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敗也是人生。 輝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自學英語的最佳途徑,“秘訣”隻有兩個字

(2023-01-02 04:51:30) 下一個

徐聯舫

 

1.問題由來

----------------------------------------------------------------

英語學習是許多人麵臨的問題。當然,這裏的“許多人”不包括專業英語人士,像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人。我們這裏隻討論非英語專業人士的英語學習問題。他們或者沒有學過英語,或者雖然學過英語,但無法實際運用英語與別人正常交流。

一般人離開了學校,學習或提高英語隻能靠自學。當然你也可以參加培訓班,但參加工作以後,不可能長時間請假參加培訓班,因為學會英語不是短時間可以達到的。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學會中文,不僅靠學校教育,也通過大量生活實踐。所以,如果你生在中國,成年以前沒有在國外生活過,如何通過自學達到學會英語,就是一個特殊的問題,也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本人不是英語專業人士,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經過許多曲折,有過許多教訓。經過深入思考,對這個問題有了深入和全麵的理解,得到了一個全新認識一條自學英語的最佳途徑,由此寫成本文,希望對有興趣的人有幫助,不要重複我走過的彎路,能夠以最小代價獲得英語的自由。

本文的基本思想其實適用於任何國家的人學習任何外語,因為它講的是外語學習的一般規律。但我們不能抽象討論“任何語言”。中文是我的母語,英語是我唯一有過經驗的外語。所以本文標題也可以是“中國人如何學英語”。

我自己評價我的這個英語學習方法(或者“途徑”),這是一個最自然,最合理,最有效,最少痛苦,最少彎路,最少代價,從而是“最佳的”英語學習方法。

看到這裏,有的讀者心裏可能會有點反感,是否我在自吹自擂?我理解你的懷疑,因為我還沒有展開論述,你當然不可能馬上認同我的結論。不過,我會證明,上麵這句話的每一個字都不是隨便說的。

還有,本文標題說學習英語的秘訣隻有兩個字,也不僅僅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而是真的有兩個字,概括了我這個方法的要點,也是我幾十年教訓的結晶。我現在先不講這兩個字,不是賣關子,因為如果沒有充分論述,直接告訴你這兩個字,你的反應多半是:“就這兩個字,還值得長篇大論?”就像我自己,這兩個字是普通詞匯,我早就認得,但幾十年來我就從來沒有想到過,可以用這兩個字來概括英語學習的方法。所以,為了理解這兩個字,我需要用下麵1.5萬多字來解釋。1.5字變兩個字,說明這兩個字是高度濃縮的精華。希望你耐心看下去。

2.對象目標

----------------------------------------------------------------

本文的讀者對象是誰?

不是英語專業人士,而是有需要或者有興趣的業餘英語自學者。

不是小孩子,而是成年人。

這個方法適合任何基礎,任何目標的英語學習者。任何基礎包括零基礎。任何目標,就是無論是低級,中級,高級學習者。也就是說,這個方法適合於任何起點,任何終點的英語學習者。

零基礎的人可能需要有人指引一下,了解一下英語基本知識。高級學習者其實不需要讀我的這篇文章了,因為他們不會走錯誤道路了。

為什麽針對自學者?

因為掌握一種外語,需要掌握一定的詞匯量,需要大量實踐,從而需要較長時間,需要堅持。全部靠學校教育或者培訓班,不現實。所以需要自學

學習者對英語的要求分為兩種。如果隻是要學會日常會話,應該不用很長時間,就可以達到目的(當然也可以通過參加短期培訓班達到目的)。如果需要正常的全麵的聽-說-看-寫能力,就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

如果沒有正確有效的方法,很難堅持,很難成功。我見到周圍許多半途而廢的例子。

3.困難原因

異於其它技能,需要較長時間。

相應理論缺失,錯誤指導思想。

缺乏現代科技,難以大量訓練。

----------------------------------------------------------------

既然我們討論的對象是非英語專業人士,也就是英語隻是他的業餘活動,業餘愛好,就有一個問題,它與其它業餘愛好有什麽不同之處?

許多業餘愛好有如下特點:形象直觀,容易入門。

比方,打球,攝影,唱歌,跳舞,等等。

無論你水平高低,都可以玩,都可以算是愛好者。

而英語就不同。學英語是為了與人溝通,沒有一定的詞匯量,幾千,或者上萬,無法與人有效溝通,就不能算學會英語。所以學英語時間不可能太短。

還有就是相應理論缺失,錯誤指導思想。這是許多人化了許多時間,英語學習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下麵我會詳細論述,由於語言學家研究的不到位,他們沒有否定錯誤的學習方法,沒有提供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沒有對外語學習起到權威性的引領作用,造成錯誤方法流行,甚至占據統治地位,誤人子弟。

還有就是由於缺乏現代科技支持,造成英語學習效果不佳。因為學習英語需要大量訓練,沒有適當的科技工具支持,靠人工培訓,很難做到。不過,電子科技的進步,這個情況已經改變,英語學習條件完全不同於過去了。

4.語言本質;

----------------------------------------------------------------

語言本身不是科學,但研究如何學習語言是科學。我希望這篇文章建立一個外語學習的基礎理論,隻有建立在正確理論基礎上的外語學習方法,才是最正確,最有效的方法。有些錯誤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是因為對語言本質的錯誤理解。

語言是工具,為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語言是人類創造的,但不像發明一台機器,那是根據一定的原理,方法,然後設計,製造。有很強的規律性。語言是人類社會發展中自發產生,逐步演變而形成的,有許多不規律現象,所以它不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係,許多是習慣,是傳統,不能用科學思維

語言的學習或傳承靠生活實踐,小孩子從父母,從社會,從環境,學會語言,就是母語。雖然看起來與科學無關,其實學習過程是有規律的,就是認知心理學。對母語學習者,不需要知道認知心理學。他的學習過程客觀上符合認知心理學。而對成年人學習外語,因為不是一個自然過程,我們需要討論認知心理學。

以上是講口語,書麵語要靠學校教育。書麵語是口語的符號形式對應物。書麵語所以要老師教,是因為文字是人為製造出來配合口語的,是靠視覺來識別的,小孩子無法從父母的口語中知道對應的文字是什麽樣子的。

語言不是科學,是一種技

英語不是數學,講邏輯,講推理。英語也不是物理,化學,探幽入微,窮根究底,要把物質分解到分子,原子,電子......。就像打籃球,不需要先學習彈性力學,怎麽跳得高。練習多了,就熟練了。過去英語教學就是這樣,大量時間在講語法,講規則。然後,把文章分解為句子,句子分解為單字,單字分解為音節,音標。以為隻有這樣才能理解句子,理解文章。這是在研究英語,不是在學習英語。學習英語是要獲得聽-說-看-寫能力,而不是什麽原理規則!

