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鄉愁

本博客文章除非注明轉貼(ZT)之外的,版權均為作者所有。若要轉載,請通知博主。
正文

矽穀傳奇——現代電子工業之源頭:特曼與冷戰共同造就的早期矽穀

(2020-07-29 14:53:20) 下一個

以高科技聞名的矽穀曆史並不是從矽開始的,甚至不是由電子工業開始的。矽穀曆史始於為美國海軍製造飛艇。當時,這是美國最大規模的科技工程。但它不是電子工程。當時沒有雷達,因此飛艇才被美國軍方采用。矽穀的原動力是美國政府的機密軍事行為,是二戰和冷戰的形勢及戰爭中的高科技因素孕育了矽穀。

二戰中的美國軍事科研

1941年12月,美國對日本和德國宣戰。此時,盟軍對德國唯一有效的影響是從航母上派轟炸機對德國本土進行戰略性轟炸。聯軍有2萬8千架飛機從英國起飛投入戰鬥。他們以為在通過英吉利海峽時是安全的,他們錯了。在英國本土上空他們就被德國人發現並受到打擊。原因是德國在1942年就已建立了完整的電子防空係統。係統有三部分:預警發現,調動空軍,在英美飛機到達預定轟炸地點之前將其擊落。法國境內,德國有上百個預警雷達。德國戰鬥機在1942年就裝備了雷達。這是人類最早的航空交通管製係統。該係統很有效。盟軍共有4萬架飛機被擊落或無法修複。死亡的飛行員美軍79265人,英軍79281人,平均年齡20歲。

盟軍認識到德國防空係統非常先進,也很強大。他們必須研究該係統。1942年到1943年期間,美國在哈佛大學建立了高度機密的哈佛無線電研究實驗室(Harvard Radio Research Lab,RRL),實驗室集中了800名各路精英,研究通信情報和電子戰。實驗室主任是特曼。他們研製出一係列的電子產品,擊破了德國的空防係統。為了讓德軍的雷達失靈,盟軍把大量特殊寬度的鋁條撒到空中使雷達失效。這一招癱瘓了德軍的防空係統。1943年7月,聯軍空襲漢堡,徹底毀滅了漢堡。盟軍二戰中使用的鋁箔是美國鋁箔產量的3/4。最後盟軍贏得了對德空戰的全麵勝利。

二戰永久性地改變了軍事機構和學校的關係。此前,軍事機構自己建立實驗室,自己組織科研。就象海軍搞飛艇時那樣,雖然海軍把飛艇基地選在了矽穀,但它對矽穀沒什麽影響。二戰期間的情況就不同了。二戰期間成立的美國政府的科研與發展辦公室(Office of Scientific and Development,OSRD)主任是特曼的老師布什,他認為可以讓大學參與軍事科研。於是大學直接從軍方獲得科研基金。美國政府一共把4億5千萬美元投入到武器研發,麻州理工拿了1億1千5百萬美元,加州理工拿了8千3百萬美元,哈佛和哥倫比亞大學拿了3千萬美元,斯坦福隻得到了5萬美元。當研與發展辦公室給特曼打電話時,特曼覺得,他們根本看不上斯坦福大學,他們沒把斯坦福大學當作科研性大學。特曼隻得離開斯坦福到波斯頓去領導哈佛無線電研究實驗室。

冷戰帶來的機會

戰後,特曼回到斯坦福。他決心讓政府改變這個偏見,他要把斯坦福建成全美國最好的微波和電子研究中心。特曼把哈佛無線電研究實驗室的11位同事全部聘到了斯坦福,建立了斯坦福電子研究室(Electronic Research Lab)。開始,他們隻能做基礎研究。1946年,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給了他們第一份合同。1950年,特曼已把斯坦福的工學院變成了西海岸的麻州理工。

