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弗吉尼亞就是美國”
—— 威廉·伯德 (William Byrd)
一四九二年八月三日,四十二歲的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帶領八十七名水手,乘三艘船從巴羅斯港(Port of Puerto Barros)出航。他們經曆了千難萬險,橫渡了大西洋,來到了巴哈馬群島和古巴等島嶼。後來,哥倫布又三次橫渡大西洋,到達了中美、南美洲大陸。當時哥倫布認為他到了亞洲,直到去世,他也不知道他發現的是“新大陸”。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的一百年中,西班牙人徹底地爭服了中南美的印第安人。他們從中南美得到了無窮的金銀財富,西班牙成了當時世界上的第一大帝國,大西洋成了西班牙的內湖。
英倫三島因為英吉利海峽,那些逐鹿歐陸的戰火很少燃至英國。但是,英國國內人口和土地的壓力很大。美洲貿易對英國人的吸引力一直很大,但西班牙是不會輕易讓英國插手的。英國朝野就逐鹿歐陸還是殖民美洲進行了辯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采納了大臣沃爾特·羅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的建議:殖民美洲。
羅利派出了三批人馬,前兩批因準備不足,未能在北美堅持下來,隻得撤回英國。一五八七年,伊麗莎白一世把一份“土地授權書”(Grant)交給羅利,讓他在北美殖民。羅利派出的最後一批一百一十七名殖民者,在約翰·懷特(John White)的率領下,於一五八七年春天到達羅努克島(Roanoke Island)。隨行的還有十七個女人,包括懷特的女兒艾麗諾·戴爾(Eleannor Dare)。他們小心翼翼,四處防範,既怕西班牙人,又怕印第安人。沒多久,糧食就吃完了。懷特隻得回英國去運糧食,臨行前,艾麗諾生下一女,取名弗吉尼亞(Virginia),這是第一個出生在北美的英國第二代移民。
懷特原想快去快回。但是,到他啟航離開英國時,趕上了英國和西班牙無敵艦隊(Armada)的大戰,女王下令封港。懷特在英國耽擱了三年。一五九零年八月十八日,懷特帶著糧食返回羅努克島,島上的人全部失綜,沒有跡象表明發生了什麽。懷特瘋狂地尋找女兒和外孫女。但因風暴來臨,他們隻得離開羅努克島。這個消失的殖民地(Lost Colony)成了英國人永遠的痛。
一六零三年,伊麗莎白女王去世,她締造的黃金時代(Golden Age)隨之消失。繼位的詹姆斯一世(James I)沒有女王的睿智,但卻有更大的野心。即位之初,他與西班牙達成協議:英國停止皇家海盜攔截西班牙寶船,換取西班牙不再進攻英國人在北美的定居地。大英帝國在他的手中開始稱霸世界。
一六零六年,倫敦公司即弗吉尼亞公司(Virginia Company of London)之前身成立。弗吉尼亞公司從國王手中獲得了土地授權書。英國的北美殖民就這樣以私人公司的形式開始。他們賣股份自籌資金,殖民地所有權和利潤歸公司股東,殖民者們是公司員工,領取固定工資。當時的英國等級森嚴,平民不可能進入上流社會。倫敦早已擁擠不堪,承受不了人口增長的壓力。弗吉尼亞公司有著巨大吸引力。對貴族來說,北美是黃金,對平民來說,北美是機會。
弗吉尼亞公司此行目的地是北美東岸的切薩比克灣(Chesapeake Bay),坐落在今天弗吉尼亞州。這裏土地肥沃,氣候溫暖。四百年前,此地叢林密布、河道縱橫,盛產海鮮、野物、水果。和美洲的其他地區一樣,這裏是印第安人的家鄉。印第安人波哈坦(Powhatan)族在此定居。其首領波哈坦是一位傑出的領袖,統治著切斯比克灣地區的十幾個部落,數千人。波哈坦族神父曾預言:來自東方的人將摧毀波哈坦帝國。波哈坦率領他的部落消滅了東邊的切薩比克族。以為他們打破了魔咒。他沒想到,大西洋東岸,有三艘小船,正整裝待發,對他的領地虎視耽耽。
