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應堅信科學!—美國總統大選感言
前二天又去了我的母校,秋日陽光下的UCLA校園顯得寧靜詳和,年輕的學生們忙碌地穿梭在教學樓、圖書館和實驗室之間,幾十年來一直如此,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就在幾天前,總統選舉的結果傳來,這裏曾經有過好幾天的不安和騷動,成百上千的學生和教授們走上街頭,被迫發出了憤怒的吼聲:“特朗普不是我們的總統!”
抗議也行、示威也罷,選舉的結果放在那裏又不能改變,所以也鬧騰不了幾天,一切就像南加州的天氣,風雨總歸短暫,安定晴朗畢竟還是常態。學生還得回到教室麵對考試,教授總要摧眉折腰向聯邦機構申請研究經費,現代人多數是識事務的俊傑,更何況名牌大學裏充斥著“精致利己主義者”,誰會為了信念去拋頭顱灑鮮血呢?費些時間化點金錢也都是不情不願的。想起三十餘年前剛到UCLA,那時候的學生政治抗爭可要激烈持久得多,記得學生造反派在校園的中心草坪上紮滿了帳篷,日日夜夜堅守抗爭。那時我晚自習後回宿舍經過,看著連片的營帳和裏麵搖曳的燈光,頗有些“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感覺,常為之動容。現在的學生運動可要差遠了,一代不如一代,幾乎全球都是一個樣。
事實上秀才們的抗爭也沒有什麽用的,吵鬧幾天,把負麵情緒洩放掉就可以了,接下去該幹嗎幹嗎。真正的抗爭還得拿起法律的武器,自己的信念和利益還得靠自己來維護。總統選舉的結果雖然無法改變,但聯邦的總統的權力不是無限的,加州的一些地方政府和機構已經開始行動,決心捍衛自己的州權,不會讓那位新總統為所欲為的。
美國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簡稱,美國的州實際上是國,California State 翻成中文應該是加利福尼亞國(或者是加利福尼亞邦),在內政管理的權力和義務上更像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不是中國人概念中的州或省。一位主要靠紅色保守的內陸各州支持當選的總統對藍色自由的沿海各州的影響力是十分有限的。特別對付加州這樣深藍自由化左派大本營,實在非常考驗這位有些偏激的新總統的政治智慧,我估計除了妥協和讓利也沒有其它什麽好辦法的。加州鐵了心要維護州權,也讓許多政治學專家跌破眼鏡。維護州權一直是保守右派的專利,常常用來對抗民主黨的“大政府主義”和“人權高於主權”這些政治專利,怎麽轉眼一個鐵杆民主黨的加州竟然拿起了共和黨的護身法寶反戈一擊,政治風雲的波詭雲譎實在令人歎為觀止。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政治運作的背後除了利益還是利益,順著一條金錢利益鏈條摸過去,一切也都不難理解的。
美國總統雖在許多內政的決策和運作上受到州政府多方製約,常常難有大的作為,但是在一些聯邦事務上卻有充分的決斷力。人們想到的聯邦事務往往隻是軍事和外交,卻忽略了國家科技發展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美國總統集中了全國科學技術活動的最高決策權與領導權。對總統直接負責的總統科學顧問和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協助總統處理全國的科學技術問題。美國大學和一些國家實驗室的科研經費幾乎全部來自聯邦政府各個結構的支助,聯邦政府通過研究與開發(R&D)經費來控製和引領全國的科技活動。
這次共和黨有總統和參眾兩院在手,必然會根據共和黨的理念修正美國的科學技術發展策略。具體來說,關於氣候變化研究、新能源開發、太空計劃和幹細胞研究方麵一定會有較大的動作,許多研究項目會被砍掉。我去母校遇到的一些過去的同事朋友,都有些心事重重、愁腸百結。誰也難以預料究竟會有哪些大的變化,而這種不確定性使研究人員更為糾結,這對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於美國此次總統選舉,許多著名高等學府的學者們的擔心和憂慮是前所未有的,他們無法理解一位如此缺乏基本的科學常識,甚至帶有反智傾向的候選人怎麽能最後勝出,在這樣的總統領導下國家的科技發展會走向何處?學者們的擔心絕不是杞人憂天,大選的塵埃未定,特朗普就準備提名傳奇的頁岩巨頭,大陸資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哈羅德·漢姆擔任美國能源部長。如果落實的話,這將意味著會出現美國曆史上首位由油氣業界老板直接擔任的能源部長。一個不顧環境影響隻求油氣資源開發的特朗普,加上一個做原油生意的哈羅德·漢姆做能源部長,這個組合無疑是美國油氣業界的一針興奮劑。但是對於新能源的研發,對於受控熱核聚變的研究定將成為一場惡夢。
這次大選中,特朗普團隊的競選口號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挺高大上的,問題是很少有人仔細想一想,美國過去為什麽偉大?現在哪裏不偉大了?究竟如何才能再次變偉大?這幾個問題的背後實質上指向同一個目標—科學技術。
美國以科技立國,這個國家的奠基者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他本人就是位傑出的科學家,現在的那些政治家的學識和戰略眼光與富蘭克林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強大的科技實力是美國軍事和經濟長期獨步全球的首要原因,也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根本保證。一個主要靠反智人士和民科團體起哄推選出來的缺乏基本科學素養的領導人,怎麽又能引領美國再次偉大呢?
