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為什麽當今的中國日用陶瓷敗給國外

(2014-11-19 09:37:50) 下一個

過路人路過:
我不知道現在的這些大師何以能稱為大師。瓷器,說胎呢,現在機器淘胎,質量比手工淘胎不知好了多少,大師也不自己去淘胎。其他的沒有什麽創新的,吃仿古的 老本。就說這個龍泉瓶子,學的花觚,又不是花觚,不倫不類,看一眼就難受,是真難受。論畫工,所謂的大師也就一般般。舉個例子,趙惠民畫仕女出名,細看他 畫的仕女全一個模樣,不看衣服頭飾,分不出誰是誰。就這也是大師。

自晚清以後中國瓷器每況愈下,民國有所回升也是曇花一現。質量,畫工,造型根本比不過外國品牌。機器生產上更是比不過了。也沒有任何新的文化元素。 現在中國現代瓷器已經淪為低檔瓷器。連華人超市裏賣的都是日瓷。景德鎮隻知道仿古吃老本,作假古玩騙人,甚至淪落到仿冒西方名牌瓷器了。沒有創新,全沒有 什麽危機感還在造什麽大師。這就是坐井觀天,關起門來自己過家家玩。看看老祖宗做的瓷器,看看現在西方的瓷器,現在的景德鎮的大師們應該感到羞恥。

沉厚:
過路兄言論肯切,深以為然!

雙溪:
嗯,當代景德鎮確實令人失望。這件東西是個仿宋的出戟尊,還是從上古青銅器來的。

難得的糊塗:
給過路兄鼓掌,說的好!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國內又致力於繼承和創新的藝人,希望他們能有突破的作品。

宗闋:
藝術領域吃祖宗飯的不新鮮,音樂,繪畫,製瓷哪個領域超過了,不都在吃嗎?

賣古販古不就靠吃祖宗飯嗎?吃好了就叫傳承!

這些領域創新需要社會背景,本來也不是隻爭朝夕的事兒。華人超市裏賣的都是低檔日用談不上藝術。

國公:
看了過路兄發人深省的貼,浮想連篇,夜不能寐。過路兄是恨鐵不成鋼啊。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從世界第一強國,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步,以致連鐵釘都要進口。百業懼費,瓷業還算好的。

在十年兄加盟的貼上,我又加了一句 ’現在有高鐵了‘。個人認為,在中國振興的今天,瓷業薄厚發,會突破瓶頸而有所突破。從工業用瓷上已看出苗頭。

中國瓷業為什麽會落後?見後文。

好茶:
過路高人一下寫那麽多字,佩服!

中國的傳世好東西好工藝被糟踐的何止瓷器,10來年前,在海外看到景德鎮瓷器如此這般on sale,眼淚都下來了;

宗闋:
難哥,這些肺腑深言就拜托您向廣大製瓷業人士轉達鼓勵了!

國公:
瓷器是中國的象征,但為何世界頂級瓷器品牌都是歐洲的呢?

本質上說我們是西方審美的輸入國,從這點上就很難做到品牌化的頂級。

從技術層麵上說,現在陶瓷技術基本算是成熟,我們是有能力製造出精美的瓷器的。但是產業化和品牌化不足,設計能力不強。不過現在也有一些還不錯的企 業,比如法藍瓷。這裏必須說下,在景德鎮各種創意陶瓷之間的互相抄襲模仿現象十分嚴重,基本沒有版權可言,互相模仿在如今市場行情一般的情況下又導致了低 價競爭,可以說是惡性循環。

景德鎮雖然一直說衰弱了,但是這邊的技術和產業流程都很成熟,也有很多國內國外的藝術家在這裏創造作品。為什麽沒能形成一個本地的、優秀的品牌呢? (其實還是有一些本地品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裏【以藝術家本身為品牌】,賣的是藝術家個人的名氣,這個就是所謂的“大師瓷”,價格幾千到上百萬都有,這 是景德鎮主要的高端陶瓷。不過這幾年由於許多原因,大師瓷市場遠不如前。這方麵就不細說了。

