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四世同堂》裏,特別提到了“榅桲兒汁拌白菜心”。縱然在日軍炮火下,這仍是北京人心心念念的美食。
歸根結底,這不過是一道由山楂做成的菜。簡單、自然的原料,煞費苦心下大功夫去炮製,然後製作出異常精致、餘音繞梁的味道來。
慈禧太後這個懂得享受的女人,對它喜愛之至。宮門重重,這個一步步爬上權力巔峰的女人,在漫長的冬日長夜,靠它打發著時光,還給它起了個“酸酸甜甜”的名字—榅桲兒。
1
“榅桲兒”,曾經是老北京的名吃。但奇怪的是,現在恐怕地道的北京人,很多也未必聽說過了。
“榅桲兒”是滿語,“榅”念(wen);“桲”有“bo”和“po”兩種讀音,在老北京那裏,念“榅桲(bo)兒”,兒化音必不可少,這是個滿語的直譯,就是“酸酸甜甜”的意思。
別看這個詞意思直白,那可是慈禧太後欽賜的。“榅桲兒”技藝傳承人邢衛東講了這個菜的來曆:
吃膩了山珍海味的慈禧太後,某天突然心血來潮點名要吃些山楂糕解膩。經過廚師精心製作,慈禧太後品嚐後,甚是喜歡,看這物什晶瑩剔透、酸酸甜甜,山楂糯軟、糕凍入口即化,就禦賜親封“榅桲兒”。
▲榅桲兒
對於慈禧太後,恐怕不少人對她沒有好感,但不得不說,這個懂得享受的女人,為中國的美食倒是做了不少貢獻。這麽大白話的名字,也符合她的個性——比如那個舉世聞名的“狗不理”。
相傳,八國聯軍進北京後,這道菜至此流落民間。
至今,我們尚能在一眾寫老北京的文字裏,找到這道菜。也就是說,“榅桲兒”曾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成為北京人味覺的記憶。
2
梁實秋有篇《饞》也說到了榅桲兒:“兒子帶回家四隻鴨梨,父得梨,大喜,當即啃了半隻,隨後就披衣戴帽拿著一隻小碗衝出門外,在風雨交加中不見人人影……約一小時,老頭子托著碗回來了……原來他是要吃榅桲兒拌梨絲!想起此味,乃不惜於風雪之中奔走一小時。”
這道菜的魅力,竟至於斯。
▲潭柘寺釋昌悟大法師為榅桲兒題詞
在40年前的北京,榅桲兒還相當流行,當年在東安市場的價錢,比豬肉都要貴上好幾倍。
這麽一道簡單的小涼菜,特別適合幹燥的冬天,也特別適合豐盛的家宴。
說它是春節家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它長得鮮豔紅火,預示來年生活紅紅火火,還能有助消食,吃完大魚大肉後,再吃這道菜,解膩熨帖,便成了北京人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榅桲兒
著名作家肖複興也寫過回憶文章:過年的時候,年夜飯的大魚大肉之外,必備這樣一個節目。一般老百姓買不起榅桲兒,就買比這個便宜的山楂糕,叫做“金糕”。
“那時春節之前,家裏必讓我去買金糕,用一層薄薄的江米紙包好……饞得我沒有回到家就已經把江米紙舔破了。”
那道著名的“榅桲兒拌白菜心”,因了榅桲兒的講究,“白菜心”也得跟著講究:它必得用一種叫“黃芽白”的白菜。
據說這種白菜當年出口香港的規格是每百斤八十八棵為一件,裝在竹筐裏,多一棵不可,少一棵不行。在水果攤上,用紅綢子攔腰一捆,吊在門首最顯眼的地方。
▲普通山楂和大白菜做成的紅果拌白菜心
3
然而奇怪的是,近幾十年來,榅桲兒卻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過去在北京舊東安市場能輕易買到的榅桲兒,現在則幾乎絕跡了。
除了原料極品山楂難得,恐怕還因了極為繁複的製作技藝。
曾在一出美食探訪節目中,見過偶有民間老人熬製榅桲兒的工藝:
1
選上等鐵山楂,要皮厚、果硬、顏色深紅的,燒一鍋熱水,放進去燙一下。要不停攪動,均勻受熱,等山楂沒有硬心了就可以出鍋。
2
接下來關鍵一道工序是去核,先去花,用手指頭輕輕一推,把籽推出來。
3
接著是改刀,山楂帶把一麵朝外,破口一麵朝裏,推著切,這樣切好以後,不容易散開。
4
切好後放在蓋簾上,風幹24小時,風幹的山楂放在一個潔淨的容器裏,一定不要油和其他雜質。
5
接下來,是坐鍋熬糖。水開了,就加適量的冰糖,冰糖化開後,加白糖,三斤山楂用兩斤白糖一斤水,再加適量的冰糖。熬到完全透明後,把糖水倒在盛有山楂的容器裏,蓋上蓋子放在陰涼處,二十天後,“榅桲兒”就做好了。
歸根結底,這不過是一道原料由山楂做成的菜。簡單、自然的原料,煞費苦心下大功夫去炮製,然後製作出異常精致,但又餘音繞梁的味道來,這可能是榅桲兒的秘密;也可能是其他許多東西的秘密。
比如唐朝的詩,還有我們的某種情懷。
但我們卻能從中體會北京人對吃、對生活的態度。從那一道看似普通的菜肴上,窺視皇城根兒下那歎為觀止的講究。
▲邢衛東參選的榅桲兒入選2015中國美味方舟名錄
宮廷榅桲兒,製作原料稱為“榅桲兒果”。有人搜索後發現,還有一種“榅桲果”,是像梨一樣的黃色果子。
▲榅桲果
榅桲兒果,實際上是一種極品山楂,產於燕山山脈海拔一千四百米到一千六百米的環境,產量低,但富含果膠,吃了絕不會倒牙。
作為宮廷菜,要“應景、應季、搶先、優質”,果子一定要手摘,什麽樣的人摘,也是有講究的,要年輕的小夥兒,為啥要年輕小夥兒摘?因為他們摘得速度快,更利於保鮮。
選好上等果子後,經過扒皮、炒製、熬製、發酵、冷卻等工序,榅桲兒就做好了。晶瑩剔透、果粒飽滿、酸酸甜甜、糯軟,不塞牙不咯牙。更神奇的是,沒有任何添加劑,但依然能長期保鮮不壞。
也正因此,宮廷榅桲兒現在是滿漢全席的素食之一,也時常被用於國宴菜。如今在頤和園慈禧太後經常聽戲的“聽鸝館”中,這道菜更是必不可少。
因為有了批量製作,老百姓想吃到也並不難。王謝堂前燕,終究還是飛入尋常百姓家。唯有沾了街市的煙火氣,一道菜才能長盛不衰吧。
文|焦素芳
歐洲的野玫瑰果,拿來做飲料,對脾胃有好處,一般小孩愛喝,劇團冬天愛買,對胃好。
後麵象梨兒的東東,瑞典這邊中東難民多,他們商店賣這些,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