許多小孩子從中國來到美國,原來沒有學過英語,進入小學,與外國同學密切交往,很快就學會了。而在改革開放以前,許多學者,專家有高深的科技能力,但英語能力往往不佳。這固然是當時與西方隔絕,沒有英語環境,但也是因為當時的英語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方法缺陷造成的。為什麽小孩子學得快,而許多學者,專家反而困難?因為小孩子善於模仿,不問那麽多“為什麽”。而學者,專家習慣於思考,研究,理解,對這種不講邏輯,缺乏規律的語言現象沒有優勢,原來的一套邏輯思維方式反而對學習英語不利。他們總想找出英語的規律。他們的失敗不是因為太愚笨,而是因為太聰明。我不知道,是誰,何時,把英語變成了“科學”?這個指導思想害了一代科學家,也就是“科學”害了科學家。

5.英語難嗎?

----------------------------------------------------------------

不管你是否會外語,每個人都會母語。學習母語沒有困難,沒有聽說哪個孩子因為笨,學不會母語。這說明什麽?說明學習語言不是那麽難的。不需要高學曆,高智商。文盲也會講話。中國一個山區文盲老太太,中文講得很流利,比絕大多數美國人強。學語言不需要高智商,也沒有很深的基礎知識要準備。如學物理的,要先學四大力學;學醫學的,要先學生物學基本知識。英語也不像高科技,發展迅速,不斷更新你精通的技術,幾年以後可能過時了,你需要重新學習,才能跟上步伐。而英語幾百年也沒有大變。

有的人對學習英語沒有信心,認為自己太笨,缺乏基礎,年齡大了,記憶力差。完全沒有道理。也許你是出於謙虛,也許你是為自己以後學不好留麵子。不管怎樣,現在我可以告訴你,任何人都可以學會英語。深造也許不容易,但學會基本口語是不難的。

6.母語外語。

----------------------------------------------------------------

什麽是母語?一個人出生在某個國家,以後一直在該國的語言環境中生活,上學,成長,這個語言就是他/她的母語。

什麽是外語?母語以外的其它語言。

7.聽說看寫。

----------------------------------------------------------------

上麵我們已經說了,語言包括口語和書麵語。口語就是“聽和說”的能力,書麵語就是“看和寫”的能力。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文盲時,指的是,他/她隻有聽和說的能力,沒有看和寫的能力。也就是隻會口語,不會書麵語。

*注意我這裏對書麵語的能力用“看和寫”,不用“讀和寫”。因為聽和說是針對口語,看和寫是針對書麵語。而“讀和寫”中的“讀”=“說”+“看”,其中“說”是針對口語,“看”是針對書麵語,“讀”與“寫”不對稱。當然生活中有“讀”的行為,但我們在討論語言基本概念時,需要規範化論述,才比較清楚。

8.母語學習。

----------------------------------------------------------------

小孩子是如何學習母語的?

雖然我們要講的是成年人如何學習外語,但我們需要先參考小孩子如何學習母語。

一個小孩子生下來,當然什麽話也不會講,什麽話也聽不懂。你不可能給他講語法,不可能要他背單字。也許有人會說,他父母天天在他身邊說話,他反複聽到這些話,也就會了。這話也對也不對,光反複聽是不夠的。不信,假定有一個美國人,天天重複10遍對你講同一個英語小故事,三個月以後,你就學會了這個英語小故事了嗎?不,你將一無所獲。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講什麽事情,也就是沒有真實生活,沒有情景配合,你見到的隻是那個美國人在喃喃自語,你完全不知道他在講什麽。就像不少人多年生活在美國,還是一點不會英語。因為他完全沒有“進入”美國社會。

小孩子學習母語的關鍵是情景教育。舉一個例子。母親在孩子麵前,拿起一個蘋果,先自己吃起來。然後也給孩子一個蘋果,同時對孩子說,“寶寶吃蘋果”。孩子也會模仿,吃蘋果。第二天,第三天,重複這個過程。孩子就知道,這個東西叫蘋果。以後想吃蘋果時,也會說“蘋果,蘋果”。小孩子就是通過父母的說話,以及實物,場景,神態,動作,情感來學習語言的。(“蘋果”是具體東西,容易理解。至於孩子怎樣理解抽象詞匯,就不在這裏討論了,因為本文不可能全麵討論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所有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並沒有給他講課;媽媽並沒有給他講語法,講規則;也沒有給他布置作業或練習。每個孩子也都學會了說話。除了有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的孩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   

孩子有了基本說話能力,進一步的提高就容易了。他可以與媽媽對話,可以主動提問。比方,這是什麽東西?為什麽吃蘋果要削蘋果皮?等等。他的詞匯和句子會越來越豐富。

這是對口語而言,這個過程容易理解。有了口語基礎,書麵語可以建立在口語基礎上,就容易了,不需要情景互動也可以進行了。

9.外語學習。

----------------------------------------------------------------

成年人學外語,是怎樣一個過程?成年人是無法仿照小孩子學母語那個過程來學母語的。他不可能躺在搖籃裏等媽媽拿蘋果來與他互動,但我們仍然應該參考小孩子的母語學習過程。

由於成年人學英語口語也需要學校教這就與母語學習不同了。

成年人與小孩子不同在於,他有思想,有知識。他會母語,有溝通能力,隻是不會外語。這時候,我們自然會利用母語來學習外語。我們用中文寫的英語教材,老師也是會英語的中國人。於是這個學習過程完全不同於小孩子的母語學習過程,也因此出現了錯誤的英語學習方法。老師用講道理代替模仿和訓練。大量對學生講關於英語的語法,規則,把學習英語變成“研究英語”,而不是像母語學習那樣,主要是靠訓練和實踐

10.六個問題:     

----------------------------------------------------------------

我們要指出英語學習中的六種錯誤現象。

【要模仿,不要研究】

學習英語的目標是為了學會英語的聽-說-看-寫。

我們的目標是能夠聽懂美國人說的話,能夠說出美國人能夠聽懂的話。能夠看懂美國人寫的文章,能夠寫出美國人能夠看懂的文章。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學會英語的運用,而不是研究英語的原理。

語言學家可以研究語言,也需要研究語言。我們不是語言學家,我們也不打算成為語言學家,我們隻是語言學習者,不要把語言學家的任務交給普通的語言學習者。發生這樣的錯位,是因為英語教師搞錯了對象。而我們也被誤導,且沒有懷疑。

【要綜合,不要分解】

我們需要能夠完整地聽-說-看-寫英語句子。我們需要綜合理解整個句子的含義,而不是把一個句子分割成單字,音節,分別思考,分別研究,從而把一個完整的句子搞得支離破碎,麵目全非。學了很多,最後還是無法“聽-說-看-寫”一個完整的一個英語句子。