從更高更深的層次上來看,科學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硬實力的基礎,它更是一個民族走向文明的保證。科學的本質是以事實為依據,以理服人,這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條件。當民眾缺乏科學的基本素養,政客們又把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淩駕於科學精神之上,由此開展的所謂大民主必然會走向民主的反麵。美國今日的政治走向為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大國的民主進程敲響了警鍾。由精英民主走向大眾民主的過程中,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養成人人學習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風貌,實在是大眾民主成敗的關鍵所在。
美國的精英中,對於民主與科學的關係,還是不乏遠見卓識的高人。這次大選過後沒有幾天,著名政治評論家、原哥倫比亞電視網晩間新聞主播 Dan Rather 發文: “Now, More Than Ever, We Must Stand Up for Science!”(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應堅信科學!)該文全麵闡述了科學不僅對國家的軟硬實力有著決定性作用,科學也是民主政冶和民主決策最重要的基礎。文章指出這次總統選舉全麵暴露了國家在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上的失敗。文章進一步指出,要把大選的負麵影響減至最低,科學家和媒體必須連手對大眾進行再教育,在科學的大旗下聯合起來與當政者據理力爭,引領美國重返科技強國之路,真正讓美國再次偉大!全文言簡意賅、寓意深遠,真是一篇發人深省的鼎力之作。
可惜啊,在這個滾滾紅塵之中,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這樣好的文章又有幾人會認真研讀,又道是:“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又誰聽?”
本文曾於12月5日首發於澎湃新聞,今日略作増刪後保存於我的科學網博客空間。
[24]李紅雨的評論 船行險灘的時候,船上的乘客隻能將命運交給掌舵者;船行靜水的時候,乘客隻願欣賞沿途的風景,不會關心如何前行;船行的前方麵臨不測的預期時,每個乘客才會焦躁於船行的方向,更願意傾向於保守的航向,並剝奪掌舵人航向的選擇權。現在的世界更傾向保守化,其實就是群體對於悲觀前景的預測體現。民主化的社會這時候特別容易被所謂的民意所綁架,形成非智的社會構型。通常來說,民主雖然名義上比較冠冕堂皇一些,但是骨子裏其實是個人主義的一種形式,而每個人的私利心總和起來,構成了社會的最大的公約數,可是這裏有個前提,就是社會中每個人是私利而且理性的,因此這種總和的結果應該是穩定的並且平衡的。可惜的是恰恰這些在選舉形式上是不成立,很多大嘴的人多了社會的情懷,放大了社會的悲情,從而綁架了沉默多數人的話語權,導致民意表觀的異變性。反觀類似中國這類的國家,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精英治國的理性能夠保持其政策穩定性,這點在現今爬坡過坎的發展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爬過這個溝坎,也許中國社會才能真正有閑暇和實力細細思考社會公平與法製的切實落實。美國確實第一次麵臨建國以來國際實力的再平衡操作,保守主義隻能讓美國成為美洲的美國。這個世界本來就該形成美國治歐,中國治亞,俄羅斯跨越歐亞的板凳形力量構造,川普主義會讓這種最合理的平衡變得混沌不堪,即喪失立國之本,又丟掉世界的道義責任,從而使得美國不再偉大。美國的精英還是需要把這種保守主義從政策的實施麵上清除出去,2+1共治世界的局麵也許是真正能夠穩定住的世界和平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