, 畫下一隻永遠不會, 流淚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屬於天空的羽毛和樹葉, 一個淡綠的夜晚和蘋果。 我想畫下早晨, 畫下露水, 所能看見的微笑。 畫下所有最年輕的, 沒有痛苦的愛情。”

顧城不但詩寫的好,短篇小說也寫的奇,寫的空靈。比如《母親》,再比如《不速之客》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Justice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漁魂王' 的評論 : 言之有理!蒼涼淒美的意境,是一種何等的藝術之美。。。祝周末愉快!
唯一2005 回複 悄悄話 你提到的這些人裏麵餘華和遲子建是最好的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iceD' 的評論 : 張愛玲應該是中國文學界的經典,是新舊語言的接合,是王和嚴的老師。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看進去有點難度,一旦看進去其妙無窮。王的語言不錯,缺的是素材和講故事的能力;嚴強在有素材,文筆上不如上兩位的細膩。張的小說構思奇特,人的心理描述,或借之身體語言描述人物的心理變化,那種小資的纏綿和情欲的表露的細描堪稱一絕,不服不行啊!
JusticeD 回複 悄悄話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王安憶、嚴歌苓豈能與張愛玲相提並論?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engxiang' 的評論 : 張的文章是很難看進去的。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假旋球' 的評論 : 點評到位。
漁魂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ldpp' 的評論 : 說的對!
fengxiang 回複 悄悄話 最喜歡顧城的那句“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非常簡單,但一般人就是寫不出。記得93國際大專辯論會複旦大學就引用了這句話。

不喜歡張愛玲。壓抑。也許與她的出身有關。所有作品都有一股過去大家庭的腐朽味。
假旋球 回複 悄悄話 讀和寫不一樣。一亇把足球侃得頭頭是道,從足球的曆史到各亇球星的技術風格成長經曆甚至背後的八卦逸事無一不知無所不曉的球迷,真下場去踢,十有八九平庸不堪。
oldpp 回複 悄悄話 你真是很想寫啊。
oldpp 回複 悄悄話 洋洋灑灑,囉哩囉嗦一大篇。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