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個人資料
正文

行萬裏路,讀千年史 (4) 土耳其古城艾菲索斯

(2014-03-20 00:27:51) 下一個

 

第五天,遊輪停靠土耳其 Izmir 港口,舒適的旅遊大客車將帶我們去八十多公裏外的古城艾菲索斯。真是陽春三月好時光,車窗外的土耳其田野平整,遼闊,遠處有些不高的丘陵。不僅“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風也綠地中海四周,隻見土地上大片綠油油的農作物,或是整片的桃林,紅色的桃花下還有散養的走地雞,有些來到華北平原的感覺。隻是這裏的農田經營規模要大得多,看得出這裏的農墾條件要好過希臘地區太多。一路也可看到一些斷橋殘垣,導遊說這些全是古羅馬的遺跡,近二千多年過去了,有些小橋和水渠還在使用。


P1-P2) 土耳其 Izmir 的田野春光

P3-P4)艾菲索斯的入口處

古城艾菲索斯對多數遊客,特別是中國遊客,是陌生的。當我們提起地中海,想到的無非是希臘、意大利,加上法國南部、西班牙、葡萄牙,再有就是北非,很少有人會提及地中海東岸的小亞細亞( Asia minus, 即今日土耳其的亞洲部分)。事實上,小亞細亞及其周圍的一些港口城市是東、西文化交流的要衝,對於地中海各個文明的發育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早在公元前十世紀,地中海東海岸的希臘殖民者興建了艾菲索斯,公元前27年,羅馬奧古斯特大帝當政,艾菲索斯被他命名為羅馬西部小亞細亞行省的首府,從此古城越發繁榮,它曾經是地中海世界除了羅馬的最繁華的大都市。可惜公元614年的地震,以及逐年淤塞的港口河道切斷了古城與愛琴海的通道,艾菲索斯漸漸失去了昔日的榮光,“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到公元十五世紀該城徹底被世人所遺忘。

直到1860年,英國、德國、奧地利等國考古學家的新發現和挖掘工作,才使古城艾菲索斯的輝煌重新展現在世人麵前。雖然挖掘麵僅為原址的15%,但目前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古遺址場所,2012年遊客突破一百五十萬人。在這裏可以同時感受到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遺產,有數量驚人的文物供人欣賞和研究。最受遊客注意的是:塞爾蘇斯(Celsus)圖書館、大劇場、港灣大道(Harbour Street)、聖母瑪麗亞小屋。

世界知名的塞爾蘇斯(Celsus)圖書館建於公元135年,是一位總督紀念其父而蓋的。正麵是兩層,內部是3層走廊環繞,在羅馬時期曾擁有1萬2卷藏書,是目前世上保存的最好的古羅馬圖書館建築之一。正門口高處有4座女雕像,分別代表智能、勇氣、知識、美德,原物現保存於維也納艾菲索斯愽物館. 正麵前立牆在上世紀60年代重建時,修舊如舊,盡量恢複原狀。從這華麗、協調、結構精巧的前立牆上,反映出古希臘對羅馬建築的影響。由使用磚,混凝土可以看出在2世紀左右這些建築新材料已在羅馬帝國得到使用。土耳其20新裏拉紙幣上就印有該圖書館的前立牆。

艾菲索斯的大劇場是在希臘殖民時期修建的,在羅馬帝國時代又經多次擴建和重修,最後成了小亞細亞最大的劇場,可容納2萬5千名觀眾。劇場麵對大海,據說當年春夏的黃昏時候,觀眾絡繹進場,座滿了劇場,愛琴海送來了陣陣的涼風,然後號角齊響,好戲就在這裏一一展開。那時的羅馬臣民日子實在是太好過了。

那條港灣大道是連接港口和大劇場的城市主幹道,長半英哩,寬36英尺,大理石的路麵,兩側是柱廊,柱廊後麵是商店。到了晚上還有街燈照明,那可是在公元前400年前!那個年代全世界隻有三個城市有如此先進和富裕,一個是羅馬,一個就是艾菲索斯,全在地中海四周,對此我們還是不得不服的。

