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朋友在微信上曬他老家的照片,一片遠山下一個小山村,一條鄉村小路上一架老牛車,幾間茅草屋邊幾株紅月季,那景象讓我向往不已。我從小就羨慕那些能把一片青山,一條綠水,一塊農田稱為家鄉的人。我從小在北京長大,從有記憶起就生活在各種人造的呆板建築當中。從平房,到樓房,從這座樓房,到另一座樓房。我們從來不敢管任何地方叫家鄉,一是因為各個地方都差不多難看,沒有太多差別,二是因為不定何時,城市改建,你熟悉的地方就麵目全非,就沒了。所以對我們這些城市裏長大的孩子來說,隻知道家在哪裏,卻從來不知道家鄉是什麽。
後來從書本上開始學習鄉愁,好像是一種很觸動人的情感。為了體會其中奧妙,我總是想像自己的家鄉是在青山角下,有一條綠色小河蜿蜒而過,河邊是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田邊褐色的小路曲曲彎彎,小路的盡頭便是那熟悉的村莊和幾縷上升的炊煙。然而這一切都是虛構的,並沒有給我帶來真正的故鄉的感覺,讓我體會鄉愁的滋味。
後來當我讀到諾瓦利斯(Novalis)的名言"哲學本是懷著鄉愁的衝動四處尋找家園"時,我才真正地了解到所謂鄉愁其實是一種尋找歸屬感而不得的憂傷。他更是一種心靈的需要,而不隻是對現實的家園的思念。在高朋滿座的的派對上,我們的心卻可能依舊是孤獨的,還在尋找她的伴旅;在安居樂業的生活中,我們的靈也許還在流浪,還在尋找她的歸所。在我們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對家鄉的思念可以用一張機票輕易地滿足。然而,要想得到心的伴侶,靈的歸宿,卻仍是難上加難的。這也正是為什麽鄉愁,曆經千百年到現在,依舊緊鎖在人們心頭的原因。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身體可能會被限製在某個地方,某個夾縫中,雖然我們想擺脫但卻不能。然而我們的心和靈魂卻是自由的,她們可以掙脫身體和社會的約束,四處尋找她們的歸宿,她們的家園,一個可以安息的地方,一個可以讓她們感到安全的地方。
然而在這個金錢至上的世界裏,人們隻顧著追求榮華富貴,而不在意心靈的需要。當他們最終賺得世界時,他們也許會發現這世界並不能給他們帶來滿足,他們的心靈依舊是空虛的。那時候,他們也許才開始讓他們的心靈自由飛翔,尋找那個心靈的伴侶和歸宿,夢中的故鄉。然而到那時也許已經為時過晚了,他們已經錯過,機緣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