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尋找神秘的太平天國聖庫的金銀
在位於南京夫子廟瞻園的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裏關於太平天國藏金的說法,有很多個版本。
史書記載,1864年夏天,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帶領的湘軍圍困天京,時間有半年以上。天京被圍困得水泄不通。當時攻下天京,漏網出逃的太平天國將官人數很少,能夠帶出的財物更是稀少。
攻克天京消息傳到北京,同治皇帝大喜。因為,當時的清政府國庫虧空,財政吃緊,連軍餉都發不出,實在指望攻下天京後,用太平天國的財寶來救燃眉之急。然而,大約一個月後,曾國藩給朝廷奏折裏說搜殺三日也沒找到錢庫。曾國藩的奏報讓同治皇帝大失所望。
太平天國到底有沒有“聖庫”
太平天國時期,奉行‘聖庫’製度,這個聖庫就相當於國庫。所以,曾國藩說沒有錢庫,那是假話。
“聖庫”製度要求民眾不得私藏財物,而應上繳“天朝聖庫”,進行統一分配。為了這個製度的貫徹執行,太平天國還立下了嚴格的法律。具體執行標準,則以五兩銀子為限,凡是藏銀超過5兩的,就會治罪,甚至處以死刑。
聖庫確實存在,被曾國藩自己拿回家去了嗎。
曆史過去一百多年,曾國藩家族的財產已經基本公布與世。尤其是解放後在土改中,曾國藩家挖地三尺也沒見財物。所以說曾國藩侵吞是不可能的。
要麽太平軍失敗前聖庫已經空空。這麽巨大的財富,能夠揮霍掉的有幾個方麵可以猜測。一是貿易買賣,二是分給部下,三是奢侈浪費,四是救濟百姓。
貿易買賣,在太平天國統治地區根本不存在,商賈貨物都是掠奪所得。僅有很少的與洋人的槍炮交易。分給部下,救濟百姓沒有任何記載。天王再怎樣奢侈浪費,在圍困中也無處消費。
太平天國遺留下來的金錢,沒有被幼天王帶到湖州,也不在大渡河畔。那麽,它到底在哪裏?這個曾經占據了半壁江山的政權,它積累起來的巨大財富真的在一夜之間憑空消失了嗎?
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就談到,洪秀全的長兄洪仁發、次兄洪仁達,都是橫征暴斂,“窮刑峻法”搜刮錢財。
天京被清軍圍困期間,神秘太平天國聖庫被轉移埋藏,曾國藩搜三日未找到。
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說,關於聖庫,地方官張繼庚給向榮的一封信裏,發現了這樣的話語:“偽聖庫前九月稟報時,尚存800餘萬。”在這裏,張繼庚催促向榮趕緊攻下天京,否則這些錢財就要被轉移埋藏。
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就談到,洪秀全的長兄洪仁發、次兄洪仁達,都是橫征暴斂,“窮刑峻法”搜刮錢財。當然可以想到,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實際掌權人,基本上可以斷定,洪秀全聚斂的財富是最巨大的。後人關於太平天國藏金的說法是有根據的。
圍困半年時間,太平天國要轉移埋藏有充分時間,南京城大,有山有水,可以很好選擇地方。
南京城的哪個地方更適合藏寶,這就是現在大家在研究的問題了。
寶藏肯定存在,就是過了一百多年,還沒有找到。
不妨去台北故宮資料室看看那些沒有經過刪改過的真正清史,就知道滿清政府和曾國荃戰爭結束之後是怎樣嚴刑拷打太平天國被俘的殘渣餘孽向他們追討那些掠奪的財富的,光是為了讓他們供出藏匿的金銀財寶就活活地打死了好幾千人,包括挖眼,剝皮和敲骨取髓,追回了全部財寶,哪裡還有什麼漏掉的。
在大陸因為太平天國是"農民起義",所以隻有正麵頌揚,掠奪隻是土匪才幹的事。
太平天國之所以能堅守南京數年,除了李秀成等將領的指揮及士兵浴血奮戰,原因之一就是不缺銀子。太平天國有大規模的絲織廠,長期與國外貿易,轉了不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