一六零六年十二月,倫敦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上三艘商船正準備啟航殖民北美。三艘船上共有一百零五名乘客,一半是紳士。他們出身顯貴,家纏萬貫,從小接受貴族教育,衣著體麵,彬彬有禮。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隻是從未學會,也沒想過靠工作養活自己。遠航總指揮是克裏斯多夫·紐波特船長(Christopher Newport)。英國最優秀的水手,海盜出身,曾得過伊麗莎白女王的嘉獎。因為風向不對,他們折騰了三個月,還沒能上路。直到一六零七年二月底,船隊才駛進大西洋。
一六零七年四月,三艘船來到了切薩比克灣。他們踏上北美土地後,先豎起了一個十字架,感謝上帝讓他們平安到達北美。同時,紐波特船長拿出一個弗吉尼亞公司的密封盒子,盒子裏有一封讓他到達北美後宣讀的文件。文件要他們順河而上,尋找合適地點,建立定居點。文件裏指定了一個包括紐波特在內的六人委員會,還要從中選出一位總督。六人中位五位是紳士。隻有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不是紳士,是個罪犯。此時,他正被鐵鏈子鎖在底艙。
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
史密斯是位傳奇人物。一五八零年一月,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農民家庭。十六歲時父親去世,他開始了海上生涯。史密斯當過法國雇傭兵,打西班牙。在地中海做過生意,當過海盜;後來在匈牙利當兵打土耳其人,是匈牙利人的英雄。受傷被俘後,被賣給土耳其貴族為奴,該貴族把他送給了自己的希臘情婦。那個希臘女人愛上了他,帶他去了克裏米亞。他趁機逃脫,被抓後扔進了地中海。他去過俄國、波蘭、德國不是當兵,就是當土匪。最後,跑到北非去打海盜,一六零四年回到英國。
史密斯從弗吉尼亞公司的殖民生意中,看到了新大陸的無窮潛力。他不相信北美的黃金夢,但他堅信英國人在新大陸能創造出巨大財富。他還有一個夢想:把北美變成英國人的國家。沒人知道是誰把史密斯列為殖民地領袖。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史密斯是天生的領袖,沒有他,就沒有弗吉尼亞。
弗吉尼亞最初的兩位總督都是紳士。他們按公司命令,選中了定居地,用國王的名字把它命名為詹姆斯城(James Town)。詹姆斯城是個小島,有一角和大陸相連。易守難攻,還可以駕船逃跑。但詹姆斯城是肥沃的弗吉尼亞中,最貧瘠的地區,島上不產莊稼,飲水質量很差,夏天熱,冬天冷。詹姆斯城很快陷入了困境,吃飯的人比幹活的人多,印第安人也開始襲擊他們了。兩位紳士總督無法控製局麵。公司的政策也有問題,它隻給殖民者發工資,不讓他們擁有土地和財產。殖民者誰都沒有積極性。
就在詹姆斯城定居點快要成為一場災難的時侯,二十八歲的史密斯當選為第三任總督。上台後他宣布:“不勞動者不得食!”紳士們提出抗議:“寧可餓死也不幹活!”。史密斯抱之以冷笑:“你們就餓死吧!”幾天後,這批紳士們工作起來了。史密斯帶領他們打獵捕魚,尋找食物。他想種地,可沒有人會。史密斯想,一定要招一批農民來此定居。就在此時,一位十二歲的美麗善良的印第安女孩來到了詹姆斯城。她和史密斯開始了一段至今仍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她為殖民者們帶來了和平和好運。這位印第安女孩是首領波哈坦的女兒波卡洪塔(Pocahontas)。她和殖民者們的美麗傳說被稱為“風中奇緣”。一九九五年,迪斯尼的動畫片“風中奇緣”讓波卡洪塔與史密斯的故事走進了千家萬戶。
殖民者的到來讓波卡洪塔很興奮。當波哈坦部族在冷眼觀察殖民者的一舉一動時,小姑娘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她父親正計劃襲擊這些殖民者,她卻跑到詹姆斯城玩去了。她的天真善良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愛。小姑娘還常帶吃的來。後來人們發現,她真正感興趣的人是史密斯。史密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和獨特的人格,讓她仰慕不已。史密斯也為小姑娘渾然天成的氣質吸引。二十八歲的史密斯和小姑娘開始了一段異乎尋常的友誼。