【要文章,不要語法】

不是絕對不要語法,而是盡量少講語法,尤其拒絕以語法為綱

先有語言,再有語法。語法是語言學家從自然語言中總結出來的,語法隱含在語句中。正確的句子,自然符合語法。母語學習者不需要學習語法,因為小孩子聽到的基本都是符合語法的句子。外語學習者,需要知道一點語法。因為成人外語學習者無法得到母語環境的情景熏陶,無法自然適應語法。最典型的是英語的疑問句的詞序與中文不同,中文沒有這樣的語法現象,所以要交代一下。其它語法也隻要簡單交代一下就行,如形容詞的比較級等。整個語法知識不需要化很多時間。而且每種語法現象都隻要用一個或幾個例句就可以說明了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學句子,學文章,學文學,學文采,而不是學語法。把語法作為目標,作為主線,這是本末倒置,或者舍本逐末。

改革開放以前,普遍存在以語法為綱的英語教學體係。所謂以語法為綱就是,教材是這樣編寫的,每一章講一個語法現象。這一章的課文內容就是為了配合這個語法現象。所有的語法現象講完了,整個教材也就結束了。

英語不是一個邏輯體係,規則體係。比方,飯店的服務員叫waiter(等待者),而其實,服務員端茶倒水,忙忙碌碌,顧客才是“等待者”。這符合邏輯嗎?

中文也一樣,明明是“滅火”,偏叫“救火”,這符合邏輯嗎?

再以中文為例,為什麽棍子叫一根,案板叫一塊?你可以解釋說,長的叫一根,扁的叫一塊。但扁的也可以是一片。你可以再解釋,厚的叫一塊,薄的叫一片。但薄的也可以是一頁。如此糾纏下去,何時是頭?就算你總結出來規則,厚厚的一本,誰會按照這個來學習中文?難怪語法教材越寫越厚。另方麵,有了規則就能說和寫嗎?如果一個外國人,學了一點中文,寫出“暴風狂雨”這樣的詞語。它沒有違反中文詞法,你會認可嗎?你一定會糾正他,應該用“狂風暴雨”。規則在哪裏?

一位英語專家告訴我,50年代,有的中國英語專家,居然想“糾正”紐約時報的語法錯誤,對語法的迷信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難怪已故的北大著名教授朱光潛先生,生前每年收到出版社好些語法書稿,請他審閱,他完全不予理睬。我想因為他精通英語根本不是靠語法書得到的,當然沒有興趣。

 我們應該摒棄這種錯誤的指導思想。

【單字與字典的關係】

字典是單字的匯總。但是,

不要依賴字典,不要迷信字典。

不要死背單字,不要死背字典。

要從文章中學習,而不是從字典中學習。

遇到生字查字典,是很自然的想法。

但是,字典不是終極答案,字典不是唯一源泉。

有的詞匯,字典是給你明確答案。比方,英文詞匯“sun”對應中文詞匯“太陽”,這沒有疑問。但是,許多時候不是這麽簡單。比方,英語詞匯“Humor”,中文翻譯成“幽默”。中文本來沒有“幽默”這個詞匯,就是為了翻譯Humor這個詞匯專門創造出來的。因為沒有一個現有的中文詞匯完全等於或者非常接近英語詞匯Humor的意思,它包含滑稽,可笑,諷刺,機智,等意思,但沒有一個現有中文詞匯可以表達Humor的確切含義。也就是說,英文詞匯和中文詞匯不存在一一對應關係。所以,字典上的中文解釋往往不是簡單的“sun = 太陽”這種關係,字典往往用多個中文詞匯,句子來解釋,描述一個英文詞匯。也就是說,這個英文詞匯的含義在這些中文詞匯之間。你要根據句子的上下文,根據句子和文章描寫的情景,來理解這個英文單字的含義。你未必能夠,也未必需要,把這個英文詞匯的意思用中文表達出來。所謂“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是這種情況的寫照。也因此,字典不僅會用多個中文詞匯,句子來解釋一個英文詞匯,有時還往往給出包含這個英文詞匯的例句。這是因為字典的“解釋”對這個英文詞匯的含義還是說得不夠充分,不夠明確,所以用一個例句來補充解釋。從例句了解單字的含義就比較準確了。所以查字典,有例句,要讀例句。

大多數情況下,英語單字是可以用一個中文詞匯解釋的,雖然隻是近似,不是相等。Humor是特殊情況,因為實在無法找到比較滿意的中文字與它匹配,不得不創造一個新詞匯“幽默”。

    怎樣理解字典的作用,怎樣正確利使用字典呢?

    首先,字典給出一個基本描述,知道這個詞匯是大概是什麽意思。

    然後,要根據句子的上下文,來體會這個詞匯的意思。

    所以,對詞匯的理解,不僅靠解釋,也靠體會。

    但字典的解釋還是有用的,因為它提供了這個詞匯的大概含義,如果沒有這個大概含義,你對這個單字的意思茫然無知,怎麽“體會”?

    所以,可以利用字典,但不能迷信字典。迷信字典是因為把中文詞匯與英文詞匯理解為有一一對應關係。以為把句子看作一串詞匯,然後把字典上對每個詞匯的解釋組合起來,就理解了這個句子。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不信你可以試試,找一個句子,大部分單字都不認識,你逐個單字查字典,了解每個單字的解釋,然後把這些單字解釋連起來,看是否能夠對整個句子有一個正確的,清楚的理解?有時候還可以,有時候還是很糊塗,很迷茫。

    還有,查字典時,一個單字可能有多個含義,從而字典有多個解釋。你隻關心與你目前句子相匹配的解釋,不要管其它解釋。比方,英文單字right,至少有三種解釋:右邊,正確,權利。這三種解釋相互沒有關聯。如果你正在讀的句子裏有“Turn right”。那麽,這裏right是右邊的意思。Turn right 是“向右拐彎”的意思。你不要管其它兩種解釋。等遇到包含 right 的句子,但含義不是“右邊”時,再學習相應的含義。

    為什麽要這樣?因為我講過,我們是學習英語,不是研究英語。以中文為例,當一個警察維持次序時,他會說,“行人請走人行道”。他是否還會同時想著,這個“行”字還可能出現在“人民銀行”中,但不念行xing,而念行hang?