很多非大師(大師是要有職稱的)的藝術家,雖然創作了很多作品,但是並沒有想到要以此創立品牌,並不重視品牌。可能跟地方也有關係,在景德鎮,沒有品牌去銷售陶瓷也行得通。

跟這邊的生產模式也有關係,這裏工廠較少,私人作坊特別多,生產以作坊為單位進行。

現在想到的就是這些,可能有些混亂。

有人說歐洲的工匠“畫十五天,燒十五天”,畫十五天這裏當然也有,別說十五天,一個作品五十天也是有的。而燒十五天…窯會炸的吧……古代燒柴窯,現在幾乎都是燒電窯,而無論古代現代,都是燒一天一夜,燒低溫烤花的大半天就能燒好。

還有說盲畫(盲畫應該是指不打線稿直接在陶瓷上畫),這個也有區分工筆畫和寫意畫,工筆我還沒見過直接就到瓷器上畫的,工筆的勾線十分重要,直接就 去畫造成的錯誤導致浪費的時間比起打稿花的那點功夫十分不劃算,而寫意畫熟練了直接到瓷器上畫完全可以。不手繪的話我們跑學校是學什麽呢?雖然我們確實也 學習了貼畫的工藝,但是對於學校裏的學生而言,手繪從成本和對學習的幫助來說無疑是上選。不手繪的話隻有貼花,對於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學生而言,貼花 的價格並不便宜,開套好點的畫紙幾百上千,比自己手繪貴多了。

並無冒犯之意,希望大家能看看不同的意見。

陶瓷在我看來既是藝術,也可以是商品,既應該有作品,也應該有產品。而產品應該要有藝術性和實用性兼具的精品,也可以有幾元一個超市地攤貨。

這個問題討論的是為何國內沒有形成好的陶瓷品牌,但是很多人看到這題不免拿國內的陶瓷與國外的陶瓷比較,這裏我想說請用同價位、同定位的東西比較。 誰更優質美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國外的設計和品牌理念確實比國內好,但國內也並非一無是處、隻有大師瓷和廉價瓷。而到底要如何評價判斷,隻看你自己的 喜好而已。

希望各位看官若有心了解一二,能多觀察、多欣賞、多接觸,再去對陶瓷和陶瓷行業形成自己的印象。

透析中國陶瓷發展落後的原因

為什麽輝煌了幾千年的中國陶瓷,近代以來一度落後?

在國民經濟綜合實力、產品製造質量、創意設計水平之外,有一個因素容易被忽視,這就是陶瓷材質的發明創新。從陶瓷材質角度也許更能直觀發現中國陶瓷落後的原因。

改變,直至中國原創瓷種高石英瓷的出現。

“一青一白”傳遍世界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已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因而被稱為”原始青瓷”。原始青瓷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曆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唐代燒造的白瓷,胎釉白淨,如銀似雪,標誌著白瓷的真正成熟。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300℃,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準。

宋代瓷器燒製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景德鎮窯的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

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裏紅,才有鬥彩、五彩、粉彩….。.等等。白瓷的發明,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又一個裏程碑。

在漫長的時間跨度裏,中國為世界貢獻了青瓷和白瓷兩個重要瓷種。這兩個瓷種也是當今世界陶瓷的兩大基礎性瓷種。

臻於完美的德國白瓷

中國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後,很快被歐洲上流社會奉為珍品。瓷器在18世紀歐洲啟蒙時代象征了皇室貴族的財富與地位。

德國麥森小城隻有幾萬人口,卻是歐洲第一個破譯中國陶瓷密碼的地方。1710年,麥森的第一家陶瓷製作坊建成於一座古堡內,它也是歐洲第一家瓷器製作工廠。

德國白瓷在中國傳統白瓷基礎上,對其生產技術進行了新的提升,使之在光潤度、玉質感上更上一層。

備受推崇的英國骨瓷

骨質瓷是產生於英國的一個高檔瓷種,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它是在中國白瓷的製造基礎上,通過陶瓷原料中摻入動物骨灰,經高溫燒製,成為白度高、透明度高、瓷質細膩的瓷器。