軍用飛艇

1949年,蘇聯爆炸了他們的第一顆原子彈。1950年初,韓戰爆發。美國政府認識到,對抗還在以冷戰的形式繼續。這給斯坦福提供了新機遇,而特曼早就做好了準備。軍方要求特曼建立一個應用電子實驗室(Applied Electronics Lab)以從事機密軍事研究。這使斯坦福電機係增加了一倍。斯坦福第一次成為軍事工業和政府研究的合作夥伴。

美國政府深知,盡管和蘇聯處在冷戰之中,但冷戰隨時會成為熱戰,美國政府知道蘇聯時刻都想把美國從地球上抹去,但美國不會坐以待斃。由於二戰中曾被政府完全忽略,特曼決心把斯坦福的資源集中起來,幫助政府了解蘇聯在幹些什麽。特曼在哈佛學到的技術,通信情報和電子作戰,變得至關重要。此時,斯坦福已成了國家安全部(NSA)、中情局、海軍和空軍的科研中心。以電子戰為形式的冷戰就這樣開始了。

蘇聯全麵繼承了德國的防空體係,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地對空導彈,戰鬥機上裝了雷達,還有中程彈道導彈,洲際導彈,潛水艇水下發射導彈,等等。斯坦福幫助軍方尋找蘇聯雷達的位置,同時研究如何躲避蘇聯雷達,以便在對蘇戰爭中,使美國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B-52能安全飛到蘇聯境內。冷戰期間,蘇聯打下了23架美國間諜飛機,造成了200名機上人員的死亡。美國隻得尋找其它偵察方法。1956年,斯坦福電子實驗室把高空照相偵察機U-2改造成一個電子信號平台,該平台由一家矽穀公司建造。其它矽穀公司也參與了研發和建造。斯坦福原有的兩個電子實驗室:一個是搞基礎研究的,另一個搞機密項目研究的。1955年,兩個實驗室合並。特曼說,我有了足夠的政治保護傘去這樣做。這時,斯坦福才真正成為冷戰期間國家安全部、中央情報局、海軍和空軍的科研中心。

特曼做的這一切成了矽穀的轉折點。特曼相信,他在為美國而戰,他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使美國成為一個創新式的戰爭機器。為此,他在1950年中期的斯坦福大學中采取了一係列新規則:鼓勵研究生畢業後去創業而不是去讀博士;鼓勵教授到企業中參與谘詢;他本人和其他教授也成為投資理事會的成員;他把技術和知識產權轉讓變得極為容易,從三年變成了三分鍾,誰對斯坦福的科研成果有興趣,簽一個合同就可以拿去;他使實際工作經曆成為對學術生涯有利的東西。當時,沒有一個學校這麽做。特曼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思想,他不想成為一個軍方的製造機器,他隻做科研,讓他人去建公司,讓軍方給他們錢去創業,他隻提供谘詢。這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頭腦的出頭腦,矽穀繁榮了起來,那是1950年代。

這一時期的矽穀,是微波穀(Microwave Valley),代表產品為超短波真空管,返波管,和行波管等。代表性的公司:伊利-邁克羅夫(Elitel-McCullough)公司,瓦倫公司(Varian Associates),微波電子公司(Microwave Electrnics)。這些電子公司為軍方生產,先是零件,後來是係統。

不久,微波穀就不僅僅為軍方提供零散的微波元件,而是整體微波係統了。斯坦福畢業生功不可沒。除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位於山景城半軍半民的塞維亞電子國防實驗室(Sylvania Electronics Defense Lab, EDL)對此貢獻也很大。該機構雇傭了特曼在內的斯坦福教授搞科研,有1300多雇員,1800萬美元的合同。主任威廉·佩雷(William Perry),曾任克林頓總統的國防部長,斯坦福畢業生。1964年,他和6位副手離開該實驗室在矽穀建立了電磁係統實驗室(Electromagnetic System Lab)。麵對西海岸蓬勃發展的微波事業,東部企業坐不住了。通用電器公司的微波實驗室,於1954年搬進了矽穀的斯坦福工業園區,希望利用斯坦福的影響來爭取在電子國防上的份量。通用電器也象塞維亞公司一樣雇傭斯坦福畢業生和科研人員,還與多位斯坦福教授簽訂了谘詢合同。當時通用電器最好的4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中16人來自斯坦福。

