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子的用兵三不原則:不武不怒不與-道德經CH68

(2017-04-03 15:53:07) 下一個

繼續上章的老子三寶:慈、儉、不先的政策,老子在道德經CH68中,教我們如何以慈用兵。他提出他的三不與一下的原則: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以此三不與一下的原則,才配合老子的三寶政策之“慈”的條件,最後也許可以達到在前一章所謂的“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在CH68的最後,老子又加強語氣說:“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意思就是說:以慈用兵的話,以不武、不怒、不勝和為人之下的原則,就是有如天地的不爭,而不必以武、怒、與勝去作戰了。而以配合天地與大自然的慈心去帥兵、帶兵、用兵與謙卑去與敵軍周旋,就是可以與天地之慈心互相配合了(原文:配天之極)。

先將道德經CH68原文和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

〖道德經CH68原文〗

1、善為士者不武。2、善戰者不怒。3、善勝敵者不與。4、善用人者為之下。5、是謂不爭之徳。6、是謂用人之力。7、是謂配天之極。

〖道德經CH68白話譯文〗

1、善於作將帥的人不表現勇武。(注:為士-作將帥的人。)
2、善於作戰的,不會發怒。
3、善於勝過敵人者,不和敵人交戰。(注:與-與敵交戰。)
4、善於利用敵人者,謙虛好像在敵人之下。
5、前三者就是不與人爭的德行。
6、謙虛居下,就是利用敵人的力量。
7、這就是配合道的極點了。(注:天-大道。)

〖討論〗

1、老子用兵是不得已而用之(道德經CH31),所以在用兵時,一定要心中仍然保持慈善之心,因此用兵的時候,一定要“出師有名”才能勝利。而在老子卻強調慈、儉、不先。有此三寶在心中時,此聖人的表現,在作戰之時,一定是不武、不怒、不與和為人之下。以現代的觀點,可能就會推論此聖人一定是懦弱無能,但是老子原來的意思是順萬物之自然而不傷及無辜的百姓和萬物,而這類的聖人卻能促使世界走向大同的路線。

2、不武、不怒、不與三者,老子統稱為“不爭之德”。聖人擁有慈在心中,以道為準則修練心性。因此尊道貴德一定不愛好武力。又存慈於心中,不激發自己軍隊的怒火,就不殺生、也不怒於敵人。而且受到領導人的慈心的感動,所以在與鄰國作戰時,鄰國的百姓都自動歸順於他,因此不戰而勝,甚至不必和敵人作戰,就可以勝利。

3、而善用人者為之下,老子稱為“用人之力”。此句可以解釋為:以聖人的慈心和大度而感動敵軍,所以應該有敵人通風報信,有敵人叛變,有敵人逃離戰?,甚至自動自發地擾亂敵軍自己的通訊消息而使飛彈誤射他處,故可以不戰而勝,這些在聖人的慈的威力影響之下,都是可能的。老子統稱這些可能發生的事,都稱為“用人之力”。

4、最後,老子又解釋:不爭之德和用人之力是由於配合偉大的大道所產生的極致。老子的大道是順一切萬物的自然而發展的,沒有一切人為的因素。所以老子心中的聖人,應該是一切遵守大道,因此就有不爭之德和用人之力的影響,老子統稱之為“配天之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