以潔白的質地和華貴的造型,骨質瓷成為英國皇家專用瓷器。經過一代代名匠之手,骨質瓷逐漸成為世界陶瓷珍品。目前,歐洲諸國英國、法國、丹麥、匈牙利、芬蘭等國都以生產骨瓷為主。

原創卓越的高石英瓷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陶瓷在材質上開始了奮力追趕,並先後生產出了滑石質瓷(強化瓷)、高長石瓷、高石英瓷、鈉長石質瓷、合成骨質瓷等多個優秀瓷種。其中,山東矽元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發明的高石英瓷,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發明的完全超越歐美陶瓷材質的唯一原創瓷種。

高石英瓷最重要的優點在於,除具有傳統精細瓷器的所有特點外,克服了傳統精細瓷器易碎、不耐用的致命弱點。其機械強度是歐洲硬質瓷的兩倍以上,尤其是熱穩定性優於日本、英國皇家用骨質瓷。

從1984年7月起,高石英瓷首次進入中南海紫光閣,迄今已達27年之久。27年來,矽元高石英瓷一直處於黨和國家領導機關辦公接待用瓷的最高端,成為贈送接待外國元首的國家禮瓷。普京、布什等眾多外國元首來中國訪問時會以收藏矽元瓷器為最好的紀念。

中華民族何時落後於世界,為什麽?

中華民族何時落後於世界,為什麽?中國在近代史上的衰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檢討這個衰落的原因時,近100年來,一些中國人漸漸走上一條極端的 道路。類似“中國一貫”,“中國從來”,“中國劣根性”等等帽子,隨意地扣到中國曆史的頭上,仿佛中國的曆史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所以才會有近代史上的 淪落和現在的困境。

對此,也許我又老生常談,但還是不得不說,中國的真正衰落是從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之後突然開始的。衰落的原因有中國內部的原因,更主要是外部的原因。

當今世界上很多學者的研究已經指出,19世紀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經濟實力始終領先於世界。中國在當時早期的全球化經濟體係中,占據絕對重要的領導 地位。經濟學肯尼迪(Paul Kennedy)估計,乾隆十五年(1750)時中國的工業產值是法國的8.2倍,是英國的17.3倍。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的工業產值才剛剛趕上 中國,而法國才是中國的40%。1820年時,中國的GDP占世界GDP的32.4%,歐洲占26.6%,中國經濟在當時世界經濟中所占的地位,遠遠超過 今日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還有國外研究指出,1800年,歐洲的人均收入為198美元,其中英國和法國在150-200美元之間,而中國的人均收入為 210美元。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因此,至少在19世紀上半葉,中國的人均收入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國毫無疑問是當時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

中國為何在200年前能夠傲視全球?經濟學家貢德-弗蘭克(Andrew Gunder Frank)指出,1800年以前,中國在世界市場上具有異乎尋常的巨大的生產能力,這種生產能力的增長,以及技術、效率、競爭力等,都是世界其他地區望 塵莫及的。中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麵無與匹敵的製造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貿易都是順差。

明清時期,中國實際上壟斷著世界市場上的陶瓷生產,80%輸往亞洲,16%輸往歐洲,但是後者的價值達中國瓷器出口總值的50%。中國在絲綢生產方 麵幾乎沒有對手。當時的中國不僅是最大的出口國,在某些產品上,例如棉花,也是最大的進口國。中國的貿易夥伴包括亞洲、歐洲和美洲,除了海上貿易線路外, 還有陸地貿易線路,與俄羅斯的貿易也極為龐大。不止一位的經濟學家指出,到鴉片戰爭之前,美洲殖民地所產的白銀,一半以上流入中國。還有學者指出,當時中 國擁有全世界白銀總量的一半以上。

