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玉琮

(2015-01-01 16:49:17) 下一個

  玉琮,後世又稱“輞頭”。它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可能代表我國最早的“天圓地方”觀念,它也是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玉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

    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州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東廣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最多。

    新石器時代發現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為產於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黃色,土浸後呈霧狀乳白色。除少數作圓筒狀外,多製成規整的內圓外方形。

 長江中下遊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屬於考古學的文化範疇,上承凇澤文化發展演化而來。按照對良渚遺址出土物所做的物理炭14測年法,距今約5300年~4300年,也有晚於4000年的良渚遺址被發現,學術界取是按中間範圍取值,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確。

    良渚文化最早發現於上世紀30年代,最早的發現者施昕更。上世紀50年代環太湖地區的考古工作有諸多發現,先後發掘了上浦馬橋、無.錫鮮魚墩遺 址。1959年社科院曆史研究所所長夏乃先生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1973年草鞋山良渚文化精美玉器的出土,更是將長江流域的玉文化一下子提早了上千 年,堪稱我國南方燦爛文明的奇葩,成為全世界玉器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終極藏品。

    然而良渚文化古玉的仿製品,卻也如影隨形,一直在困擾著良渚古玉的收藏愛好者,早期仿品在宋代已經出現,故宮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宋仿的神人獸麵紋良渚式玉琮。

玉琮在古代,主要被統治階級作為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而這種祭祀儀式在清代仍然存在。西周時期的著作《周禮.考工記》記載,琮作為禮器用時,它的大小規格 應與其主人地位相匹配。這一點。考古學家從眾多出土墓葬中得到了印證:墓主身份越顯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顯示生前的榮華富貴。玉琮用於隨葬 能說明墓主原有身份,成為其在各部落中權利和財富的象征。也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的一種葬製。

大量考古發現顯示,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州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史前玉琮以蘇江南部和江浙北部的良渚文化遺址、墓葬出土最多,甚至成為良 渚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此外,蘇江北部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安州薛家崗文化、東山、北河、晉州等省的龍山文化、以及東廣石峽文化和其它史前遺址墓葬,也偶有 玉琮發現,不過數量都遠較良渚文化為少。由此可知,玉琮的分布中心是在江南一帶,而且大多數都出自於良渚文化。”

    “洛州偃師二裏頭遺址曾出土一件殘玉琮,由於過分殘破而且圖版不夠清晰,形製紋飾都難於辨別。有的考古工作者將二裏頭文化大約在夏,商時期的玉臂 環稱為琮,顯然是不恰當的。陝州紅城發現的玉器不限於琮,尚有其它種類。但全部屬於收集品,年代不一,可能包括夏代、商代及周代。紅城玉琮的形製接近良渚 文化玉琮,故有可能是夏代遺物,當然了,也不排除是更早的遺存。”

    “商代玉琮的發現,出自洛州、西山、東山、川州等地的商代墓葬或祭祀坑,其中以殷墟婦好墓和廣漢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稍多。如果考慮到經過發掘的商代 墓葬和窖藏為數較多,則出土的商代玉琮之數量,相形之下便顯得微不足道了。這一事實說明:在商代,玉琮已不流行。換句話說,琮作為玉器的一個種類,在商代 已經式微。出土的西周玉琮較之商代更少。春秋戰國玉琮也同樣罕見,可以說成了鳳毛麟角。”

    “漢代墓葬經清理的數以千計,但迄今隻在北河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及蘇江漣水三裏墩西漢一個王侯的墓裏,各出土一件玉琮。前者近似圓筒狀,外表 麵仍有不甚清晰的獸麵紋,當屬良渚文化遺存。後者內圓外方,為商周玉琮的形式。較別致的是,上麵扣有鎏金的銀蓋,蓋麵還嵌有一粒水晶泡;下麵套有鎏金的銀 底座並連著圈足,由四個展翅的銀鷹承托。這兩個事例充分表明:琮在西漢前期已成為‘古董’,甚至經加工後派作其他用場。顯然。琮在西漢已成了絕響。”

    “漢以後的墓葬中,雖仍偶有玉琮出土。不過是利用傳世古物隨葬而已。至於宋代出現的銅質或瓷質的琮形瓶,則是仿古的工藝品。用途與瓶同或供擺設 用,其功能與史前及三代玉琮,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明末至清代的偽古玉,以仿商周素麵矮體玉琮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時期仿古玉琮尤甚。因 加工工具,習慣的不同,偽品多數顯得圓滑有餘而古意不足,熟舊的程度更難做得逼真。”

  關幹玉琮最早出現時的用途,考古界至今尚未統一認識。有人認為是古代紡織機器上的零件,有人說它是古建築縮影,曰本考古學者中則有人認為玉琮是窺測天文 的窺管。1915年,法國學者吉斯拉刊文認為,琮是‘中霤’崇拜的禮器,是古代穴居時屋子中央的煙筒,也是家族祭祀的對象。1928年,安克斯認為琮是象 征地母的女.陰。1930年,瑞典學者高本漢認為,琮是盛男子.性.器之函。1931年,安克斯進一步認為,琮本身象征女.陰.性.器,代表女的祖先,並 是地祇與死人有關,琮為祭祖之禮器,很容易想到地母的子宮,為人死魂的歸宿…”

不過通常的話,學者認為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她的功能與意義主要還是以下兩點:其一,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 禮地’,玉琮成為統治階級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也是巫師通神的法器。琮在祭祀天神地祇的儀式裏,用木柱穿插玉琮於上端,用作祭祀天神地祇或祖先象征的‘神 柱’。

    玉琮的造型是內圓(孔)外方,似是印證‘璧圓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而它的通孔表示天地之間的溝通。巫師也常用劣質的玉琮、石琮,或被燒過的玉琮,來鎮墓壓邪、斂屍防腐、避凶驅鬼

    這其二嘛,玉琮也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征。玉琮於墓葬中出土時有如下特征:墓葬規格高,規模大,隨葬品較豐富;墓主人多為男性;琮常於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現象。

    種種現象說明琮式與原始宗教及祭祀禮儀密切相關,它的主人必屬部族酋長,大祭司巫師之上層人物,從發掘現場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顯赫,殉葬品中的 琮、璧就越多,似乎要顯示生前的一切,用於隨葬恰好說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財富與權勢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時期的一種葬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