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安第斯高原後的下一天我們去了馬丘比丘。雖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但去馬丘比丘的路卻隻有兩條,一是乘坐觀光火車,另一條是在印加小道上徒步加野營四天三夜。無論釆用何種方式,都有一定限額,進入景區的遊客總數每天不能超過二千五百人,這個世界級的名勝古跡真是牛得不行,不過這對古跡的保護,景區秩序的維持也都有益處。所以要想去的遊客必須盡量提前在網上購買景區的門票和觀光火車票,特別是每年的夏季和聖誕至新年的旺季,更要未雨綢繆,以免向隅。
乘坐列車的遊客一般都是提前一、二天,入住馬丘比丘山腳下的小鎮(熱水鎮),這樣可以黎明時上山,觀賞馬丘比丘的日出,對於要攀登 Huayna-Picchu 的遊客則更為必要,否則時間會有些侷促。但許多遊客對這個小鎮的評價極差,該鎮依仗自已獨特的地理位置,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斬客欺客沒有商量,鎮又小又擠,火車站就在鎮中心,晚上不得安寧。前人的經驗值得注意,我們決定不去那裏過夜,反正坐火車從我們住的小鎮鷗雁台去馬丘比丘也才兩個小時不到,早一點出發就可以了。
那一天,天還蒙蒙亮,我們早早起床。旅館為我們準備好了早歺,裝在盒裏,放在歺廳的桌上,用紗罩蓋好,旁邊還有一張留言條,寫著我倆名字,叮囑我們帶上早歺,並祝旅途愉快。心中一陣感動,走在路上的腳步也輕快不少。幾分鍾就走到了中心廣場,見司機早己守候在那裏,Reynald 總是十分的守時有禮,又是幾分鍾,車抵火車站,他親自引領我們到車站大門,目送我們進入車站月台。
這是一個設在山穀中的小站,設施甚為簡單,沿月台有辦公室、廁所和小商店,幾乎沒有候車室,可能也不需要,本就沒有多少旅客。車站雖小,但管理得井井有條,無票的閑雜人員和小商小販均不得入內,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調度車頭,遞運食品飲料,有序地為發車作著準備,山穀中小站的黎明真是靜悄悄。
去馬丘比丘的觀光列車分三等,我們去時坐的是經濟車廂,回來的是優等級,都非常的舒適幹淨,有氣派。沒有坐過它們的豪華級車廂,不知還能奢侈到什麽程度,不會是金子打牆玉作座吧?很難想像得出來。列車是為旅遊觀光特別設計的,不僅車窗寬闊明亮,而且車頂全是玻璃,列車在峽穀中穿行,從車頂望上去,懸崖峭壁可看得一清二楚,不時還可見到陽光下閃亮的雪山和高原特有的藍天白雲。去馬丘比丘時,一定要坐在列車的左側,因為那條聖穀中的母親河-烏魯幫巴河就一路伴隨在列車的左側,時而奔騰咆哮,一瀉千裏;時而蜿蜒流淌,碧波蕩漾。烏魯幫巴河不息地歡唱著,變換著千態百姿,似乎在取悅走向馬丘比丘的遊客,使得這段幾十公裏的旅途變成一種享受。
列車漸漸地接近馬丘比丘,周圍的植被越來越豐富和有層次感。這點也不難理介,水往低處走,烏魯幫巴河一路向前向下流淌,在接近馬丘比丘時海拔已經降到二千米,這裏的緯度低,靠近赤道,所以山穀中綠樹成蔭,鬱鬱蔥蔥,竟不時可看到一片片的芭蕉林。短短的幾十公裏路程,竟然雪山與芭蕉林共存,山穀與河水一色,真可謂“景點未到已風情萬種,人未下車而心已陶醉”馬丘比丘的名氣真不是吹出來的。
火車直接停靠在小鎮的中心,出站後過橋走幾分鍾到汽車站,大客車一部接一部帶眷客人往山上開。這條上山路九曲十八拐,比蜀道還難走。上、下行的大客車竟然在單行道的陡坡上會車,駕駛員的本事不是一般的高,看得我心驚肉跳。隨著車子的爬升,周圍的景色越發壯麗,一陣陣的驚喜徹底驅逐了心中的恐俱。當最終來到馬丘比丘的麵前,看到妻子臉上由衷而發的喜悅,我覺得一路的擔心和辛苦都祘不了什麽。真的,能和妻子在一起親眼看一看馬丘比丘,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的。
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坐落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馬丘峰和華納峰之間陡峭而狹窄的馬鞍形山脊上,海拔2400米。據考古學家判斷,馬丘比丘是印加王帕查庫提於15世紀中後期建造的離宮,麵積約9萬平方米,與清皇朝所建的避暑山莊有幾分相似[1]。王城中宮殿、神廟、街道和水利設施等一應俱全。16世紀印加帝國被西班牙人滅亡後,帝國許多城市和基礎設施遭受了災難性的破壞和掠奪。神靈保佑,也許因為馬丘比丘地處偏僻,也許因為西班牙軍隊曾在馬丘比丘的前站-鷗雁台經受到印加人激烈的抵抗,總之馬丘比丘躲過了一劫,被遺忘在高山叢林中數百年,躱在深山無人識。
