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敗也是人生。 輝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殘酷的機智

(2013-11-23 02:38:16) 下一個

      “自相矛盾”的成語故事眾所周知。一個人又賣矛,又賣盾。一方麵說,他的矛能刺破任何盾。另一方麵又說,任何矛都不能刺破他的盾。人家問,如果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什麽結果?他無法回答,形成不能自圓其說的悖論。這個寓言看起來簡單,其實包含哲理。
     中國曆史上有一個故事,是這個原理在實踐上的運用,而且用到了極致。一個皇帝要修城牆。他當然希望城牆修得越堅固越好,但沒有儀器可測量。他就規定,一部分人修牆,另一部分人檢查。修牆者完工以後,讓檢查者用矛刺牆。牆破,則殺修牆者;牆不破,則殺檢查者。這樣,修牆者就要全力修牆,不敢偷懶;檢查者就要全力刺牆,不敢馬虎。 
     這個皇帝(或者他的助手)無疑是很聰敏的,這個方法是很有效的。他用的原理就是今天的質量檢驗製度,使生產者與檢驗者的責任對立起來。從個人講,修牆者和檢查者都可能偷懶或馬虎,但用這個辦法,哪一方都不敢這樣做。這裏修牆者不可能賄賂檢查者,以便蒙混過關。因為檢查者不可能以自己的生命換錢財。修牆者的“活”,意味著檢查者的“死”。反過來也一樣。為了保證城牆質量,這個方法以人的生命為代價,太殘酷了。但從中可以得到啟發,這就是製度的力量。用製度可以約束人,比光靠人的自覺有效得多。日常生活中,會計和出納的分工也是這樣的例子。會計隻管賬,出納隻管錢。相互製約。不然,一個人又管賬,又管錢,貪汙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樣的兩個人,有製度與沒有製度,效果完全不同。
     類似的例子還有。古羅馬奴隸角鬥,奴隸主規定誰殺死對方則生。於是角鬥雙方都要盡最大努力,真正以命相博,這樣角鬥就“精彩”。這裏,奴隸主與上麵皇帝采用同樣的原理,也是一種殘酷的機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