大量數據顯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下降,是從鴉片戰爭後,突然開始的。鴉片戰爭之後,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國GDP占世界GDP的份額,從絕對領 先的三分之一,急速下降到五十分之一。為何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會從傲視全球的地位突然下降?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後,西方利用種種 卑劣手段,蠶食了中國的主權。例如,英國長期控製中國的海關,強行為中國製定了5%的低稅率,使得中國的產品最終失去競爭力。對於中國的進口關稅如此,出 口關稅也同樣如此。例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法國對中國貨物征收的關稅,是同類英國貨物的2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都用高關稅保護自己的工業,卻 逼迫中國接受低關稅,從而徹底毀掉中國的工業體係。同時,西方國家通過對中國主權的控製,掌握了中國最主要的工業資源,到1900年,中國煤礦的50%, 生鐵生產的95%都控製在外國資本手中,等等。

我們在審視鴉片戰爭這個中國的轉折點的時候,必須看到兩方麵的影響。一方麵是國內的。中國對工業革命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對新的世界經濟體係的形成也 認識不足,導致中國沒有意識到,在幾百年長期貿易順差之後,在美洲白銀、黃金的供應能力下降之後,西方國家為了解決貿易的巨大逆差,會采取什麽樣的重大舉 動。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由於缺乏對世界的充分了解,準備不足,應對手段不足。同時也顯示出,中國在舊的世界經濟體係中占據絕對優勢後的保守,不願輕易改 變。這一轉折點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外部原因。他們在公平競爭無法贏得中國的時候,便采取種種卑劣的手段。首先以武力強占中國的主權, 然後再以絕對不公平的手段,瘋狂掠奪中國的財富。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裏,敲骨吸髓,幾乎把中國的膏血吸食幹淨。一個曾經強大、富裕、繁榮的中國,被他們 折磨得奄奄一息。而他們所倚仗的,隻是強大、先進的殺人武器。

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說,如果當初西方國家不是像雨果說的那樣,像強盜一樣闖入中國,而是以公平競爭,協商解決問題的態度,中國絕對不會落入悲慘的深 淵。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反思這段沉痛曆史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是必要的。但是,西方在終於戰勝中國之後,幾乎沒有檢討過他們毫無道德的手段,反而 視為是先進戰勝落後的最好例證。如果先進就意味著戰爭,就意味著可以不擇手段地采取不道德行為,就意味著可以對非我族類采取明顯的雙重標準,那麽,這種先 進,隻能是人類的悲哀。

請大家記住一個事實,西方國家在掠奪完中國之後,舉目四望,世界上再也沒有富饒的地方供他們掠奪,於是,他們便開始了互相之間的掠奪。二次世界大戰,差點毀滅了全人類。“落後就要挨打”,那是血的教訓,而不是絕對真理!

然而,如果我們對於中國衰落的反思,變成一種絕對的自卑、自賤,那更是一種民族的悲哀。對於中國突然衰落的反思,有很多可以總結的地方。其中之一就 是,我們曾經對號稱文明、先進的西方國家抱有太多的幻想,以為他們不會野蠻到不顧最基本的道義,以為他們不會連最起碼的廉恥都不要。而這種幻想,至今仍然 在很多人的腦海裏存在。中國並不是從來就落後的。我毫不懷疑地認為,隻要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裏,中國人肯定是最優秀的成員之一。麵對當今西方主導世界的 體係,中國必須時刻表現出保護自己權利的決心和能力。了解世界,了解中國自己,總有一天,中國人會再次為自己身在中國而無比自豪。

西方發明玻璃,中國製造瓷器,使東方遠遠落後於西方

很多年以前,乾隆皇帝在浴室裏裝了幾塊玻璃,興奮得不得了。慈禧太後以前照鏡子是青銅鏡,後來用上了玻璃鏡子,那更是燦若桃花。更要命的,中國以前 從王公貴族到百姓之家,窗子都是用紙糊的,白天尚可,一到陰天,房間裏陰暗潮濕。可是另一方麵,中國人發明的瓷器,卻遠銷歐美。當我們看到歐洲幾百年曆史 的大教堂上,鑲嵌著美麗的玻璃時,我們不禁會問:

為什麽精美的瓷器我們燒出來了,卻沒有燒出玻璃?