     不要背單字。不要背字典。

    過去學習英語,許多人背單字。以為單字是基礎,而學習英語需要掌握大量單字。現在知道,這是不對的。背單字就是把英文單字和中文單字看作一一對應關係。事實不是這樣的。像sun = 太陽,你背下來,還可以。但許多詞匯不是這樣單純的,你生硬背下的解釋,很可能與現實格格不入。所以,不要聽什麽快速背單字訣竅之類的宣傳,死記硬背不能真正理解相應單字的正確含義。

    有的人不但背單字,甚至背字典,希望迅速解決詞匯量的問題。這也不是好辦法。即使你背出整本字典,你的英語水平恐怕也不會好,因為你隻是把英語詞匯和中文解釋生硬地捆綁在一起,你並沒有真正掌握這個單字。

【單字與句子的關係

句子是單字的組合,但不是單字的相加。

單字隻有在句子中,才能準確理解它的意義。要從句子的上下文,從句子的整體意思,從句子所描述的情景,來理解單字。也就是說,字與句的關係,不僅是靠字學句”,靠句學字”。

【音標與發音的關係】

錄音優先

關於英語的發音,傳統的教學是利用國際音標。先教國際音標的發音,然後對每個單字加注國際音標。可是,音標是從語言中提煉出來的。如果你能夠直接聽到美國人的說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就可以聽到英語句子和文章的朗讀,為什麽還要靠音標學發音?過去時代與西方隔絕,也沒有高科技支持,隻能靠學音標發聲,現在已經不同了。如果讀音標有誤差,讀單字又有誤差,總的誤差不是更大嗎?為什麽不一步到位,直接聽美國人的朗讀句子和文章?

造成發音困難的一個原因是,有些英文的音中文是沒有的,所以發音不容易準確。雖然從人的生理機能,你應該可以正確發出這個音。

句子優先。

我們當然希望發音準確。但是造成溝通困難的主要還不是發音誤差,而是句型正確。許多中國人說中文有口音,不是也沒有造成很大障礙嗎?因為他句型沒有錯。美國也有類似情況。在美國,印度人的英語應該比中國人好,因為英語是他們官方語言。但印度人說英語有明顯口音。那為什麽溝通沒有問題呢?我想因為他們說的是“真英語”,也就是句型是美國模式的,而不是自己用單字拚湊出來的也就是說,印度人說的句子,與美國人頭腦中的句型對上了,美國人就明白了。這是一個“模式匹配”過程,而不是單字組合過程。所以,句型往往比發音還重要。如果你句型對了,個別單字發音不大準確,有點口音,對方還是能聽懂。而如果句型不對,即使你每個單字發音很標準,對方也不容易懂,因為這不是真英語句子,而是用英文單字拚湊出來的句子,美國人沒有這樣說的。即使是一個單字,用錯了,就算發音很準確,對方也會誤解。比方,有人擋住你的路。中國人會說:“對不起,請讓一下”。但是用英文,這種場合,“對不起”不能按照字典的解釋用 sorry,而要用 excuse me。不然,對方會反應不過來,或者覺得別扭,溝通就不順利。

11.一個認知模型。

----------------------------------------------------------------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政策派遣大批專業人士到西方進修,學習先進科技知識。我作為早期公派出國進修人員來到西方。當時是緊急措施,隻考了英語。因為1949年以後,中國的中小學逐步取消了英語課程,所以除了民國時期留學西方的人,懂英語的人很少。但民國時期留學西方的人年齡太大了,不宜再出去進修。我因為學過一點英語,所以被選上了。雖然是選拔出來的,但英語仍然很差。尤其是聽,說能力。

    出國進修主要是為了獲得最新專業知識,但我也意外獲得對英語學習方法的啟發,因為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麽我開始學習英語很早,但效果很差。這個啟發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在國外大學進修期間,係裏經常有學術交流活動,請外校來的學者做學術講演,當然是用英語。我去參加,基本聽不懂,隻是聽到一些零星詞匯。這倒不奇怪,奇怪的是,我發現自己經常思想開小差,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當然不是我不用功。那時國家很窮,外匯非常寶貴,進修機會難得,而且文革剛過,社會百廢待興。我怎麽可能懈怠?

    經過反複思考,我明白了我思想開小差的原因。在中國時,當你聽課或聽報告時,即使聽的是中文,但如果對所講內容不懂,或不感興趣時,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因為所講內容在你大腦皮層引不起興奮,引不起共鳴。反過來,你就會全神貫注,目不轉睛。

    回到英語情況,你聽講演,不是對方講一個英文單字,你去想這個單字的中文意思是什麽,然後下一個英文單字,如此反複,最後理解整句意思。這樣你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何況,英文單字與中文單字也不存在一一對應關係。事實是,你聽英語時,在你大腦中應該已經有了大量英語句子句型,對方講頭幾個字,你已經有現成句子句型等待匹配,起來響應。而我的頭腦中,隻有一些英文單字,而且這些單字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不成句子,也就是沒有句子句型,所以無法“響應”講演者的句子。

所以,所謂掌握一種語言,就是要在大腦中建立一個新的語言網絡。單字是點,句子是線。你的線越多,越,越密,語言能力就越強。

這個模型不是語言學家的研究成果,而是我自己無意之中獲得的。雖然是一種猜想,一種假設,但可以解釋各種語言現象

我再把這個聽講過程細化一下,看看講演過程中聽眾的大腦是如何反應的?也就是同樣聽講,美國聽眾和中國聽眾的大腦反應有什麽不同?

我在聽講時,主講人說一個字,我思考,這個字的中文是什麽意思?然後再聽下一個字,這個字的中文又是什麽意思?......直到聽完整個句子,再把所有單字的意思串連起來,希望知道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可是,還沒有等我思考完兩個單字,主講人的這個句子就已經講完,進入下一個句子了。所以,用這樣的模式聽講演,我是根本不可能跟上講演者的速度的。

那麽,美國人聽講時,他的大腦活動是怎樣一個過程呢?當然不像我這樣。他們腦子裏已經有大量現存英語句子,句型。當聽一個句子時,隻要聽到開頭幾個字,他大腦中的現存句子,句型就會跳出來,進行“整體匹配”,或者叫“整體響應”。所以,有時甚至主講者還沒有把句子講完,他已經知道整句是什麽了。我們可以舉一個中文的例子。假定一個紅學家來做紅樓夢詩詞的講演。當他說,紅樓夢的主角是......, 不等他講下去,我就知道,下麵要講的一定是“賈寶玉,林黛玉”。我比他還快。也就是大腦會主動進行模式匹配。

這種模式匹配不僅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詞匯詞組。一個會英語的人,頭腦中早已經積存了大量詞匯詞組。隻要聽到頭幾個字,有關詞匯詞組就會跳出來響應。以中文為例,對方說了一個花字,下一個字隻可能是(花)開,(花)落,(花)生,(花)卷,等等,不可能是(花)金,(花)銀,(花)直,(花)彎,等等。即使語法上是正確的,但實際是沒有這種用法的。並不是任意兩個中文字聯在一起都是有意義的。這就大大縮小了搜索的時間。就象電腦打中文的聯想功能。比方,你想用拚音法打“法律”兩個字,但記不清這兩個字的完整拚音了,隻記得這兩個字的拚音開頭字母分別是F和L。那麽,你隻要打“FL”兩個字母,電腦就出現“福利”,“法律”,“分類”,“分裂”,等,讓你選擇。因為電腦可以迅速搜索所有可能以F和L開頭的詞匯的組合。模式甚至還可以“補充”沒有聽清楚的詞匯。比方,假定一個朋友來我家幫我搬家。事情結束後,我對他講,“謝謝你。時間不早了,你快回家罷。”。他聽懂了。但我不是每一個字都說的很清楚的。最後這個“罷”字我說得很輕,其實他沒有聽清楚。但他不會搞錯,因為,根據上下文,這裏一定是個“罷”字。

