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個人資料
正文

耶魯鍾琴奏響肖邦前奏曲“雨滴”

(2025-04-22 22:27:09) 下一個

耶魯鍾琴奏響肖邦前奏曲“雨滴”

耶魯大學的哈克尼斯塔(Harkness Tower)是一座哥特複興式建築,全由獨立的石塊砌築而成,塔高66米垂直感十足,它無疑是校園內最顯著的地標。每次到耶魯我都會去哈克尼斯塔邊駐足觀賞,麵對塔樓的獨特建築風格和精美的石雕,我總覺得塔內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知父莫若女”,女兒一定是看出了我的心思,這次特地按排了參觀哈克尼斯塔的活動。那是我們到達耶魯的第二天,中午之前我們來到塔樓前麵,一位年輕的耶魯學生已經在門口等候。這位小王(黃?)同學是位耶魯本科生,來自南加州。他引導我們進入塔樓,然後沿著旋轉的石梯拾級而上,一邊開始介紹塔內的結構和設施。

小王同學在講述中不斷提到“Carillon”這個單詞,不解其意。直到接近塔頂時,看到上麵有許多口大大小小的青銅大鍾,方才明白Carillon指的這就是著名的耶魯紀念鍾琴。每天中午12:30分耶魯鍾琴都有例行的演奏,當天的演奏者就是這位小王同學,原來他竟然是一位鍾琴演奏家!

鍾琴和鋼琴、風琴在發聲原理、音色和音量上雖有著顯著的區別,但在係統構造和演奏方法上也有不少相似之處。鍾琴和鋼琴、風琴一樣,也擁有一個鍵盤係統。但是這個鍵盤更像是一個控製台,控製台上有很多被稱為“指揮棒”的橡木棍,它取代了鋼琴上的琴鍵。每根指揮棒約六英寸長,直徑一英寸,它們分別通過鋼絲與塔頂部的各個金屬大鍾內的鍾錘聯動。鍾琴演奏者坐在琴凳上,握拳用力壓下某個指揮棒,就可敲擊對應的大鍾發出相應的音符。

整架鍾琴就是木頭、鋼絲和金屬鍾的組合,是純粹的機械結構,它與電磁效應毫無關係,更與數字技術絕緣。從某種角度來看,鍾琴實在是土得掉渣,廿十一世紀的耶魯人還在玩這種東西,怪不得東大的官僚要把美國人稱為鄉巴佬了。不過我覺得鍾琴的結構和音色與耶魯典雅古樸的紛圍非常融洽,也與耶魯大學的辦學理念十分一致—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推進現代化,做這樣的鄉巴佬並不丟臉。

鍾琴演奏時的場景更是獨一無二,非常有趣。鍾琴演奏家必須在琴凳上左右滑動才能對不同位置的指揮棒實施有效的敲擊。由於大鍾的尺寸和重量各不相同,需要敲擊它們的力度相差很大,因而敲擊指揮棒的手法有著很大的差異。低音比高音需要更大的力量,耶魯鍾琴的最大的一口鍾重達十三噸,這個必須借助腳的力量。鍾琴演奏時,一會兒要重擊大鍾的指揮棒,同時輕輕按下小鍾的指揮棒,時而又要重踩踏板,演奏者必須向不同方向擺動四肢,手舞足蹈極富節奏感。鍾琴演奏是音樂和舞蹈的水乳交融,身臨其境令人心醉。這裏有視頻為證。

在上課期間,耶魯鍾琴每天演奏兩次:分別是中午12:30和下午5:30。耶魯鍾琴演奏家協會負責鍾琴的演奏和管理,演奏家協會由耶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人數有二十多位。協會還負責招募和培訓新生,此外協會還會組織國內和國際的交流活動。耶魯演奏家協會完全是一個學生的自治組織,他們經費充足、活力充沛、管理有序,卻沒有黨的領導和政治輔導員的幹涉,厲害國中有些人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當天陪同我們參觀和演奏的小王同學就是耶魯鍾琴演奏協會的成員,他待人真誠有禮,有問必答,知識豐富、條理清晰。特別是在演奏時身心高度投入,把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對人生的自信展露得淋漓盡致!不知是什麽精神支撐著這位年輕的耶魯學子?答案可能就在耶魯塔樓的那些大鍾裏麵:這些鍾上都鐫刻著“為了上帝,為了國家,為了耶魯”的字樣,我想這應該就是耶魯精神的源泉。

那天小王同學演奏的是肖邦降D大調前奏曲《雨滴》(Prelude op.28, no. 15  Frederic Chopin),這是一首情感豐富、極具表現力的樂曲。在樂曲演奏期間,我們逐級順台階而下然後走出了塔樓,抬頭仰望,肖邦《雨滴》的音符似漣漪般地撤播於耶魯校園各處。天空中正飄灑著綿綿春雨,與肖邦樂曲中單調而又持續的低音旋律交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肖邦內心深深的悲傷與憂慮令人窒息,對於危難之際的耶魯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天,耶魯鍾琴奏響肖邦樂曲《雨滴》真的十分及時。耶魯大學與美國許多名校一樣,正處在百年未遇的政治風波之中。就在一天前,Nearly 900 faculty signed a letter calling on University President Maurie McInnis and Provost Scott Strobel to protect academic freedom at Yale。

國破山河在,校園草木深。耶魯浩氣存,敢向惡權斟。我堅信耶魯一定能走出困局、再創輝煌。

鍾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橫批:天下興亡 耶魯有責

 

徐令予  作於康州紐黑文

2025年 4月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