你可能會說,哼!瓷器比玻璃漂亮多了,我們中國人能燒出瓷器,說明比西方人文明多了,你看玻璃器皿跟瓷器比起來,多掉價啊。可是,我們要不換個方式想想,假如我們今天的生活,讓瓷器消失,會怎麽樣?生活可以照常進行嗎?

假如我們讓玻璃消失呢?

中國優質陶瓷 為什麽在高端市場叫不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遊宇日前在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陶瓷設計作品展”上透露:在不久前舉行的世界著名的法蘭克福生活用品消費品博覽會 上,中國有68家陶瓷企業因侵犯知識產權被當場罰款,並寫下悔過書。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產國,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很少有在世界上叫 得響的高檔陶瓷產品自主品牌。這真是令中國所有陶瓷創作、生產工作者汗顏。

外國品牌分割高端市場

李遊宇說,中國陶瓷曾經有著無比輝煌的曆史。在相當一段曆史時期中,中國陶瓷一直以超強的產業規模、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鬼斧神工的傳統技藝、精美 絕倫的產品質量,影響著東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向。中國陶瓷產業的發展規模遠遠早於歐洲的工業革命,並影響了當時全世界陶瓷產業的發展,這在曆史上是 一個奇跡,足以讓每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近百年來,中國陶瓷生產一直停滯不前,傳統工藝沒有得到有效保護,設計觀念落後,中國陶瓷產業始終在低層次徘徊。但也正是在這 段時期內,世界陶瓷產業發生了急劇變化:從傳統手工業向機械化、規模化發展。在這個基礎上,陶瓷設計得到了長足發展,湧現出一大批像格羅皮烏斯、柯拉尼、 薩巴蒂尼這樣出色的設計家,從而培育出不少著名的世界陶瓷品牌,如德國的達森、羅森泰爾,英國的韋奇伍德,西班牙的理阿德諾,日本的諾爾蒂給等。這些著名 的陶瓷品牌基本分割了世界陶瓷的高端市場。

中國陶瓷品質高價格低

據李遊宇介紹,現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國生產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國瓷器。從數量上來說,我們確實是一個陶瓷大國。但是,在世界 上任何一個高級百貨公司和商場,都見不到中國品牌的瓷器。世界一些博覽會也曾邀請中國的陶瓷廠商參加,但是中國館的瓷器價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國品牌的瓷 器,實際上是由中國製作的,但是,一旦掛上他們的品牌,立刻身價暴漲幾十倍。中國陶瓷企業普遍安於為外國公司“打工“,不願花錢打造中國自己的日用瓷品 牌,所以在國際市場上始終賣不了一個好價格。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日用瓷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國日用瓷的品質盡管已經絲毫不 遜於任何外國瓷器,但是依然價格低廉,每件不過0.35美元左右,隻比40多年前多了區區5美分。中國一些主要的陶瓷產區,幾乎完全成了外國瓷器的加工基 地。外國一些知名陶瓷製造商專門派人坐鎮在這些產區,將中國廠商製造出來的瓷器貼上他們的商標直接出口賺取豐厚的利潤。而我們的廠商隻能賺一些微薄可憐的 加工費。優秀陶瓷設計人才奇缺更令人不安的是,不少中國陶瓷產品抄襲外國陶瓷的設計,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這次在法蘭克福生活用品消費品博覽會上當場受 罰還是幸運的,更有甚者,不少陶瓷企業的大批量產品,因為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在國外海關被扣或就地銷毀。