聽英語是這樣,說英語也是這樣。對一個會說英語的人,他是用頭腦中已經有的大量句式,句型,詞組來表達當前要說的話,而不是隻記住一些孤立的單詞,然後臨時按語法規則組合起來。

所以,我聽不懂或跟不上講演,不是演講者講得太快,而是我的反應太慢。我反應太慢的原因是腦子空空,我腦子裏隻有有限的英語詞匯,即有限的點,極少量的英語句子,即極少量的線。有許多線還是模模糊糊,斷斷續續的,沒有形成一個豐富的英語網絡,無法進行快速的模式匹配和響應,隻能聽任一些似曾相識的詞匯迅速從耳邊流失,腦子裏什麽也沒有留下。

有了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得到下麵的結論:

1.學習英語需要在大腦中建立一個英語網絡。光有一些“點”(單字)是不行的,有了“線”(句子)才能聽和說。這個網絡的線還必須足夠多,足夠密。

2.當你聽或說英語時,是沒有時間去考慮語法的。

3.背字典是沒用的。因為你大腦中隻有許多點。也就是隻有單字,沒有句子。你無法跟上和聽懂別人講的英語句子。要靠你在頭腦中臨時搜索,組織單字,成為句子,根本來不及

4.你大腦中的中文網絡與英語網絡是分開的,不能互相“幹擾”。當你聽,說英語時,就要使用英語網絡,使用英語思維。也就是不用中文網絡,不用中文思維。

    回到我自己的情況。我化了許多時間學英語,效果不好,很不甘心,一直在思考,為什麽?當我得到這個理論模型以後,好像豁然開朗,它可以解釋所有現象

    我所以感到人家講的太快,其實是因為我的反應太慢。我反應慢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網絡稀疏,淺淡,還斷斷續續。所以,學英語的目標不僅是懂了,還要“習慣”,還要自然”,還要”,還要“流利”

    我在聽講演時,所以走神,是因為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英語網絡,沒有熟悉的,豐富的句式句型,隻有孤立的單詞。而且對單字的理解也不準確,不完全。這樣,講演者的詞匯大多數引不起我的快速響應,就像在一塊光滑的石頭上刻字,老打滑,刻不上去。

    聽英語是這樣,講英語也是這樣。一個中國人,如果記住一些孤立的單詞,這些單詞的含義還是用中文解釋的。然後再按語法規則組合起來。這樣講出來的英語,多半是磕磕巴巴,別別扭扭,美國人是不容易聽懂的。

12.學習英語的正確途徑

----------------------------------------------------------------

句子為本,模仿訓練。

前麵的討論我們分析了語言的本質和特點,批判了錯誤的外語學習方法。而且找到了一個外語學習的認知模型,可以解釋這些錯誤的原因,或者說原理。現在,我們要正麵論述如何學習外語,當然它也是符合這個認知模型的。

什麽是學習外語的正確方法?

不要從語法出發,不要從單字出發。而是要從句子出發。句子是語言的最基本單位。學習語言就是要學會句子的聽-說-看-寫能力。如果你學會大量句子,也就學會了由句子構成的文章,你就基本學會了語言。

怎樣學習句子?反複聽,反複說,反複看,反複寫。從生疏到熟練。從結結巴巴到滾瓜爛熟。就像學唱歌,學跳舞一樣。區別就是,唱歌跳舞元素簡單,有限的音符,有限的基本動作,組合起來就可以了。學會一個舞蹈後,可以反複玩,反複演。而語言涉及成千上萬個詞匯,沒有足夠的詞匯是無法表達,無法交流的。當然我這裏不是貶低唱歌跳舞。要成為優秀的歌唱家,舞蹈家,也是不容易的。而是說,學會基本的唱歌跳舞能力,比學會英語容易。

我們前麵已經指出,英語學習的困難來自三個方麵。需要大量詞匯;錯誤指導思想;缺乏現代科技。需要大量詞匯,我們無法改變。錯誤指導思想,我們已經反複批評,可以改正。現在討論利用現代科技問題。

我們已經再三強調,學習英語要靠訓練,大量訓練,就像學習唱歌跳舞一樣,要反複練習,熟能生巧。現代科技,對英語學習提供了非常優越的條件。在這之前,這個大量訓練的要求很難滿足。我們把英語學習與唱歌跳舞相比。兩者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歌曲隻有八個音符,鋼琴隻有幾十個琴鍵,組合成為無數樂曲。學生可以按照曲譜自己反複練習,老師給以適當指導就行了。但英語不行。你要學一個句子,要聽老師如何發音,學生才能模仿。學生聽二十遍,老師就要朗讀二十遍。這個工作量是很大的。最初也許是讓學生利用音標練習發音,以後有了錄音機,情況有所改善。但而且即使你有錄音機,還要有大量錄音教材。

幸虧現在有了網絡,音頻視頻,對英語自學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方便,高效,免費。如果利用智能手機,你隨時隨地可以學習,利用零星時間也可以學習,可以自己創造一個沉浸式的英語學習環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麵語,都可以利用網絡。可以聽,可以看。可以反複聽,可以反複看。但“說”和“寫”還無法利用網絡。但有了聽和看,說和寫就有了基礎了。

    利用網絡,這個方法等於是請了一位英語“專家”到你家裏幫助你訓練。上訓練班,化錢,費時。這位“專家”,不收學費,不收禮品,365天,24小時,不吃不睡,隨叫隨到。哪裏找這樣的好朋友,好老師?

學習材料,由易到難。

選擇什麽樣的學習材料?

難度適合你的英語水平。

口語可以選擇“英語900句”。

這個材料是常用會話。每個英語句子除了這個英語句子本身,就隻有這個句子的整體中文譯文。沒有語法分析,沒有單字解釋,等等。如果你對個別英語單字不熟悉,就從“整個句子的中文譯文”中理解這個單字的意思。這就與以往不同。不是從單字理解句子,而是從句子理解單字

     為什麽不要其它解釋?多一點解釋不是更好嗎?

     不好。你需要集中注意眼前的這個句子,理解這個句子,模仿這個句子,而不是研究這個句子。就像我們前麵講的,你在說“人行道”時不會去想,這個“行”字還可以出現在“人民銀行”中。

     整個句子,中文譯文

     為什麽要有整個句子的中文譯文?

     沒有句子中文譯文你根本不知道句子的意思,隻是模仿聲音,沒有意義。

     不要用查字典來了解句子的意思,而要用整個句子的中文譯文。整個句子的中文譯文不等於每個單字解釋的組合!

