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龍一蛇的實例二:王陽明先生

(2015-08-24 13:05:10) 下一個

一龍一蛇”這句成語在現代文學是比喻人之處世或如龍現身或如蛇蜇伏,大意是有時顯現,有時隠晦,隨著當時的情況的不同而變更。這句成語的出處有二處:1、《莊子·山木篇》:“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2、《管子·樞言》:“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 而《莊子·山木篇》是比較有名的寓言,故許多的參攷資料都以莊子的山木篇為“一龍一蛇”為出處。

王陽明先生是中國曆史聖賢中的一位大狂人。他不與人同流合汙,所以常遭壞人誣害,但仍然保持尊嚴而不屈讓不隱退。當他處於夷狄與患難之時,仍然保持樂觀,無入而不自得。他的光明正大,誠信坦然,真是和太陽一樣的光明。陽明先生的一生,先受奸人貶謫,被貶到貴州龍?作馬車站站長,但仍然內心堅強而以柔軟的姿態在惡劣壞境下繼續生存下去。後來又以書生去平定寇賊之亂,每次都得到大勝,不幸最後因為集勞成疾,最後他的登山涉水,都是坐在轎中而辦事。最後告老歸鄉,不幸死在回鄉途中。



大家都知道王陽明先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但很少人知道他也是偉大的軍事家。因為他的哲學修養高深, 他在38歲就創立知行合一學說, 又在50歲,正式提出”致良知”三字為講學宗旨。 但是他少年時候喜好兵法,常常聚果核排列成陣容作為遊戯。他的戰術思想領會到孫子兵法之心機。 以王陽明先生高深的哲學造詣, 所以能將心齋與兵法接合, 而且運用自如,而能以他的優越的戰略構想,再配合人格的偉大,使部下軍隊得到異常的勝利,減少人員的傷亡。



甲)被惡人陷害而至貴州龍?為驛丞-冬眠的蛇

在陽明先生35歲時,因為得罪太監劉瑾而下獄,之後又派到貴州龍?為馬車站站長,在去貴州的途中,幾乎遭到劉瑾的加害,幸好王陽明機警,逢兇化吉,終於平安抵達,當時他已經37歲。貴州龍?當時是苗夷之地,語言不通。而且是在萬山叢棘之中,蠱毒瘴癘,是漢人不易生活的地方,但王陽明日夜靜坐而求專一,他的從者不支病倒,反而是王陽明卻為他們劈柴挑水作飯,有時還唱俚歌,說笑話,安慰他的仆人。在此惡劣的環境下,終於悟到仁心的真體,而後來陽明先生就總結為人的“良知”的學說。渡過艱難的二年,在他39歲時,派去當廬陵県長。以他的剛毅的意誌度過這個人生的低潮,可以說是“一龍一蛇”的表帥。



乙)中國哲學思想的一龍:

王陽明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與朱熹、陸九淵等的學問,融會貫通,合而為一又簡化為“致良知”的?徑。他的哲學係統簡單易懂,而且在簡單中含有深厚的形上意義,他不但糾正朱熹哲學的偏差,還建立一個容易達到的“致良知”方法,可惜後繼無人,偉大的哲學到了清朝後就完全中斷了。但是,也有許多近代的哲學家認為王陽明的致良知哲學將會為全世界所尊崇的哲學,也許是可能的。

1、創立知行合一

經過二年在貴州龍?的沉黙與靜修之後,39歲,他開始鼓唱“知行合一”的哲學。他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隻是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心知道善惡的時候,就已經喜歡善與討厭惡了,所以說知是行之始。當我們表示孰善孰惡的時候,表現出於我們的真實行為時,所以說行是知之成。這時的知已經由內而表現於在外的言語和行為,已經內外通而為一,這就是“知行合一”。之後,知行合一的理論傳到日本,日本人將知行合一與明治維新結合,造成日本的革命成功,很快就建立為一個富強國家。

2、創立“致良知”的名言

在他50歲時,陽明先生在南昌正式推出“致良知”三字為講學宗旨。良知一詞本出自孟子,王陽明將良知一詞更發揚光大,曾說:“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我的靈明,離卻了天地鬼神萬物,亦沒有我的靈明。如此便是一氣流通的。如何與他間隔得?” 所以此處的我的靈明就可說是我的良知了。他認為良知:知是知非、知善知惡。隻要依這良知行,自然物來順應,一切中理。

3、四句教-陽明哲學的總體

在《傳習錄》中,有先生的四句的教言: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四句話將陽明哲學集合一起,是一個簡單而容易遵守的四句,並且將他的“致良知”的概念以天道、人心、良知與行為連在一起,是陽明哲學的金句。



丙)陽明先生的偉大戰功-一龍一蛇的顯示

王陽明先生是一儒家的文人,也許是在朝廷中得罪奸臣,所以不幸派為禦史,巡撫,與兵部尚書,但他可以隨遇而安,有時如蛇的退縮,有時卻如龍一樣掌握大局與反應快速。隻有第一次不太會用兵,戰勝比較吃力,而以後屢用奇兵,每戰必勝,如有神助。在平思田之亂時,竟然不費一兵一卒,以不戰而勝人之兵,的確是龍的表現。

1、平漳寇-- 46歲時,陽明先生上任為禦史, 巡撫南贛汀漳等處。 在他到任以前, 官軍陣亡數千人, 銳氣受挫. 而陽明先生到達之後,他一麵假裝退兵,等秋天再出兵,而一麵又集結銳卒, 秘密進軍, 直搗象湖。僅僅三月時間,漳南數十年之災患全部平定。

2、平橫水,桶岡諸寇 – 漳寇既平, 朝廷又在同年九月改授陽明提督南贛汀漳等處之軍務. 因橫水是重點地, 所以陽明先生先攻打橫水匪寇。他先密匿企圖, 使敵不知所守, 僅二十多天,破賊巢五十多處。 而桶岡賴有天險 不易攻取。所以陽明先生先休養兵力,派人前往說降,將自己兵力復原,然後出奇兵大破匪巢。

3、平宸濠之亂– 48歲,陽明先生在去福建勘察叛軍途中, 聽說宸濠叛變,馬上放棄本來任務, 利用現成地方團隊治平此叛變,王陽明用調虎離山之計輕易地打敗宸濠。

4、征思田-陽明56歲, 朝廷命他以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禦史, 往征思田. 經陽明先生二個半月研究後,他建議:1、先釋廬蘇與王受兩人不死之罪。2、苗猺之地, 保持其原有土官製度,才是長治久安之計。第二年(嘉靖七年)二月, 盧王兩人見朝廷沒有必殺之意,乃自縛投降。 此次用兵不費一兵一卒, 而頑夷來歸, 不戰而勝人之兵是上上策。

5、嘉靖七年七月襲八寨斷騰峽之賊-思田既平, 先生(57歲 )在歸家的路上,出賊不意, 分頭進攻八寨斷藤峽的蠻賊。他的用兵神速,出敵不意,可以稱為中國曆史文人中最好的武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