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喜歡書畫、古玩的不在少數,其中不乏收藏家,做過北洋政府總長、代理內閣總理的朱啟鈐,收藏絲織品,私人藏家中他的收藏最為豐盛。小說家沈從文早年就收藏古玩,對古代服飾尤為精通。
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很多單位南遷昆明。沈從文與楊振聲所在教育部教材編審委員會,也來到昆明,在雲南大學附近租了民房做辦公室和住宅。沈從文隻身一人,未帶家眷,住在一座臨街房屋樓上的一間。
當 時昆明的福照街開設有夜市,攤主擺地攤,經營家用電器、電料、五金、衣服等舊貨。戰爭時期,氣氛壓抑,短時間內,昆明一下子湧入很多外鄉人,淘舊貨的生意 也火了起來。有錢人聚在達官貴人家打麻將,窮教授、窘學者就逛夜市,買點便宜貨。沈從文與在雲南大學任教的施蟄存原本是熟人,白天在沈從文住所聊天,夜晚 吃過飯,就去逛福照街夜市。
【圖5-46,沈從文在昆明】
沈 從文雖然是小說家,對於古董古玩卻有興趣,早年他在軍隊中作書記官,見識過很多古董。那一天,沈從文與施蟄存去夜市閑逛。借著月光、路邊店鋪的燈光,挑選 著舊貨。在一個擺著壇壇罐罐盆盆碗碗瓷器的地攤前,沈從文停留下來,挨個看著,突然眼睛一亮,在一堆盆碗杯盞之中,有一件小小的瓷碟,躍入他的眼簾,與眾 不同的小碟,瓷質潔白,碟壁很薄,上繪一匹青花的奔馬。
沈 從文拿起小碟,眯著眼仔細端詳,兩指輕叩碟體,發出清脆的聲音。聽著這聲音,沈從文就知道是件有年頭的瓷器,看圖案與色澤,可以判斷是青花瓷。古人畫馬, 雖有單馬,但是在瓷器製作方麵,以馬為圖案的則傾向於成雙結對,根據馬的造型,以及對瓷器的了解,沈從文認定這個瓷器應是8件一套,繪製的是八駿圖,這個小碟上麵是一匹馬,也就是八駿中的一駿。盡管沒有見到8件一套的瓷碟,能夠發現其中一駿的瓷器,保存完好,品相也好,也是非常幸運的。沈從文暗暗高興,但是在與攤主商討價格時,並沒有流露出太多的喜悅。價格很公道,花費了1元中央幣就買下了。當時雲南還在使用地方發現的滇幣,分為新舊兩種,中央幣1元換舊滇幣10元、新滇幣2元。外地來昆明的攜帶中央幣的,1元可以折換10元舊滇幣,覺得挺劃算的。
【圖5-48,沈從文關於古玩的圖書】
買 下青花小碟之後,沈從文告訴施蟄存,他收了不少古瓷器,其中偏愛盆、碟。因為盆碟是實用器,不如花瓶、壺等高貴、高雅,而且碟子是小件,器形小,收藏者往 往輕視,其實盆碟也很有價值。他在北平的家中,已經有幾十個明清時期的瓷盆,碟子還不多,沒想到來昆明逛夜市,撿漏了。
又是一天的 夜市,沈從文與施蟄存來到了估衣攤前,在一堆舊衣裳中,沈從文的眯眼又亮了起來,原來是兩方繡品,兩掌大小,繡品邊上有絲線毛頭,好像是朝褂上拆卸下來 的,沈從文對施蟄存說:“這是補服的補子,可以買下,值得。”又說:“外國婦女喜歡中國有文物味道的絲織品,拿回去做壁掛,這兩塊繡品是真貨,繡工也好, 可以帶回上海,銷售給洋人。”沈從文對於絲織品是行家,施蟄存聽他這麽一說,發現這兩件繡品確實精美,一番討價還價,以4元中央幣的價格買下了。後來施蟄 存回上海,將這兩塊補子繡品,送給了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林同濟教授的美國夫人,林太太喜歡中國文化,她對這兩方繡品做成了茶幾墊子,喝中國茶,品中國味道, 賞中國繡品。
受沈從文的影響,施蟄存也喜歡上逛夜市,福照街夜市中的幾個古董攤子是他們必逛的攤點,有古書、文房四寶、玉器、漆器、琥珀、瑪瑙。施蟄存讀清人筆 記,常常見到雲南人去緬甸經商,攜帶緬刀、緬盒的記錄,緬刀送男子,緬盒送女子。緬盒就是出自緬甸的化妝盒,中國古代稱奩具,緬盒是漆器,做的精細,小的 如盒,大的如桶。緬刀鋼質柔軟,刀鋒鋒利,男子行商時佩戴,可以沿途砍伐灌木,清理路障,也可以用於防身。沈從文在夜市上見到一件朱漆細花的緬盒,有三 格,頗似六朝時期的奩具,引起了沈從文濃厚的興趣。到1942年時,沈從文已經收藏了十多個大大小 小的緬盒了,青花八駿圖小碟也收到了兩隻,此後,因為昆明屢遭日軍飛機侵擾,大學師生疏散到鄉下,夜市也消失了;昆明物價暴漲,收入跟不上物價飛漲,沈從 文的收入,不允許他繼續購買文玩,即便是價格低廉的文玩,青花八駿圖小碟,沈從文終究沒有收全。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