比方,Come in, please.中文解釋是“請進來”,這就夠了。不要解釋,什麽這是命令句;什麽介詞 in 有幾種用法;什麽何時用 in,何時用 at;還有什麽同義詞,反義詞比較;等等。如果這樣思考,你怎麽可能講流利英語?

中文要少,解釋要少

不要選擇中文解釋太多的網站。理由就是我們講的,盡量接近英語思維,盡量離開中文思維。習慣重於邏輯,感悟優於解釋。

有的網站的朗讀是播放機器合成的聲音,而有的網站是用真人錄音製作的。有的網站播音員的聲音可以有多個選擇,我想目的是為了讓你體會各種音質,這樣更符合現實世界的豐富多彩。

如果你能夠聽到最標準的英語播音,你聽到的,模仿的,是最準確,最生動的英語聲音,為什麽還要去研究音標,發音?你研究音標,發音,不就是希望能夠說得像美國人一樣嗎?現在最標準的英語播音員在給你示範,你為什麽還要從頭研究如何發音?就像一個古代寓言講的,一個人要去買鞋,但忘記帶量好的尺碼,想回家去拿。別人告訴他,你的尺碼來自你的腳,你再量一次自己的腳,不就解決了嗎?學英語也一樣,已經有人向你示範這個句子的發音,你為什麽還要研究每個單字,每個音節的發音?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音標也不是完全無用。有的英語單字的有的字母不發音。比方,bomb 炸彈,字母b不發音。當你聽有關句子時,沒有聽到這個單字字母b的發音,你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你可以網上搜索一下這個字的音標。

    如何訓練

    重覆,滾動,交叉。

    1.重複

    比方,從英語900句中挑選一個句子,放入朗讀網站,先聽,然後跟著說。

    聽,10遍,20遍,50遍,100遍。還能不會?

    如果句子長,跟不上,怎麽辦?分段跟。

    比方,Do you have a computer?(你有電腦嗎?),跟不上。

    先跟 Do you,

    這總跟得上吧?跟著說20遍。

    然後跟,Do you have,跟著說20遍。

    最後跟,Do you have a computer?跟著說20遍。

    也就是逐步擴展的方式,總可以學會的。

    有的朗讀網站有幾種速度可以選擇。你可以先選擇跟慢速朗讀。

    你的目標是,要說得非常流利,不能磕磕絆絆。要練得滾瓜爛熟,脫口而出。這可以做到。即使你普通話說得還不標準,英語要標準。普通話說得不標準,是因為你從小成長在方言環境中,已經不好改了。但英語是新的語言,你沒有包袱。

    也許你覺得,一個句子要聽幾十遍,太慢了吧?不,這是最快的方法,因為我繞過了其它所有環節,直接到達實用境界。如果你聽20遍,還記不住,除了再聽10遍,20遍,還有別的辦法嗎?何況,這是針對開頭階段,不是永遠這樣下去。當詞匯和句子掌握足夠多以後,再進展就容易多了,不需要重覆幾十遍了。

    2.滾動

    重複是基本方法。但光重複效果也不好。因為會感覺疲勞。所以補充滾動方法。

    階梯式,或者叫波浪式。比方,

    第一天:跟讀句子1,30遍。

    第二天:跟讀句子2,30遍;再跟讀句子1,15遍。

    第三天:跟讀句子3,30遍;再跟讀句子2,15遍;再跟讀句子1,5遍。

    第四天:跟讀句子4,30遍;再跟讀句子3,15遍;再跟讀句子2,5遍(句子1不再跟讀)。

以此類推。

這隻是一個例子,具體方法可以調整。

    為什麽這樣?根據心理學的“遺忘曲線”原理。如果一個句子隻讀一遍,過兩周再讀,原來讀的一遍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但如果一個句子連續讀100遍,效果也不好,會產生疲勞。滾動就是淘汰部分舊句,補充部分新句。這樣,每個句子都有重複,但不是單調的重複。

3.交叉

    舉一個生活的例子。如果你在一個聚會上,遇到一個新朋友,交談幾句就分開了。你對他隻有一麵之交,不會有深刻印象。但是,如果不久又在另一個場合遇到他,再交談幾句,你的印象會深刻得多。這就是交叉的力量。比你兩次在同一環境相遇,印象深刻得多。在英語情況,如果一個單字在英語900句的不同句子中出現,你對這個單字的印象會深刻得多。

交叉是比滾動更好的重複,因為更加有新鮮感。

以上是講口語情況。對書麵語,方法也類似。隻是把反複聽變成反複看就可以了。

聽得多了,就會說了。

對書麵語,看和寫,也一樣道理。

13.中文作用。

----------------------------------------------------------------

這裏是說學習英語時中文的作用。

成年人學英語,要依靠中文協助,因為不用中文,又不會英語,等於是聾啞人了,還怎麽學習?

我們已經講過,一種語言,在大腦中相當於一個網絡。美國人大腦中隻有英文網絡,中國人大腦中隻有中文網絡。中國人學英文,就是要在中文網絡之外,再建立一個英文網絡。用中文幫助來學英文,是不得已,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像美國孩子那樣自然地學英文。但是,這也帶來了缺點。英文字和中文字不是一一對應的,用一個中文字來解釋一個英文字往往是不準確的。英文字的中文解釋隻是起到一個初步提示作用,相應英文字的含義要在整個英文句子,甚至英文文章中體會,領悟。如果沒有必要,不要把英文翻成中文,因為許多時候是不可能準確翻譯的。

所以,學習英文要有一個過渡,從完全依賴中文,到逐步擺脫中文。英文網絡的成長過程,就是擺脫依賴中文網絡的過程。直到使用英文時,全部用英文思考,完全沒有中文的參與。這就是為什麽我一再強調,要訓練,要大量訓練的理由。強化你大腦中的英語網絡,光理解是不夠的。隻有多訓練,才能夠習慣。

(我想你不會誤解吧。這裏說“忘記中文”,是指在使用英文時暫時忘記中文。而不是說,想要學會英文,必須拋棄中文。你應該隨時可以在兩種語言之間轉換。不過也的確有這樣的例子。有人年輕時長期在國外生活,周圍又沒有中國人,沒有機會說中文。當他回到中國時,中文生疏了。)

這種中英文之間的轉換,除了中文和英文的詞匯不同,語法不同,還有文化的不同。

    比方,英文計數沒有“萬”的概念。一萬要說成十千,十萬要說成一百千。道理很簡單,但習慣不太容易。

    最別扭的就是所謂否定疑問句,或者反向疑問句,實在很難習慣。比方,一個中國人,租了一個美國人的房子。有次美國房東問他,Did you eat anything yet? (你吃飯了嗎?)他回答說 no(沒吃) 。房東聽後重複了一遍來確認沒有聽錯。 So you didn’t eat anything(所以你還沒吃飯)。他回答說 yes。(吃了) 美國人糊塗了。