中國日用瓷器雖然在材質和製作方麵絲毫不遜色於外國產品,但是在設計上還是有差距的。現在,真正既懂陶瓷設計又有市場意識的設計師可以說奇缺。中國 有一個著名的陶瓷產區,有10000多家陶瓷企業,但是,卻隻有可憐巴巴的十多位工藝美術設計師,十分不相稱。中國不僅應該是陶瓷大國,還要成為強國。首 先必須造就一批優秀的陶瓷設計專家,中國的企業必須懂得尊重知識,珍惜人才,珍重知識產權。中國實際上是不缺人才的,中國也不缺創造性的智慧,缺的隻是發 揮人才的環境和激發這些創造性智慧的條件。

宗闋:
我不覺得現代製瓷不如古代有什麽好羞恥的? 社會生活變化了,瓷器已不是高端產業,日用生活還有更多地選擇,現代人探索外太空了,古人想象過嗎?

我們比較讚歎古人的智慧,不是為了拘泥於跟古人較勁,為什麽不看看現代的新科技領域呢?

國公:
您知道為什麽當今的中國日用陶瓷敗給國外

現在國內上檔次的百貨商店(如北京燕莎購物商廈)都能見到來自英國、意大利、德國、日本的瓷器,等等。外國瓷跑到瓷器的故鄉來叫板、爭奪中國的消費 者了。我們的出口瓷因接了人家的定單,在設計製作上也十分精美,但國內市場上供普通家庭消費的日用瓷與進口瓷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一:設計上“精美上不去、樸拙不到家”。國際流行的日用瓷要麽走精美之路,美輪美奐、找不到一絲缺憾;要麽走純樸天然之路,講究天人合一,如日本 瓷。與他們的產品相比,我們市場出售的國產瓷往往是個“半吊子”:洋不洋、土不土,沒自己特色。“半吊子”現象從根本上說是對中西文化精髓以及傳統與現代 化的涵義沒吃透。

二:製造上“工藝不夠精,質量不夠好”。舉個簡單例子,你買個日本碗,摸它底部是光滑如絲的。而你買個中國碗,十有八九底部粗糙不堪。就這點差別使 中國瓷失去國際市場,也正在失去國內高端市場。當然,還有更深刻文化原因。從古代起,就分官窯、民窯,給皇上燒瓷,質量不好是殺頭之罪,而給百姓燒瓷就顧 不得那麽多講究了。這種文化一直延續至今。文革期間,景德鎮曾為中南海燒過一套名叫“梅花歡喜滿天雪”的“主席用瓷”,其精美程度比起任何外國瓷都毫不遜 色。而日本瓷生產就不太一樣,它一開始就具有樸實無華的平民意識,民眾生活中的親和、淡泊、閑適都用在瓷器的造型、製作上了;且日本國民對陶瓷的喜愛和審 美意識已經滲透到社會各階層,每個瓷窯燒製的民品都不會掉以輕心。

三:未擺脫“鍋碗瓢勺”概念。國外日用瓷完全擺脫“鍋碗瓢勺”概念,當作一種附加值很高的藝術品來經營、購買、收藏。在國外商店,日用瓷不單獨陳 列,而與其它家具飾品一起出售。日用瓷範圍也從廚房延伸到起居室、臥室、廁所和園林。紐約有家叫“陶瓷大庫房”(Pottery Barn)的家居專賣店,聘請“住店設計師”負責從廚房到臥室的床單、桌布、衛生間漱口杯、肥皂碟設計。每季都推一個係列,98年春季係列以泥土和青草色 組成。此時店裏所有商品都用這兩個色係,餐具也如此。這裏出售的日用瓷,很少在10美元以下的,雖說是瓷器,卻像藝術品一樣有保留價值。一些名牌時裝設計 師也從專營服裝,轉向家居產品的多種經營。如大牌設計師拉爾夫.勞倫、凱文克萊爾的產品也已從服裝轉向香水、床上用品和日用瓷器上了。在中國,好像還沒有 一家企業做這種一條龍服務的。

