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號稱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單單曆史文化就傳承了上下五千年,如此濃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是世界上絕對部分國家所不具備的,比如某棒子。
但是,在如此浩瀚並且曆史文化悠久的國家中,又有何物能夠擔起其‘鎮國’之名?
排 名第一,毫無爭議的是司母戊大方鼎,與1939年在河南安陽武官村挖掘出土,當時老百姓為了保護其不被日本人掠走,千方百計地隱藏起來,後來送給了當時的 中央博物院,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博物院。1949年,有關人士將其放在博物院地下庫房,用磚圍了起來。1959年,中國曆史博物館成立,大方鼎被“借”去展 出,成了中國曆史博物館館藏文物。被譽為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一出土,就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排 名第二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精品畫作:《清明上河圖》,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一出世,便震驚國內外,最終被放置在北京博物 館。它高24.8厘米,長528厘米。圖中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時節的繁華熱鬧的景象。它曆經八百多年的歲月滄桑,飽經劫難,甚至有收藏者為了它而 遭遇不幸,不過作品最終還是保存了下來。
排名第三的是越王勾踐劍:相信大家對此都不陌生,初中的課本上關於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越王勾踐劍正式勾踐的佩劍,用青銅打造,曆經千年而不鏽,可以削鐵如泥,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與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排名第四的是:曾侯乙編鍾。曾侯乙編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於1978年在中國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現存湖北省博物館。出土後 的編鍾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 者稱之為“稀世珍寶”。曾侯乙編鍾,編鍾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排 名第五的是:馬踏飛燕。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 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征。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並一 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排名第六的是: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金縷玉衣是漢代的文物,是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用金絲將雕刻好的玉片連接在一起,工藝水平要求極高,而中山靖王劉勝所穿的就是其中保存最完好,最細致的一件,1969年在河南滿城出土的時候,震驚國內外考古界。
第七名的是:青銅神樹。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第八名是:太陽神鳥金飾。太陽神鳥金飾,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象征著中華民族追求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太陽神鳥金飾又隨著神舟六號飛船遨遊太空,象征著中華民族如神鳥一樣,實現了千年飛天夢。
第 九名: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它是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徑2.3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該 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在同類文物中及其難見。更可貴的是它驗證了史書中記載的玄宗馴養舞馬祝壽的故事,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第 十名:武王伐紂親曆記。1976年在陝西省臨潼出土的利簋,內壁銘文明確記載“武王征商”之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當中天。這件青銅器 為武王伐紂確定了準確的年代,即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無疑是一件國寶重器。
當然,這裏隻收錄了十件瑰寶,古代先賢遺留的文物數不勝數,它們不僅本身價值連城,所蘊含的曆史文化和意義更是重大。可惜的是,由於文物販子以及戰爭的原因,國家許多彌足珍貴的文物就這樣流入國外,希望這些曆史瑰寶,能夠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吧。【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