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3歲高齡的母親居然用上了微信,其可信度幾乎為天方夜譚?母親一生與文字打交道,一直到80多歲還在為原來工作的出版社閱稿。讀書編輯既是她的工作也是她唯一的愛好。母親個性極強,過強的自尊導致不易接受新事物。她反感電腦,我每每提及想給她買平板電腦她就惱火,無論我例舉多少電腦的便利高效都成耳邊風,而一聽到某某名人至今堅持不用電腦她就如同找到知音,驕傲地說:他和我一樣!
初來美國的九十年代,電話費對留學生家庭來說還是有壓力的。那時的我很少打電話回家而是每十天給父母寫一封長信,信裏往往夾幾張孩子的照片;我也總能收到父母分別寫的厚厚的回信。好懷念那樣的通訊方式!往後國際電話卡越來越便宜,隨著電話頻率的增加通信的周期也慢慢拉長至每二十天,一個月一封。而自2011年父親離世後我幾乎完全中斷了寫信。以往每次寫信都是以“爸爸,媽媽”開頭,當再也不能以我亦父亦友的“爸爸”開頭的信是那麽地令人傷感,每次嚐試給我媽媽寫信都要浪費幾張信箋,我真的無法習慣沒有“爸爸”的信。
父親走後我按裝了iTalkBB的電話,這樣不僅我可以經常給母親電話,母親也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而不用付長話費。母親在2013年85歲時來美國住了半年,也常坐在明媚舒適的太陽房給國內的朋友親人打電話聊天。母親回國後獨自居住,幸尚有老友老同事可通通音訊。最欣慰的是與樓上一位比母親更年長的性格開朗的宋阿姨的神交。兩位老人每天至少見一次麵,交換所讀報刊,所看影視的心得。每年冬季母親都會住兩三個月的療養院,在那裏過年過冬順便體檢,而宋阿姨往往被女兒接去過年。此時的兩位老人心中總是戀戀不舍相互牽掛著對方,我開玩笑說她倆猶如情人。
一年又一年,老相識們一個個患上了海爾默茲症,或去了另一個世界,能交流的人越來越少。宋阿姨也因身體原因不得不住女兒家,後來又轉去了醫院。我每次與母親通話都能感受到她日漸加深的孤獨感。似乎對長期入住療養院的建議也不那麽堅決地反對了。她往年去的是杭州最早也是環境空氣最優的望江山療養院,但是是兩人一間的。母親雖然個性強但顧全大局,短期兩人一室還行,若要長期居住,時時得考慮到他人的感受還是太*做筋骨,怕她會心情壓抑。
我在2019年五,六月間回去看望母親之際去訪察了幾所以醫養老並設有單間的醫院,沒有找到十分滿意的。設施好離家近的在城裏,幾乎沒有綠化無處散步;遠的環境好但交通不便,親人朋友難以探望交流。不過我還是留下了相關負責人的名片,有的還交換了微信,其中當時天目山醫院的以醫養老的負責人伍先生給我印象很好。在他陪我參觀之際不時有老人跟他打招呼和反映問題,看得出他很用心。與母親交流情況後還帶她去天目山醫院看了看,那兒有幾位她的老同事,老鄰居。雖然環境不十分理想但回家方便,房間寬敞,設施也不錯。當時一是單間沒有空位,二是母親暫時不想把自己關進去,想到冬季再考慮。
我回美後,從一次次通話中越來越感受到母親的孤獨,母親也提到她的老鄰居老同事一再邀請她加入天目山醫院。所以9月25日我給伍先生發了微信,表示如有單間我母親入冬前就可以入住。伍先生回複:會盡快安排。令人意外的是,9月29日他就給我留言,有一單間在國慶假期間就可入住。真是神速!令我和我媽都有點措手不及,好在有我表弟表妹一如既往的關心和照顧,伍先生直接與他們聯係並辦妥了10月2日的入住手續。入住前伍先生給我發了房間的照片,在我母親入住後還不時發些生活錄像給我,讓我放心。就這樣匆忙間就把我母親安頓妥了。後來想想真是萬幸。幾個月後新冠疫情爆發,封路封區封樓,一個九十以上高齡的獨居老太太將會麵臨什麽? 不堪想象!不由地佩服自己的果斷,感謝熱忱負責的伍先生,感謝我親如手足的表弟表妹,更感恩我母親那一刻的隨和及配合。
我母親入住的頭幾個月還是十分滿意的,吃得好,睡得香,不孤單,除了醫生護士護工,還有幾位有共同語言的老同事,外麵的友人們也時常來探望聊天;沒處散步就每天繞醫院走一圈。每隔一兩周就自己坐直達的公交車回家看看。歲月靜好!