四: 營銷手段落後。近年常聽到去海外展賣的中國瓷器廠家流落異國他鄉的消息,別說商品賣不出去,連回國的盤纏都沒了著落,讓人唏噓不已。我們的瓷器廠多是個體 戶,缺乏大集團促銷的經濟實力。在國內也常看到這種情景,20-30個瓷器廠家包一場地,有在公園、有在展館內出售瓷器,跟耍猴一樣,一陣幺喝後對觀者開 個天價,一個花瓶成千上萬,遭眾人白眼後力馬降價到30-50元出售。消費者不是傻瓜,上萬元的日用瓷以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應算得上極品,它根本也不應該 在地攤上出售。銷售人員一看圍觀者喝倒彩,立即捶胸頓足將手中瓷器當眾砸個粉碎,以表“寧為玉全、不為瓦碎”決心。實際上,如果是件精心製造的瓷器,誰舍 的往地下扔?在國內表演苦肉計尚有市場,到了國外還跳大繩嚇唬人,又有誰吃這一套?

五:消費群培養不夠。現在中國家庭消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家買房子後都要大張旗鼓裝修一番。可你到許多“金碧輝煌”的家庭做客,主人招待你的茶 具、咖啡具、餐具讓你大跌眼鏡:不是拿出帶塑料把的茶具,就讓你使用一次性口杯。這說明,許多家庭雖然富裕了,但真正懂得日用瓷的消費群體還沒形成。普通 家庭使用的餐具更是五花八門,搪瓷製品,密胺製品、塑膠製品——真懷疑我們曾經是如此輝煌瓷器大國的子民。在國外的私人茶會和晚會上,稍有條件的家庭都有 幾套精美茶具、咖啡具和餐具。喝紅茶用英國瓷,喝綠茶用日本瓷,喝意大利濃縮咖啡用意大利小咖啡杯,喝美式咖啡用“驢飲”大杯,喝果汁才用玻璃杯——這一 切很少出錯,絕對不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顯得很沒環保理念。

落後理念桎梏中國瓷器現代化

高端品牌告缺,中國陶瓷業大而不強,這是中國當代陶瓷業的現狀。北京三月“兩會”期間,一位十五年磨一劍,以明清官窯為超越目標,以德國、日本、英 國等著名皇家瓷器品牌為標杆,以打造民族高端品牌為己任,致力打造中國名牌陶瓷的我國著名陶瓷藝術家、教育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遊宇教授帶其作品漢光瓷 到北京舉辦展覽。為此,《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了李遊宇教授。

《中國產經新聞》:古時的中國瓷器名揚天下,然而當代中國隻能稱為瓷器大國,但卻不能說是瓷器強國,您分析其中的原因究竟在哪裏?我們該如何實現大而強?

李遊宇:中國陶瓷近代的落後是暫時的,世界幾大陶瓷巨頭如德國的麥森、羅森泰爾,這些世界名牌實際上至今也未能趕上中國曆史上陶瓷的工藝。中國的優良製瓷傳統還在,論手工技術,中國還是世界第一,落後的隻是思想觀念以及在落後觀念下衍生出來的陶瓷產品。

要想實現就需要超越。中國急需解決的是產業的升級和產品附加值的提高,更需要高端產品的出現,以我們苦心研究15年的漢光瓷為例,我們做了兩部分的 努力,首先係統地研究中國陶瓷的傳統,中國官窯文化的內涵與特質,官窯的管理體係,高端文化與高技術的結合,最新科技的運用和不斷的創新意識。其次考察研 究世界名牌瓷器的現代設計與製造工藝,全麵了解世界陶瓷的發展狀態,在二者基礎上,苦練基本功,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最終實現跨越。

宗闋:
國公,您老這麽長的應可以單開一貼,不然一個討論版麵需要翻太長頁,都不知道看沒看見。。

敗給外國的多了,但國力是個整體因素,無需所有領域都領先他人,隻要整體實力強依然是強國。

雙溪:
唉,誰也脫不了幹係.

宗闋:
還不都是你惹的禍。還敢得瑟新瓷器不?

國公:
是長了點。中國許多東西已經像當年的瓷器一樣,走向了世界。就看大家的了!特別是年輕一代。拜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