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莊子:屠夫也可以有藝術人生

(2015-08-27 06:31:58) 下一個

莊子:屠夫也可以有藝術人生

 

 

莊子哲學教大家要離開人造的價值覌的思惟,而去追求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觀念,如此我們就會有開闊的心境隨遇而安地度過人生,也會以藝術的心態悠哉遊哉生活,也等於此生就活在天堂。這個生命哲學也可以說是莊子哲學的宗旨。在莊學中的養生主篇有一段屠夫的寓言故事,解釋莊子對藝術人生的觀點。



莊子並不讚成我們在此世上要立功、立德、立言,他在逍遙遊篇中就說:“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的名言,即使是聖人與神人都要拋棄自己的名聲與功勞才可以擁有有意義的人生。他所讚美的人生是悠然自得地生活在現實的生命中,去尋找自己的藝術人生。庖丁解牛的故事正是莊子所鼓吹的藝術人生的故事。在養生主篇的第二章中,莊子描述一位以屠牛為生的庖丁,雖然工作辛苦,並會有汙穢的血腥味,但他在工作時,卻能悠然自得,莊子用很美的文字描述這位庖丁屠牛時的手、肩、足、膝的一起舞蹈〖原文:“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庖丁在屠殺全牛時,操刀的切割聲與骨肉分開時發出的聲音,其節奏有如古時聖樂一般和諧〖原文:合於桑竹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他順著牛骨間的空隙輕鬆地將整隻牛分解,他的一把刀用了十九年都不更換。雖然庖丁的殺牛聀業骯髒,而且為人不恥,而庖丁並沒有如佛教所教誨的放下屠刀的罪惡感,卻進一步使切割聲有節奏,增加生活的藝術性。並且在十九年內,他的屠刀仍如新刀,也顯出他的聀業技術的高超。莊子教我們雖聀業是卑下血腥,但庖丁將此工作節奏化,亦可以有藝術人生。因為人以食為天,所以屠牛的聀業是一定必需的,沒有屠牛師就沒有肉可以吃了。假如作這份聀業的人有如此藝術性的心態,他的生命的價值也可以因此而提高了,這才是真的平等。



因為這章庖丁解牛的寓言有它的重要性,所以筆者先將原文登錄於下,並將此段用白話文解釋:

〖原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木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犮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善刀而藏之。”

〖白話文〗:丁廚司為文惠君殺牛。當他殺牛時,手指觸動牛身,肩膀頂住牛身,腳部踏上牛身,膝蓋抵壓牛身,和刀割時之骨肉分離聲,與操刀的切割聲,沒有不合乎音節,並且和古代的桑林、經首的聖樂節奏相吻合。文惠君說:“太好了,你的手藝達到如此的地步啊?” 庖丁放下刀說:“臣所喜好的是道,自動進步到殺牛的技巧罷了。當初我開始殺牛時候,眼中所見的不過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並未看見整隻牛了。而今天,我殺牛時,完全用心靈去體會而不用眼睛去覌察,也就是說停止官能的作用,祗用心神順著牛的自然結構而行動。……現在我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殺的牛已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還是像剛才磨過。因為牛身上骨節連接的地方有空隙,而我的刀卻是很薄很薄,以這樣薄的刀切進骨頭當中的空隙,真是寬闊無比,因此刀仍有許多空餘的地方。所以這刀雖然已經用了十九年,還是和新磨的一般。可是殺牛時,每遇到筋骨相連、繁雜的地方,我也知道不容易辦,所以小心翼翼,眼光專注,行為遲緩。用刀輕細,牛的骨肉已隨刀分解,就像泥土落地一般。此時,我提刀站著,四麵一看,心滿意足。再把刀子拭擦乾淨而收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