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曼的貢獻
特曼對惠普公司的扶植,是技術從大學轉讓給公司的最成功個例。特曼盡全力去培養一些被他稱為“電子業種子團隊”的年輕人。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惠普公司(Hewlett Pachard,HP)的創始人比爾·惠烈(Bill Hewlett)和大衛·普克(David Pachard)。
1989年,惠普公司最初在愛迪生大街(Edison Street)367號的那間車庫被加州政府定為曆史文物,命名為“矽穀誕生地”。
矽穀誕生地
1948年,美國東海岸貝爾實驗室(Bell Lab)的肖克利、巴丁(John Bardeen)、和布萊頓(Walter Houser Brattin)發明了點接觸晶體管。1949年,肖克利提出了性能更好的結型晶體管設想,通過控製基極電流,實現放大作用。1950年,結型晶體管研製成功。肖克利、巴丁、布裏頓因此分享了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肖克利不滿足於這些,他要進入工業界,用他的晶體管創造一個新工業,並以此致富。肖克利想到了加州老家和斯坦福。肖克利給特曼打了個電話,特曼說,來北加州吧。
特曼一接到肖克利的電話後,在第一時間裏給肖克利去了信,告訴他,斯坦福已將晶體管工藝和理論納入教材,那些電子專業的學生,是他新公司員工來源。特曼的熱誠以及他的影響力,打動了肖克利及他的合夥人貝克曼(Arnold Beckman)。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建在了聖克拉拉(Santa Clara),離斯坦福隻有5英裏。肖克利把矽帶進了矽穀。但肖克利是一位糟糕的管理者,沒多久他的公司就關門了。
肖克利的公司關門後,特曼把肖克利請到了斯坦福電機係。有著諾貝爾獎桂冠的肖克利來到斯坦福後,為電機係帶來了更大的聲望。這時,特曼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想法基本上得到了實現。此後,矽、晶體管、和集成電路在矽穀紮下了根。
當時,大多數大學不認同教授經商,認為商業活動有悖於學術精神。但特曼不這麽想,他認為賺錢是好事,他鼓勵教授和學生在矽穀創辦公司,不僅要在斯坦福進行學術研究,更要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商業產品,推動整個地區發展。特曼或許是第一位在商業公司擔任董事的大學教授;他在矽穀最早上市的三家科技公司擔任董事。在他的帶頭下,斯坦福的教授紛紛在外創業或兼職,學院還為學生創業提供了各種便利條件;雅虎就誕生於斯坦福的電腦實驗室。
過去50年中,矽穀由斯坦福教授、學生和畢業生創辦的公司達1200多家,目前50%以上的矽穀產品來自斯坦福校友的公司。算上惠普的收入,1988年到1996年由斯坦福人的企業創造的收入占矽穀總收入的60%。不算惠普,該比例為50%。這說明了矽穀的崛起主要得益於斯坦福。
沒有斯坦福大學就沒有矽穀。
軒尼詩時期的斯坦福
斯坦福對教授辦公司非常理解和支持。隻要能完成教學任務,發表足夠多的論文,斯坦福不會限製教授到外麵公司兼職。甚至讓他們離開學校創辦公司或者在公司裏擔任要職。斯坦福第10任校長軒尼詩(John L. Hennessy)就是一個例子。
軒尼詩的主要學術貢獻在於重新定義了微處理器(CPU)構架,這一新構架通過精簡指令集(RISC),使處理器的設計更簡潔高效,同時處理器本身也能更有效地工作。精簡指令集處理器的應用很廣,平板電腦、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用的都是精簡指令集處理器。軒尼詩作為主要作者的兩本微處理器設計教科書至今仍是該領域的經典。1984年,軒尼詩離校與其他人創辦了精簡指令集微處理器公司,時年38歲的軒尼詩是公司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1992年,公司以3.33億美元賣給了它的客戶矽圖公司(Silicon Graphic Inc)。
開辦公司的幾年裏,軒尼詩主要在公司上班,而不是在學校教學和研究。公司賣掉之後。軒尼詩才從工業界回到斯坦福擔任工學院院長。經過此番闖蕩,軒尼詩練就了一身管理才幹。
軒尼詩在斯坦福的經曆,是斯坦福教學與企業相結合的典型。軒尼詩於1977年加盟斯坦福任電機係助理教授,1986年升為正教授,1990年代曆任計算機係係主任,工學院院長,教務長。2000年,軒尼詩任斯坦福大學的第10任校長,他還擔任穀歌、思科等上市公司的董事。
斯坦福大學的第10任校長軒尼詩
1990年代末,軒尼詩和斯坦福電機係華人女教授孟懷縈共同創立了創銳訊通信公司(Atheros)。軒尼詩說服了風險基金會投資,並任公司的董事長。公司在2004年上市。2011年,高通(Qualcom)以37億美元收購創銳訊通信公司。
