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地的所為是一切都順其自然-道德經Ch5

(2016-05-11 09:27:26) 下一個

老子之道,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他甚至否認一切人所自行創立的真理,因為這些都是人造的所謂的真理而已,而且都是各說各有理,並不是永恒的真理。所以老子在道德經開宗明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他心中的道,是形上之道。是超過任何人以口或筆所能說出或?出的。接著在第5章中,他繼續解釋一切順萬物的自然,正如天地的所為,將萬物一視同仁,不偏心於任何一方,這才是他心中的道。他以“天地不仁”為此章之開頭,強調天地是順萬物的自然。之後又以“以萬物為芻(芻)狗”,來形容他對萬物都一視同仁,一點不偏心。老子接著又以風箱來形容大自然,它是不偏心於任何一方,而且隻要一動,萬物依此能量而生長。最後老子說:我們愈是多說這些玄機的話,僅僅愈說愈錯,不如心中恭敬地守著大道。

因為老子在當時是史官,覌察天象自然就是他的每天的工作,他以“誠”為基礎而說明他對天道的觀點,他不以任何的假造的神話故事來解釋天地的產生萬物。最後他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為結論,就是告訴大家,隻要心中堅守中庸的大道就可。

先將原文和白話文登出,再加以解釋和討論:


〖道德經Ch5原文〗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2、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3、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4、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Ch5白話文〗

1、天地之道,是一切順萬物的自然,公平地對待萬物,所以就同將萬物當作蔬菜和肉類去祭奠一樣,毫無分別心。[注:芻、草也,指一切草類植物。狗、動物也,指一切肉類。]
2、聖人之道,也應該順萬物的自然,也是公平,也是同將百姓當作蔬菜和肉類去祭奠一樣,並沒有分別心。
3、整個大自然,就有如同風箱般,心中是空的,也不屈於任何一方,但是當發動起來的話,就會產出萬物了。[橐籥、風箱也。]
4、用太多的言語討論真理就會離開真理太遠,不如守於中道而不多言。


〖解釋與討論〗


1、芻者、草也,可以解釋為蔬菜之類的祭品。狗者、肉也,可以解釋為肉類的祭品。芻狗可以視為植物和動物,當祭祀上蒼不會有分別心,是一視同仁的意思。也就是說:天地對待萬物都順其自然,毫無偏心。


2、聖人對待百姓也一樣地順其自然,一樣地一視同仁,毫不偏心。

3、後人將對他人都公平對待,稱為“一視同仁(人)”,也許這句成語的出處就是在道德經第五章。

4、現代天文科學家發現整個宇宙仍然在膨脹,而宇宙中的任何變化,也都是一切順其自然,也可以用“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來形容。

5、在古代,對天文科學都一無所知,沒有今日的電子計算機和望遠鏡,一切都是猜測而已。老子深知一切假設的神秘主義的故事,遲早會被人揭穿而為人唾棄的。所以老子勸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