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洪州窯青瓷,大家或許早已從唐代陸羽《茶經》的論述中知其一二。《茶經》載:“……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
洪州窯址位於贛鄱的洪城,窯址連綿20餘公裏,燒造時間從東漢至晚唐五代曆經800餘載,這在我國古瓷窯址中是極為罕見的。
洪州窯青瓷之美,雖不如宋汝、官、哥器雍容富態,定瓷之精雕細刻以及鈞瓷的彩豔華麗,但她那純樸古拙的造型、如玉似翠的釉色以及變幻莫測的冰裂紋,總是讓人充滿遐思。其釉色主要為青綠釉和黃褐釉兩類。
這隻青釉罐。器身就是施的青黃色玻璃質地釉,聚釉處有玻璃質感,並開有蟬翅般的細小紋片,看上去確實如同洪州窯青瓷精品的釉色表現。 另外。此器直口圓腹平底,肩有六係,分雙係與單係對列。呈中心對稱橫向排列。肩、腹各以弦紋分隔,腹上下飾有覆、仰蓮瓣紋。中間刻劃卷曲連接花卉紋。從器形和紋飾來看,也都符合晉代洪州窯的特征。
這件東西的釉色來看,確實仿的比較到位,但色澤和真品真比,還是偏青綠了一些,而且開片不自然,紋理附胎緊,不似真品開片呈魚鱗狀由內往外拱起。
另外,如果是真品的話,胎質有青灰、灰白、灰黃幾類。底部處理一般為平切,隻作粗略處理,過渡自然,且大多有弧形弦紋。胎質特幹燥。胎中肉眼可見顆粒狀間隙。有的器物底足亦粘有顆粒狀土渣。
“但這件器物,應該采用的是高齡瓷土,胎質濕膩、堅致,給人以一種‘硬’的感覺,如果熟悉洪州窯的器物,用手掂一下,就能感覺出比真品分量要重。”
青釉罐肩部的係,真品係手工製作,造型古拙、自然,尤其瓶、壺的係、頸、口沿等部位,處理幹脆,隨意而不失其整體結構比例之恰當。但這件器物上的係雖然看上去也是手工製作的,但處理的比較隨意,根本達不到真品那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