史密斯很現實,他知道要在弗吉尼亞活下去,必須和印第安人搞好關係。在波卡洪塔幫助下,他開始和波哈坦接觸,用從英國帶來的工具和毯子換印第安人的玉米。史密斯很精明、但他誠實、公平、講信用。很快贏得了印第安人的尊敬,他為殖民地換來了糧食,學會了印第安人的捕魚和打獵技術,還學會了印第安語。盡管他一再向波哈坦表示,自己是為和平而來,但波哈坦並不信任他。一次,史密斯前來談生意被抓,波哈坦正準備處死他。波卡洪塔撲到了他身上,強迫父親放掉了史密斯。有幾次,波哈坦和手下想把殖民者們一網打盡,都是波卡洪塔提前報信,使他們免於一死。時間一久,波哈坦與史密斯之間從相互提防變成了惺惺相惜,波哈坦族張開了雙臂熱情地擁抱了史密斯,待他親如家人。史密斯與波卡洪塔的友誼和他與波哈坦的交情為詹姆斯城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此時,紐波特船長從英國帶來兩批殖民者,到了一六零九年九月,詹姆斯城的人口增加到了五百人。
人口的增加引起了對土地的爭奪。印第安人認為土地是大家共享的公產,人們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英國人沒有公產概念。於是衝突爆發,但有史密斯在,一切都還平靜。一六零九年九月的一次火藥爆炸讓史密斯身受重傷,隻得回英國治療。一六零九年十月,史密斯回到英國,從此再沒到過弗吉尼亞。他後來去了由清教徒建立的馬薩諸塞殖民地,把那個地區命名為新英格蘭(New England)。從弗吉尼亞回國後,史密斯根據自身經曆寫了幾本書,其中之一是《弗吉尼亞史》。他在書中嚴厲抨擊了紳士們的作為,疾呼新大陸需要的是勞動者。他說,弗吉尼亞沒有黃金,有的是無窮的機會,勤奮工作的人在那裏都能發財致富。他的書讓英國人對弗吉尼亞充滿了熱情,為後來的清教徒們在新大陸建立殖民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史密斯離去不久,人們告訴波卡洪塔說他已死了。波卡洪塔傷心欲絕,波哈坦也很痛惜,他派人去倫敦打聽史密斯的下落。波哈坦隻賣史密斯的帳。隨著英國人與印第安人的衝突不斷升級,波哈坦下令停止對殖民地的糧食供應,還封鎖了詹姆斯城周邊地區,殖民者們連獵都沒法打了。
一六零九年十一月到一六一零年五月是殖民地的饑餓時代(Starving Time)。殖民者們從來沒有這麽慘過。糧食吃完了,就吃狗、貓、老鼠、鞋,直到所有東西都吃完了。最後,一六一零年五月,兩艘英國移民船來到詹姆斯城。此時的詹姆斯城是一片廢墟,五百名殖民者中僅六十人幸存。這兩艘船本該早到的,但途中遇上颶風,把大船吹散了架。他們在百慕大群島,重造了兩條小船,才來到詹姆斯城。乘客們在海上因黃熱病,死了很多。但乘客們還是義無反顧地駛向弗吉尼亞。
一六一零年六月七日,詹姆斯城所有的殖民者,登上了那兩艘小船。兩艘船離開詹姆斯城,直奔大西洋。沒走幾天。六月十日,他們遇到了德拉瓦男爵(Lord de la Warr)率領的移民船。德拉瓦男爵是新任弗吉尼亞總督,他帶來了糧食、武器、和一百五十人。他說服了那些歸心似箭的殖民者們一起回到詹姆斯城。一百六十年後,北美東部的三個小縣結成了一個殖民地,派出了代表在《獨立宣言》上簽了字。它還率先接受了《美國憲法》,是為聯邦第一州(The First State)。這個小州就是以德拉瓦男爵的名字命名的德拉瓦州(Delaware)。
德拉瓦是位鐵腕人物,他參加過英國對愛爾蘭的戰爭。他把英軍對付愛爾蘭人的政策原封不動地拿來對付印第安人,那就是燒殺搶。一六一零年八月,德拉瓦派人襲擊了波哈坦族部落,挑起了第一次盎格魯-波哈坦戰爭(First Anglo-Powhatan War,一六一零年——一六一四年)。殖民者的暴行激起了波哈坦族的強烈反抗。他們憑著熟悉地形,用弓箭長矛讓殖民者們付出了慘重代價。不久,德拉瓦因病回國,托馬斯·戴爾爵士(Sir Thomas Dale)繼任。他認為想讓詹姆斯城不受威脅,必須占領周邊地區。他帶領人馬沿詹姆斯河修建據點,一六一一年五月,建成了亨利卡(Henrica)。一六一二年底,戰爭緩和下來。一六一三年四月,波卡洪塔來到了亨利卡。這一次,她是被拐騙來的。戴爾以她為人質,要挾波哈坦。波哈坦見女兒被抓,停止了對殖民地的進攻,同意和談。談判持續了一年。