1951年,特曼與校長斯特林(Wallace Sterling)商定,用斯坦福的土地,建立一個高技術工業區。在他的推動下,斯坦福把靠近帕洛·阿托的部分校園地皮約580英畝,劃出來成立了斯坦福工業園區,興建研究所、實驗室、辦公寫字樓等。世界上第一個高校工業園區誕生了。斯坦福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學校賺錢。後來,工業園區改名為研究區,成為把技術從大學轉讓給公司的一種手段。功夫不負有心人,1955年,7家公司在區內設廠,1960年增加到32家,1970年達到70家。1980年,研究區的655英畝土地全部租完,共有90家公司,25萬名員工。這些公司都是電子工業中的高技術公司,這是特曼私人關係最多也最熟悉的領域,也是他認為最具潛力的領域。特曼為科研和生產穿針引線。1970年代,矽穀成了世界高科技的研發中心。也使斯坦福研究區成為美國和全球紛起效尤的高技術產業區。

以斯坦福研究區為中心,1980年代的矽穀雲集了3000多家電子、電腦企業;1990年代後期,這類公司超過了7000家。記者寫到:“矽穀人遠遠不止是把沙子變成黃金,他們把沙子變成了智能”。

特曼教授指導下的斯坦福大學與企業的聯合

斯坦福工業園區奠定了矽穀電子業的基礎。它帶來的收入為斯坦福提供了巨大的財力。預付租金超過了1800萬,相當於當年斯坦福向大學捐贈的數目。1981年,土地租金年收入為600萬美元。收入的使用不受任何限製,特曼用它重金聘請名家大師充實教師隊伍,實施人材尖子戰略。特曼認為:“大學的學術聲望,要看它是否有一批學術水平很高但人數不多的學術尖子,而不是因為它的學術水平普遍較高,但沒有拔尖人才”。這種尖子“是一小撮各自在某狹小領域十分精通的人材,他們的學術水平之高舉世公認,並且他們研究的是一些重要的學科領域”。

矽穀的迅速崛起,為斯坦福帶來的直接回報是金錢,同時還為斯坦福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智力資源和生氣勃勃的發展活力。憑借矽穀的技術開發優勢,斯坦福還有一筆收入不菲的專利轉讓費。從1954年到1967年,斯坦福的專利轉讓費在45000美元左右。然而,從1970年斯坦福的技術授權辦公室創辦到1998年,斯坦福的專利轉讓收入達3億美元。由斯坦福分娩產出的公司每年的收入達到1000億美元。1991年,斯坦福百年校慶的募捐達126億美元的天文數字,這是高等教育史上的新記錄,哈佛也望塵莫及。

沒有特曼教授就沒有矽穀,特曼教授是名副其實的矽穀之父。

美國西海岸的西部文化也是矽穀成功的原因。西海岸的加州遠離傳統的東海岸文化圈。很多人尤其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人,遠離自己的父母家人,來此創業。西海岸的加州除了陽光燦爛、四季如春的氣候之外,還有著美國早期的西部精神。那是一種不畏艱難的創業精神。當代的西部人,不再是地理上的邊疆開拓者。他們有他們的新邊疆,那就是——新工業。這些來到矽穀淘金的人,沒有家庭因素的幹擾,也不用擔心因創業失敗而蒙羞,他們具有一往直前的冒險精神。同時,矽穀比任何地方都寬容失敗,人們把創業失敗者稱之為“有經驗的人”(Experienced),投資者會更青睞他們。因為他們已付出過學費,會走更少的彎路。這一切構成了矽穀、和矽穀文化。而特曼則是這一切的締造者,因此被稱為矽穀之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