西班牙人佔領和殖民秘魯三百多年,卻一直對身邊躺著的這座遺棄的印加王宮一無所知,直到1911年,美國探險家賓漢姆(耶魯大學教授)在尋找民間傳說的“消失的印加城市”時,因走錯路偶然在荒山野嶺間發現了這個古文明的最後驛站[2]。19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用了整個4月刊介紹了馬丘比丘,從此“養在深宮無人識”的遺址受到了廣泛關注。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保護地,獲此殊榮的景點在全世界極為少有,馬丘比丘被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這裏有幾十噸上百噸的巨石壘成的石牆,粗看這些石頭表麵有些粗糙,堆砌得也很隨意,甚至有些漫不經心;仔細一瞧,發覺處處是天才的設計、精心的挑選、細心的打磨。輕輕地撫摸著印加石牆,心頭湧起微微的共鳴,印加人通過這些石塊似乎在訴說著他們的故事。建築就是由石頭寫成的一部史書,馬丘比丘龐大的古建築遺跡就是凝固了的印加文化。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都是世界上公認的石建築大師,他們自有傲視全球的本錢,但麵對遙遠而陌生的印加人,他們全要禮讓三分。印加人玩石頭有其特獨的風格,石頭在印加人手裏不再是可以隨便剪裁的建材,而是各具靈性的個體。印加人就有這本事,可以讓每塊石頭都張揚其獨特個性,卻又能密切配合組成有機統一的雄偉整體。印加的石頭作品,也許沒有埃及那樣的精準,可能不及希臘的華麗,卻有著難以言傳的神韻。
15.石牆正反兩麵的照片,這些巨石不僅是在正麵的二維平麵上砌合無縫,而且其反麵竟然也是絲毫嵌合,這是三維空間的嚴密配合,技術難度非同一般。
位於馬丘比丘東西二側的梯田是遺跡的另一重要看點,這種梯田具有獨一無二的印加特色:梯田的台階特別高,護牆使用上等石料砌築,做工十分講究。梯田可用來耕種,也美化了景觀,但其真正的作用卻常被人誤介。近年來的大規模係統的研究顯示,這些梯田的主要功能是擔負起整個遺址的結構支撐,用來防止山體滑坡和泥土流失。事實上,整個工程是從建築這些牢固結實的梯田開始的,考古挖掘發現,當時的梯田從山頂一直築到了懸崖邊。而且梯田與引水排水的溝渠同時構建,形成一個完整合理的基礎設施,整個山頂遺跡建築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因而才能經曆幾百年的風雨而雄姿不減當年。印加人不僅是高超的石匠,而且一定具有一支涵蓋水利、力學、氣象和天文等多學科的一流的工程師隊伍。想到這裏不服真的不行。
馬丘比丘的偉大在於罕見的曆史遺跡包圍在絕美的山水之間,這周邊的山既有漓江青山般的秀麗,又有峨眉、青城的雄偉峻峭,山坡植被豐富,山頂白雲繚繞。這裏的曆史文化奇觀與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溶為一體,美得使人心醉。我覺得這位發現馬丘比丘的賓漢姆概括得很好:“我所知的世界上,再沒有地方能和這兒的景色和吸引力相比……這兒有雲霧繚繞的高大雪峰、奔騰咆哮的急流,婀娜多姿的巨大花崗岩壁傲然聳立在數千尺上。”
12.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13.峭壁下日夜奔流的烏魯幫巴河
14.印加石匠製作的石沙發
[1]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宮殿區位於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萬平方米,由正宮、鬆鶴齋、萬壑,始建自1703年。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30公裏。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
[2]美國探險家賓漢姆帶了一個翻譯在秘魯的安第斯聖穀旅行時,在一個小村莊遇到一位農夫,從農夫那裏得知在西北方向的馬丘比丘(比丘是山峰,馬丘比丘即是老山峰的意思)有一群遺跡,農夫以這條信息換得了一個銅幣的報酬。於是賓漢姆就去了馬丘比丘,見有兩戶農家在馬丘比丘東邊梯田的底層區耕種糊口。農家中的一個孩子在隨後的幾天裏領著賓漢姆上了山頂,於是這個世界奇跡最終被揭起了神秘的頭蓋。
[3]馬丘比丘遊覽路線圖:從左下角沿紅線向右走,到達環形路交叉處,可以有兩種選擇,往上作順時鍾環形遊,或向下作逆時鍾環形遊。拍攝晨景順時鍾遊較為合適,拍攝夕照則作逆時鍾遊為宜。爬坡能力極差者應作逆時鍾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