談判期間,波卡洪塔一直住在亨利卡。她曾是殖民地的恩人,殖民者們對她待如上賓,還向她傳教,教她英語。不久,她受洗成為基督徒,還有了英文名字麗貝卡(Rebacca)。當年的小姑娘已經十八歲了,亭亭玉立。一位年輕的英國商人約翰·羅夫(John Rolfe)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印第安公主,並寫信給戴爾總督,要求與波卡洪塔結婚。戴爾批準了他的請求,率領人馬,護送波卡洪塔回到波哈坦的駐地,締結了和平協議。
波卡洪塔和羅夫的盛大婚禮
一六一四年三月,和平降臨了。波卡洪塔和羅夫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這是英國第一次跨種族的聯姻,是弗吉尼亞和平的保障。波哈坦沒有參加婚禮,派弟弟和兩個兒子來。波卡洪塔離開了印第安人的世界進入了英國人的社會。
第二年年初,波卡洪塔生下一子,羅夫要帶波卡洪塔回英國。弗吉尼亞公司為宣傳新大陸,也邀請他們回英做宣傳。一六一六年,他們回到英國。波卡洪塔以自己的風采征服了倫敦,她是弗吉尼亞美麗的代言人。一次,她參加了一個化妝舞會,舞會主人是詹姆斯一世。波卡洪塔的異域風情讓性格陰沉、心理灰暗的國王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在倫敦,波卡洪塔得知約翰·史密斯還活著,她熱切地盼望史密斯的來訪,史密斯遲遲沒現身。當他最後來到她麵前時,史密斯已經不習慣這位一身英國貴婦打扮的麗貝卡,他看不見那個弗吉尼亞叢林中的小姑娘了。兩人不歡而散,這次分手成了他們的永別。一六一七年三月,波卡洪塔與羅夫啟程返回弗吉尼亞。船還未駛出泰晤士河,波卡洪塔就病倒了。羅夫把她抱下船,送進醫院。不久,波卡洪塔去世,年僅二十二歲。她死於天花。
羅夫把波卡洪塔葬在她去世的小鎮,把兒子托付給了家人,滿懷著悲傷,獨自回到弗吉尼亞,繼續打理他的莊園。羅夫終與讓弗吉尼亞的殖民者們找到了“黃金”——煙草。
弗吉尼亞適合種植煙草,但一直競爭不過西班牙的西印度群島,因為品種不好。羅夫冒著生命危險從西印度群島偷來他們的品種,在弗吉尼亞培植出一種甜煙草。這種甜煙草很快風靡英國,貴族們以吸弗吉尼亞煙草為時尚。弗吉尼亞從此走上了繁榮富裕之路。煙草是嬌貴的植物,需要投入大量勞動。最初來弗吉尼亞的一萬名殖民者中有八千人在一年內,死於疾病、戰爭、和饑餓。因此,弗吉尼亞的勞動力異常昂貴。
一六一九年,一艘載著三百五十名黑人的葡萄牙商船,被一艘荷蘭船和一艘英國船劫持,兩艘船平分了“貨物”。兩艘船先後到達詹姆斯城。三百五十名黑人做為合同工被搶購一空,合同期滿後很多人獲得了自由。後來,殖民者發現,讓黑人的合同永不到期最合算。於是,奴隸製在新大陸誕生了。
一六一九年,一船女人被運到了詹姆斯城。她們來自歐洲的窮苦人家,被人販子帶到北美。當時詹姆斯城的男女比例為八比一。於是,詹姆斯城的大部分殖民者有了成家的機會。
一六一九年,殖民者終於獲得在新大陸擁有土地的權利。
一六一九年七月三十日,第一個殖民地議會(House of Burgesses)出現了,由十一個移民區十七歲以上全體男性公民投票選舉出了二十二位公民代表。代表們製定了法律法規,開始了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自治時期。弗吉尼亞殖民議會和一六二零年馬薩諸塞的清教徒們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在實踐和理論上為新大陸未來的政治體製打下了基礎。殖民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是北美英屬殖民地的特征。一百五十年後,當這一體製受到威脅時,北美人民拿起了武器,捍衛自已的權利,走向了獨立。
