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這些其貌不揚卻能驚堂的“木頭”

(2015-09-15 10:00:23) 下一個

這些其貌不揚的“木頭”

你命韓琪行霸道,來在我的公堂你敢不招!包公一聲喝道,拿起驚堂木,“啪”的一聲巨響,震蕩公堂,惶得陳世美心中一驚。沒錯,這是《鍘美案》中的場景。這種用來震懾犯人的木塊就是俗稱的驚堂木。

這些其貌不揚的“木頭”

驚 堂木又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它的正式名字叫“氣拍”,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邊緣棱角分明,蘊含“規矩”的意思。一響之下,滿堂皆驚,具有震懾作用。 所以雖小也不可小瞧,它可是帶有官老爺的威嚴。據說驚堂木是上古四聖之一、中國的司法鼻祖——皋陶所製,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悠久曆史。不過最早有記載的使 用,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國語·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 如果按照當時的換算標準,約是長16-17厘米,寬13-14厘米,高7-8厘米。後來隨著曆朝曆代的換算標準變化,尺寸也就發生了變化。

這些其貌不揚的“木頭”

天 下的驚堂木共分為八種:皇帝使用的,叫做“龍膽”,又稱“震山河”。意思是皇帝一拍驚堂木,山河震動,顯示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後使用的,叫做 “鳳翥(zhù)”,又稱“鳳霞”,顯示高貴。丞相使用的,叫做“運籌”,又稱“佐朝綱”,顯示其宰輔重任的身份。將帥使用的,叫做“虎威”,又稱“驚虎 膽”,用以壯軍威。文官(禦史、知府、縣令等)使用的,才叫“驚堂木”,嚴肅氣氛。和尚、道士使用的,叫做“振壇”,又稱“驅邪”、“戒規”、“醒木”、 “令牌”,用來醒神。中藥鋪、大夫使用的,叫做“慎沉”,又稱“審慎”。說書人使用的,叫做“醒目”,又稱“過板石”、“拎兒”、“止語”等,開場前一 拍,是在告訴聽眾保持安靜,說書馬上就開始了。

這些其貌不揚的“木頭”

驚 堂木的選材極為講究,以結實耐用為主。試想那樣的響亮威嚴,自然是上等的木頭才能達到的效果。所以它的選材多為質地堅硬、紋理細膩的高檔紅木,如紫檀、黃 花梨、酸枝、雞翅木、黃楊木等,但也有用桑、棗等製作的。至於樣子方麵,在唐代以前,驚堂木上麵是空空如也的,隻把頂麵做成弧形紋。到了唐太宗時期,有人 為了美觀悅目,開始在驚堂木上雕刻圖案,有龍,有虎,有獅,多是動物圖案。武則天時期,朝廷把驚堂木圖案規定為了龍,後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又將驚堂木上 的龍形加以統一修改,相比以前嘴縮身瘦,就像一條小蛇。不過一般文官所用的,較為常見的還是不刻圖,或者少量雕刻文字、花草的。

這些其貌不揚的“木頭”

回 想當年,驚堂木在包公手裏,上鍘駙馬陳世美,下探陰山審鬼;無論皇親國戚,還是刁民惡霸,一聲驚堂木嚇,總要嚇破魂膽三分。與其說它代表的是官家的威嚴, 不如說它顯露的是正義的青天。而到了某些人手中,驚堂木便隻是成為了一個掩飾心虛、嚇唬百姓的工具。清末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曆經知縣、知府、巡撫、欽差 大臣等層層審理,然而再多的驚堂木也抵擋不了他們心中的那份私欲。驚堂在他們手裏,大概也隻能是一聲歎息。

如今歲月更替,昔日威嚴的驚堂木再也沒有當初的價值。但這並不妨礙,收藏它的人對它的喜愛。畢竟這厚重的木頭背後,除了歲月的滄桑,也許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