艾菲索斯就是聖經上的“以弗所”,使徒聖保羅在第2次小亞細亞傳道之旅時曾在這裏待了兩年。耶穌死後施洗者聖約翰伴著聖母瑪麗亞在此完成約翰福音,當年瑪麗亞所住的小屋於19世紀末以神奇的方式被發現,如今人們在小屋旁的牆縫裏塞滿了寫有心願的小紙條,相信瑪利亞會讓他們的希望實現。艾菲索斯在基督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這裏實際上就是早期基督教向西方傳佈的前進基地。 對於基督信徒、神學研究者,艾菲索斯確是非來不可的地方。

遊畢艾菲索斯,在返回途中,帶我們參觀了一個土耳其地毯製作工場,讓我們仔細觀看了一道道的生產工序,又是請吃請喝,十分熱情。當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最後的指向就是要遊客購買地毯。但做法上還是相當的觀範,絕無冷語惡語相逼,不過購買的遊客也不在少數,商家也該知足的了。

我對遊輪公司組織的艾菲索斯一日遊基本上是滿意的,但有一個疑惑始終揮之不去。我們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跡是: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土耳其的月亮神阿爾忒彌斯神廟、位於地中海的羅得島太陽神銅像、亞曆山大燈塔、希臘奧林匹克的宙斯神像、土耳其國王摩索拉斯陵墓。而其中的月亮神阿爾忒彌斯神廟就在接近艾菲索斯公路邊的山上,離艾菲索斯不足五公裏之距,但旅遊客車捷駛而過,要不是車上的導遊作了介紹,相信多數遊客當會糊裏糊塗與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擦肩而過。很難想像,國際遊輪停靠天津港口,旅遊客車拉了世界各地客人去了十三陵遺址,卻不去八達嶺看看長城。這種按排可能的介釋是阿耳忒彌斯神殿已被徹底毀壞,現存的唯一標記是人們用發掘出的大理石拚成了一根石柱,對一般遊客可能缺乏吸引力,另外上山的交通可能也有諸多的不便。不管怎樣,我與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1]也祘有過一麵之交。

P5-P6)

P7, P8-幸運女神

P9-P10 塞爾蘇斯(Celsus)圖書館

P11 公共廁所

P12

P13 大劇場

P14 建於公元1到6世紀時的別墅,地上與牆上精致的馬賽克磁磚和壁畫,能體會到當時富裕人家的生活型態,好象是二房一廳吧。

P15 聖母瑪麗亞小屋

P16 港灣大道(Harbour Street)

P17 古裝情景劇演出

P18 土耳其地毯

旅行小貼士:

1)艾菲索斯離港口有八十多公裏,租車自助遊不一定合適,還是跟團罷。

2)陽春三月的艾菲索斯已經又幹又熱,這是一個不適合暑期旅行之地。

[1]阿耳忒彌斯神殿(希臘語:Να?ς της Αρτ?μιδος στην ?φεσο)是希臘神話中女神阿爾忒彌斯的神廟(《聖經》翻作亞底米,即羅馬神話的月亮女神狄安娜,故也有資料稱之為狄安娜神廟)。阿耳忒彌斯神殿是古希臘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規模超過了雅典衛城的帕台農神廟,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興建的建築之一。它以建築風格的壯麗輝煌和規模巨大而躋身於“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列。神廟位於希臘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城鎮艾菲索斯(今土耳其塞爾丘克附近)。公元前7世紀,原地舊有的建築毀於洪水。大約於公元前550年由呂底亞王國的克羅索斯發動重建,大約一百餘年後在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時完成。在建成後的近200年時間裏,它巍然屹立在艾菲索斯東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著摩肩接踵前來朝覲的人們,它很快成為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希臘移民城邦的香客們最為向往的聖殿。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廟被希臘人黑若斯達特斯縱火焚毀。傳說亞曆山大大帝誕生於神廟被毀的同一天。公元前323年,神廟開始重建,規模超過以前,長425英尺長,寬230英尺,有126根高60英尺的大理石柱。重建後的神廟矗立了大約六百年。公元246年,神廟被哥特人損壞,之後是否曾重建或重修尚不清楚,公元5世紀初葉,艾菲索斯為東羅馬帝國所占領,奧德修斯二世將神殿視為異教徒的聚集場所,下令徹底拆毀。1869年考古學家約翰·特陶·伍德發現了阿爾忒彌斯神廟遺址,發掘工作一直持續到了1874年。今日的阿爾忒彌斯神廟舊址處,人們用發掘出的大理石拚成了一根石柱作為標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