詹姆斯城日益繁榮,殖民地不斷擴張,引起了與印第安人的矛盾,弗吉尼亞的和平再次受到挑戰。一六一八年,波哈坦去世,他的弟弟歐佩坎諾(Opechancanough)成為波哈坦族領袖。他比哥哥更精明勇敢。他深知殖民者們定會得寸進尺,最終將使印第安人無立足之地。一六二二年,他對詹姆斯城突然襲擊,殺死了三百五十人,為殖民者總數的三分之一。事件被稱為大屠殺。殖民者們進行了瘋狂的報複,最終釀成了第二次盎格魯-波哈坦戰爭。戰爭結束時,印第安人喪失了對弗吉尼亞的控製權。
一六二二年大屠殺,使詹姆斯一世對弗吉尼亞公司失去了耐心。一六零七年以來,殖民者的高死亡率,使國王認為弗吉尼亞公司沒有履行公司憲章(Charter),無力保護英國人的安全。於是,他解散了弗吉尼亞公司,將殖民地收歸國有。一六二四年,弗吉尼亞成為皇家殖民地(Royal Colony),由國王派總督進行治理。但殖民地議會被保留了下來,是為與總督平起平坐的立法機構,自治仍是殖民地的主要管理形式。
弗吉尼亞是民主共和製在北美初次登場的地方。弗吉尼亞是一個要把英國傳統移植過來的殖民地。弗吉尼亞人最向往的生活,就是英國的鄉紳生活。做一個英國鄉紳,可不容易。當時有人說英國鄉紳是三重仆人:國王或國家的仆人;榮譽和名聲的仆人;也是自己事業的仆人。一個英國鄉紳有著比普通人更多的責任。英王曾對他的褓母說,他能給她的兒子封爵,但不能讓她兒子成為一個鄉紳。當時的弗吉尼亞,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鄉紳。弗吉尼亞和英國不同。首先,弗吉尼亞公司從一開始,就在殖民地實行了公民自治。一六一八年,公司命令弗吉尼亞總督召集一個代議製議會,議員由當地男性公民選舉產生,議會有權製定地方法律。不過,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公司核準,才能生效。這不但增加了殖民地的吸引力,還能有效地管理殖民地事務。此舉開創了一項傳統。此後,在皇家殖民地的特許狀上,就有了殖民地立法需經當地人同意的條款。這樣,召集民選議會進行立法,就成了北美殖民地的常見做法。同時這也啟動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傳統——民治政體,此後的數百年裏,它成了北美殖民地和美國的一個基本原則。第二,是弗吉尼亞宗教自由和寬容。宗教自由吸引了大量的歐洲移民。而且,弗吉尼亞的教區委員會也是由教區人員選舉產生的。教區通過教區委員會和他們的助手們來掌握權力,有一部分類似於現代社會的司法、檢察機關、和大陪審團。第三,弗吉尼亞有著大量的土地,因為獲得土地很容易。人人有機會在這裏靠個人奮鬥成為鄉紳。成為鄉紳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代議製進入當地的統治集團。
弗吉尼亞黃金時代的代議製政府是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它強調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的平衡。它從來就不是理想主義的,它是一種開明的有著向上流動性的貴族民主製。這一政府表現出了古今中外所有社會所具有的高明的治理才能。任何一個人要想從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政治理論中尋找弗吉尼亞代議製的根源,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弗吉尼亞的美國人不需要理論和理想。他們非常現實,為了維護代議製政府而戰的弗吉尼亞人,寧願把“生命、財產、和神聖的榮譽”奉獻給英國憲法,也沒有產生過自己為之而戰的政治理論。他們很清楚什麽是代議製政府,他們和這個利益相互衝突的世界的聯係十分密切,但對於不切實際的哲學則沒有多少天賦。到了十八世紀下半葉,當他們覺的自己的代議製政府受到英國人的威脅時,他們毅然而然地揭杆而起,成了獨立革命的中堅力量。當年輕的美國需要一個統一的聯邦政府的時侯,他們就成了立憲會議的召集人,並以弗吉尼亞的代議製政府為藍圖,為美國的民主共和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