軒尼詩幫助過很多學生創業。1990年代中期,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和大衛·費羅(David Filo)帶他參觀了他們在校園拖車裏的辦公室。他們向軒尼詩展示了互聯網站點目錄數據庫。軒尼詩看後,意識到網絡將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於是,給予他們大力支持。1998年,軒尼詩支持穀歌創始人拉裏·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開發他們的搜索軟件。由於斯坦福擁有穀歌搜索技術的專利,2005年,斯坦福以該技術換取了穀歌授權股票,獲利3.36億美元。
軒尼詩認為,企業家精神是大學的一部分,他鼓勵教授和企業聯合。斯坦福師生有一個信念,他們認為他們的創新會讓世界更美好。斯坦福的教授們從特曼開始就有投資自己學生公司的傳統。到了軒尼詩這裏成了師生共同創業的傳統。他們能很快把學術成果商業化。斯坦福專利辦公室把超過8000項學校專利授權給了企業,收取了13億美元的專利費。矽穀很多著名公司來自斯坦福,其中最有名的是惠普、仙童半導體、矽圖、升陽(SUN Micro System)、思科、雅虎、電子海灣(eBay)、穀歌、英領(LinkedIn)、特斯拉汽車公司等等。
在斯坦福幫助它的師生創業的同時,也為自己獲得了大量的捐款。在軒尼詩12年的校長任期中,斯坦福得到了170億美元的捐款。這些年,斯坦福得到的捐款比任何其他美國大學都多。
斯坦福電機係華裔教授孟懷縈博士
特曼和他的學生們為矽穀奠定了基礎。軒尼詩繼承了特曼開創的學術與企業結合的辦學精神,在互聯網時代為矽穀掀起了一個新的創業高潮。當年,特曼鼓勵學生在矽穀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斯坦福畢業生要到東海岸去找工作。今天,軒尼詩和他的學生們已經把矽穀辦成了全世界工程專業學生向往的聖地了。軒尼詩也因此被人稱為矽穀教父。
矽穀的創業之源
新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隨時都會產生,但是,隻有當它們成為產品後,才能改變人們的生活並以此獲利。一個新產業需要有斯坦福這樣的孵化器。發明創造遍布世界,但矽穀僅此一家。那是因為,矽穀有一個斯坦福這樣的心髒和大腦,即高科技產業孵化器。
斯坦福創辦至今,始終貫徹著學以致用的精神。正如斯坦福先生在首次開學典禮上所言,“生活歸根到底是實用的,你們到此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學到為自己謀生的知識。這包含著創新、進取的願望、良好的設計和最終使之實現的努力”。這是斯坦福的教育理念,也是斯坦福人的創業精神,更是矽穀人的精神支柱。
斯坦福不僅吸引了學術和創業人才。它的研究園區,還使得學院中產生的新高科技有了一個催生新企業的經濟環境,這是一個高科技、高風險、高利潤的經濟環境。吸引著形形色色的創業者。研究園區使得斯坦福的智力與工業界的財力相結合,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產力。
斯坦福的實用教育觀從一開始就影響著學校的成長。斯坦福先生很清楚實業界需要怎樣的高等教育。作為斯坦福研究園區創辦者的特曼教授也持此觀念,特曼反對把大學辦成脫離實際的象牙塔。在他的領導下,於1945年製定了斯坦福未來的發展規劃:首先,結合斯坦福的尖端學科,使斯坦福成為新高科技的研發中心。同時,使大學和工業聯合起來為當地的新高科技和經濟增長作貢獻,也為斯坦福畢業生提供就業與創業機會。第二,要把學校的財力、物力集中起來,吸引世界上一流科學家,組建各學科的前沿研究所,培育專業上引領世界潮流的一流人才。第三,要加強學校的基礎教育,使它的畢業生成為未來新工業的技術儲備。第四、加強教授與企業的聯係,斯坦福改變了過去的專利轉讓製度,讓學校的專利可以很快地轉讓給企業,同時學校可以從中獲得大量報酬。
這種持續不斷的大學與企業的合作關係,既是斯坦福的傳統,也是為提高學術水平和為公共服務的重要方式。斯坦福以兩種方式,在它的研究園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種方式是在製定學校的發展規劃時,把與企業的合作作為提高學校學術與科研水平的一部分。第二種方式是把研究園區列為學校為公眾服務的一個職能。斯坦福以這兩種方式取得的成就巨大,為矽穀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技術空間。
斯坦福為矽穀提供了新高科技研發的靈魂——智慧。斯坦福研究園區就是將斯坦福的智力和企業財力結合起來的產物。對於矽穀公司來說,它們的成功,並不取決於市場、原料或員工的素質,而是取決於是否能及早地取得斯坦福大學研究成果的技術轉讓。由於斯坦福從事著新高科技的研發工作。企業必須既尊重斯坦福的學術理念,又要發揮它的智慧。企業通過為大學提供研究資金、設備、或是直接參與研究作為合作方式,以此來有效地把斯坦福的最新成果用於工業。對公司來說,可以獲得高效的技術轉讓。對斯坦福來說,它能獲得大量科研資金。在矽穀,資助斯坦福的那些雄心勃勃研究計劃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那些與斯坦福合作過的公司。
斯坦福的辦學方針使它的教學和科研站到了世界的前沿,斯坦福與企業合作的辦學方針使它成就了矽穀,也使自己成了矽穀的智慧之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斯坦福大學造就了矽穀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