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淑芬
每天晚飯後散步,總要經過那幾家酒店門口,也許是得益於地點較偏遠之故,聽說許多大酒家因懲治腐敗、狠煞吃喝風而大受影響,可是這裏卻天天燈火輝煌、高朋滿座。門外的小車不僅堵塞了人行道,有時還停到了馬路上。廢氣彌漫,溫度驟升,經過那裏猶如走進蒸汽間。這些車不需認真察看,一望而知都是公車。當然,行人沒有權利也沒有興趣去打聽它屬於什麽單位,隻能是皺著眉頭繞道而行。
看著那一群群笑逐顏開地進去,一個個醉眼朦朧地出來的人們,忽然聯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一則消息:美國有個研究生物的教授,把老鼠分成兩組用不同的方式喂養。一組盡其吃多少喂多少,不加限製;一組卻隻根據營養需要,喂以少量食物維持生命。結果,喂以少量食物的老鼠壽命竟長出前者一倍。
因此他認為,人類若是也能采取這種少食的方法,至少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
我不懂科學,但我是相信這個結論的,因為常常看到報刊上報道的那些長壽老人,大多是生長在山鄉農村而生活並不富裕的勞動者,而很少有餐餐山珍海味,日日美酒佳肴的有錢人。人需要食品維持生命,沒有食物,人就會餓死;然而過多地攝入,也就使腸胃不堪重負而產生負效應,用個不恰當的比喻:它也許和“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相似。
在我小時候,常聽到老人們說:做人應該“惜福”,“惜福”可以“延年”。一直以來我都將它當作一種迷信語言,根本不理;年事漸長後,卻感悟到它是有一定道理的:“惜福”就是要人們自我約束,善視環境,珍惜物質,不能過於放縱。
於是不得不使我想到現在經常可以聽到的一句話:“不吃白不吃!”真的是不吃白不吃嗎?錯了!白吃,不是白吃,它的代價是健康,有時遠不止健康,甚至會搭上生命,這不是危言聳聽,這類例子能聽到看到的已經不少。
199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