    中國人回答“是”,是對“對方說法”的肯定;回答“否”,是對“對方說法”的否定。所以對方提問方法不同(正麵的,反麵的),你的回答就不同。同意對方說法,回答“是”,不同意對方說法,回答“不”。而美國人的Yes”,是對“所說內容”的肯定;“No”是對所說內容的否定。所以不管對方如何提問,隻要你吃過飯了,就說“Yes”,沒有吃過飯,就說“No”。這個轉換時非常別扭的,我至今也不習慣。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不是光說“Yes”或“No”,而是把回答內容也說一遍,“我吃了”,或者“我還沒有吃”。這樣即使他聽了不習慣,至少不會誤解。

   14.投身實踐。

----------------------------------------------------------------

學習一定時間後,比方學會了100句到300句英語句子,就可以進入生活實踐了。不要擔心自己講得不準確,不要擔心被別人笑話。不是學到完美了才實踐,而是讓實踐來達到完美。這與其它事情是不一樣的。學開汽車,不能在沒有充分把握時就開出去。而講英語,不準確沒有關係,就是要在生活實踐中獲得進步。你學騎自行車,能夠保證上去以後一定不會掉下來嗎?如果這樣,你恐怕永遠也學不會了。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用手勢,可以用不完整句子,可以用零星詞匯,可以用圖畫,來幫助;對方聽不懂,換一個說法;不要隻講一個單字,因為相同發音的單字有許多,對方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意思。比方在餐館,你對服務員說一個字,發音tang,服務員不知道你要糖,還是湯。如果你可以補充一句,不夠甜。他就明白了,你是要糖。如果你說的句子有缺點,對方會糾正你,不會嘲笑你,而是說出你應該說的正確的英語句子,然後問你,是不是這個意思?你不是就學會了嗎?人家不露痕跡地糾正了你,你也體麵地得到了幫助。不是很好嗎?就像你看到一個外國人說中文不好,你會嘲笑他嗎?你會感到有趣,對嗎?

經過一段時間磨練,你就慢慢融入美國社會,參與各種活動。不再是一個“聾啞人”了。

    如果人在美國,應該盡量利用美國環境。從生活中學習,通過現實情景來理解,體會英文。因為我已經說過,語言是一種技藝,要多練習,有條件多實踐更好。

    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去一家美國餐館吃飯。服務員不小心把牛奶撒在我們一個人身上。這當然很糟糕。這時,服務員說了一句:I_am_terrible_sorry。我記得 terrible在字典上是“可怕”的意思。這時我才知道,這裏是“非常”的意思。就像中文說,對一個東西喜歡得“要命”,也是“非常”的意思,與“死亡”沒有關係。

    還有一次,我去銀行辦理存取款。銀行剛剛開門,有些工作人員還沒有到位。我見到一位工作人員過來,我就問她:Are_you_working?我的意思是,她是否接待客人。因為銀行裏有的人是在內部工作的,不與客人打交道的。要不是那位銀行工作人員神態有異,我還不知道自己錯了。我的這句話,用詞不當。好像問她,你在幹活嗎?應該是 Are_you_on_duty? 意思是你是否當班?Are_you_ working? 語法沒有錯,意思也能明白,但語氣不對。就像在中國,如果你去銀行,工作人員說:“我可以為你做什麽?”這是正常的。如果他說:“你想幹什麽?”這就不恰當了,好像懷疑你要搶銀行一樣。   

----------------------------------------------------------------

15.最後總結:

----------------------------------------------------------------

    我的這個方法是建立在統一的理論基礎上的,我提出了一個英語學習的“認知心理學”模型。我對英語學習的各個概念,各個環節,各種方法,有了明確的認識和結論。可以解釋英語學習中的各種現象,回答任何問題。

    重複一下我開始的自我評價:

    這是一個最自然,最合理,最有效,最少痛苦,最少彎路,最少代價,從而是“最佳的”英語學習方法。

    這個方法避開了所有錯誤,彎路,冗餘,一步到位。它也可以解釋我和許多人走了許多彎路的原因。

    這個方法不需要死記硬背。這個方法使用生動的,實用的,高質量的英語句子和文章,如文學名著,優秀播音員。而不是抽象的,枯燥的語法材料。

    這個方法基於自學。這樣,利用業餘時間,利用零星時間,照樣上班,不需要脫產,不需要花錢。

這個方法適合任何程度,任何目標的學習者。隻是學習材料不同。

這個方法適合任何國家的人學習任何外語。

用這個方法,我相信,學會多門外語也不難。當然我指的是可以應對日常生活,精通還是需要化更多時間的。

有了這個方法,學習英語不應該那麽艱難,那麽漫長,那麽痛苦。

總之,這個方法,不要想語法,不要背單字,不要管音標,隻要模仿,鸚鵡學舌,照貓畫虎,還有更容易的學英語辦法嗎?

句子,課文就是一切。什麽詞匯量不夠,什麽介詞怎麽用,冠詞是否加,名詞單複數,各種人稱,各種時態,怎麽變化,等等,一切的一切,什麽都有了。

用這個方法,學習英語不會感到枯燥,艱難,徘徊不前,灰心失望,甚至半途而廢,而是入門容易,進展明顯,從而信心日增,不再把學英語視為畏途。

本文雖然比較長,因為需要講清道理。其實最終結論非常簡單,可以歸結為一副對聯:

(錯誤方法)以語法為綱,依字典為師。

(正確方法)從句子出發,走模仿之路。

橫批:

鸚鵡學舌”。

更簡單的概括,就是我的文章標題所說的兩個字的秘訣--“模仿”

雖然我是在最後公開這兩個字,其實這兩個字在本文前麵早就多次出現。現在突出這兩個字,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這兩個字,由於前麵已經做了充分說明,這裏就不需要再作解釋了。

還要說明,我們強調模仿,這是對初學者說的。模仿不是永遠的,到一定程度,你就會自己創造句子了。從模仿到創造,甚至創造出別人沒有說過的精彩句子,這與我前麵講的“不要造句”不矛盾。作為初學者,你不要造句。當你熟練以後,就可以。

或者,我們可以從一個初學者出發,看看這個學習過程。

1.認識英文字母。大小寫。

2.基本語法知識。不要讀整本語法書。找一個語法摘要就行。看一下各種語法的例句。

3.學習英語900句,或者類似材料。從聽到說,從看到寫。不需要學完900句,就可以實踐。這樣口語就有了基礎。

4.聽和看英語小故事。故事不要太長。由易到難。美國之音有很多材料。油管上也有。它們已經把故事按照難易分級。一定要循序漸進。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如果你不尊重這兩條原則,進展不順利,認為這個方法不靈,或者認為看來自己沒有能力學會英語。我的回應也是隻有兩個字:遺憾。
5.然後,可以試著說和寫。