新冠,封,解封,封,解封,封!瘋了!醫院裏的老人不能隨便出去,探望者每次要提供自費的48小時內的核酸報告,朋友來不了,親人也不能常來,我更是歸國無日。母親長期耳鳴,不帶助聽器幾乎聽不到聲音,而帶著助聽器聽電話噪音幹擾更難受。行動,失去了自由;交流,沒有了對象。我每周兩次的電話隻能聽母親說而我說的她其實無法聽清。為了讓母親了解我們的近況,我寫了信發給我表妹再由她打印出來給我媽,可是我媽覺得信是私密的不想這麽轉來轉去。一次母親提到了隔壁房間的一位同樣年紀的老人用手機看微信,似乎給了我一個信號: 母親的固執出現缺口了。於是,同表妹商量並托她利用周末買了一個華為的平板電腦,大一點閱讀更方便。那是國內一個周末的上午,我的晚間,表妹在華為專賣店裏給我發實物照片,問買不買?我回:買!她問要不要買配套的筆? 我回:買!她說她有一種當富婆的感覺!
買了後擔心一向崇尚節儉的母親嫌貴,就讓我表妹說便宜一點,反正錢由我這裏直接打給了我表妹。此後我花了好幾個晚上為母親編寫了一份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微信使用手冊。最辛苦的是我表妹,花了大量時間從如何開機,充電到如何聯網,然後又是一點點地教如何用微信。畢竟除了開電視機外從未碰過任何電器,且又是九十高齡,學起來並不容易,甚至有點痛苦。怕急躁的母親脾氣上來把平板像我以前給她的那些東西一樣束之高閣,打入冷宮。我不斷地鼓勵,隻要她學會一點就努力地誇獎。有時她屢遭挫折下會說這是給她負擔,我就又猛一頓表揚,說她很厲害,以她的年齡學得那麽快,人家這個年齡都不敢學了。可喜的是她終於堅持下來並且學會了基本的文字和視頻交流。
自從有了微信,我每天吃過晚飯就給母親請安,聊聊新鮮事,談談天氣,發個照片;每周兩次定時視頻,說說不便文字交流的事,互相打個照麵。母親偶爾會不小心觸碰界麵使得鏡麵翻轉,或移動了焦點以致我見不到她隻看見她桌上的書或她身後的衣櫃。此時我不敢告訴她,怕她著急糾正不了反而斷了視頻,也怕給她造成壓力,反正對話仍可繼續。她說她之所以願意用微信是因為聽力越來越差,至少微信可以文字交流。言語間頗有一番她用微信並不是向電腦投降而是為防失聰的無奈之舉之意。
我將她的朋友們同時也是我的朋友的微信名片都發給了表妹,請表妹幫她聯絡添加上了。現在母親可以隨時與親人,朋友交流互通音訊。母親踏上她的微信之路已將近十個月了。每天,除了看書看電視,她還多了一項工作,每天得查看一下有沒有新發來的微信,給她無趣的禁閉生活增添一點期待和多一個與人交流的窗口。
母親用微信對我不再是天方夜譚!媽媽,加油!
*做筋骨:杭州話,意思就是身體處於一個比較緊張、緊繃的狀態。
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