6.再然後,可以進行廣泛的學習和實踐活動。聽英語廣播,讀英文書籍,看英語電影,等等。你就融入美國社會了。

最後幾句話。我知道我很不謙虛,自我肯定。我準備接受批評,包括強烈的批評。我會如何回應,我不知道。但我會認真思考你的意見。

2023.1.1 於美國弗吉尼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落英繽紛 回複 悄悄話 作者的再回複:
有些讀者覺得沒有找到我的文章的要領,有的覺得文章太冗長。

關於文章要領,總的思路是明確的。就是從句子出發,就是反複聽和看。文章的大量論述就是關於這個主導思想在不同概念的表現,如字典,語法,發音,單字,句子,文章,等等。

關於文章冗長,我理解對許多朋友來說是講的太多了。可是,對有些人來講,恐怕不是講的太多的問題,而是許多人還是不理解。我有眼前的例子。一天,我見到一個鄰居,他匆忙出行。我問他去哪裏?他說去教會學英語。我問,學了多久,他說好幾年了?我又問他,你現在能講英語嗎?他說不行,一句話也不會說。我沒有再問了。老實說,我心裏早就預料是這個結果。這還是有人教,這還是在美國,這還是美國人教。美國人不是光講語法,還是有訓練。結果尚且如此。當然教會有它天然的不利條件,不是正式學校,或者學習班,學生程度不齊,也沒有教學計劃,對學員要求也不嚴格。但是,學了好幾年還不能說一句英語,還不說明問題嗎?美國人雖然英語沒有問題,但未必清楚外國人應該如何學英語。
落英繽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bvysk2023'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指教。
落英繽紛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回複:
我不針對個人回複,而是總的回複。有好幾位讀者評論,為什麽文章這麽長?
我想主要原因是因為我與多數讀者可能處於不同時期。你們大概沒有我的經曆,走了很多彎路。所以我要對錯誤方法進行深入詳細的剖析,批評。
比方,有的讀者說,多讀英文文章,多與美國人交談,就行了。這完全正確。
可是多讀英文文章,是要有基礎的。沒有基礎,怎麽開頭?我有過這樣的經曆。還是改革開放之前。沒有英語氣氛,沒有英語書籍。我買了一本中國出版的英文書,中國古代故事“劉毅傳書”。生字很多,我一個一個查字典。可是進展非常慢。我想堅持。可是按照這個速度,我要何年何月,才能學會英語?現在知道,這個方法已經犯了兩個錯誤。1.書的內容太難,對我不適合。2.迷信字典。把字典解釋隨便采用,沒有仔細體會句子含義。這就是我批評迷信字典的理由。我們本來當然相信字典,這是英語權威編寫的,怎麽會有問題?但字典再好,不能代替英語文章本身。
還有幾位,對我的“兩字”秘訣感興趣。這兩個字就是“模仿”。可是,如果不理解我的整個想法,光看這兩個字是沒有用處的。所以我不願先講,以免誤解。但是這兩個字的確概括了我對英語學習方法的基本思想。所以並不是故弄玄虛。如果你的學習方法,本來是正確的,這兩個字對你的確沒有那麽稀罕。我像我們學會中文,沒有人會說有什麽秘訣。
遊海兒 回複 悄悄話 真辛苦你碼了這麽多字。還是那句話,沒有最。。隻有最適合,對於個人。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學說話就要說,學寫作就看書,開寫,熟能生巧,沒捷徑
abvysk2023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的英語發音是英國發音,比如說evil,他們會把l說得很重。別笑話他們,英國英語就是這樣的。
ziji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ill9461' 的評論 : 我也是衝著標題的“兩個字”來的,但繞了一大圈還沒找到哪兩個字。
bill9461 回複 悄悄話 又臭又長,還美其名曰就兩個字。
AP33912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前麵就讀兩句,從麵回找那兩字,還是同意(尤其口語)。
晝夜思想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寫得這麽長啊?
zijie 回複 悄悄話 論文級別的。想在裏麵找重點,發現短時間做不到。
changjia 回複 悄悄話 與其在這長篇大論 還不如每天和英語母語的人閑聊一小時
明湖居士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認同你的觀點和理論。實際上這也是我自己對於學習外語的經驗總結,而且是我自己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更巧合的是我就是一開始就選定了《英語九百句》下功夫!我是個理工男。那時七十年代末,我每天收聽美國之音英語九百句廣播並錄下來,反複跟隨“模仿”(你的關鍵詞)每一個音節,每一個句子,直至爛熟。並且反複默寫這些句子,也當是練習英語書法。後來不經意間在美國偶爾顯露一下英語書法,每次都把各行各業的老美震得一個跟鬥!此乃閑話。當然,英語九百句是個很好的教材,每組十幾個句子也都跟隨相應的語法練習。我當時把英語九百句能背下來。當時就堅信,除了土生土長沉浸式的耳濡目染,這應該是最有效的學習外語的方式了。後來來到美國後可以馬上聽懂美國大學普通課程,就連美國大學裏專教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老師都來跟我討教做為一個外國人是怎樣學外語的。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你找到了學習英語口語不好的原因:學語法,背單詞,脫離語境學英語,說得非常對,寫的這麽長,但是,怎樣才能學好,可不是簡單兩個字就能解決的,要比你寫“不”,長得多。
tugan 回複 悄悄話 額地天,文科生吧。我快速刷屏就花了5分鍾。
模仿。
多看電影,多讀小說。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的確是學習英語的最終方法,也就是兒童學習母語的方法,但是,成年人,如果這樣學,會相當困難,因為任何語言都有它特定的節奏,中文節奏與英語節奏相差最大,成年人母語發音的節奏會嚴重幹擾英語節奏的建立,所以,中國人的英語口語,聽說最差。

成年人學習非母語,都是通過文字來學發音,中文最小的語音單位是字,一個字,對應一個音,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字,對應單詞,詞組,多個字,讀句子隻要一個字一個字的音順著讀下去就行了,而英語不行,英語最小的語音單位是音節,讀一個音節,是不能斷開的,比如,post office 要讀 post / d+o/ffice /
第一個音節 / post / t 略讀,第二個音節o 前麵加上t 的變音d ,所以,郵局就讀三個語音單位。再比如:Trump 就一個音節,不能讀成兩個音節,川普,更不能讀成,特朗普。

英語母語人,從小先學聽說,後來上後學讀寫,這時必須學語法,否則,會發生拚寫錯誤,會發生少寫語法詞,成年人學習英語,不可能像小孩子一樣,大量的模仿,那樣很困難,根本做不到。我不同意你說的學唱歌比學英語簡單,而是正相反,就像學習英文寫作必須學習英文語法一樣 ,學習英語的發音規律,英語的發音規律揭示了英語口語與書麵語言有什麽區別,當你學習了這些發音規律之後,就會更有意識的準確“模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