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戰役的戰略地位
密支那為緬北重鎮,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地處緬甸縱貫鐵路的終點,成為水陸交通樞紐,南連八莫,西通孟拱,北達孫布拉蚌和葡萄;東麵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東延百裏,便到騰衝。伊洛瓦底江經密支那城東折而向南,流向八莫。周圍多山,標高皆在500至1000米左右。城區西北是一個地形略有起伏的小平原(縱橫各達11公裏),遍地是叢林。鐵路自南向北穿城而過,從日軍兵營和射擊場折向西行。在西、北各有飛機場一座,西飛機場仍可使用,北飛機場及擬建中的東飛機場則需再加整建方能使用。
緬甸日軍十分重視密支那的戰略地位,從1943年夏季開始即以第18師團第114聯隊駐守密支那及其附近地區。密支那戰鬥開始前,日軍防守密支那的兵力為:第114聯隊第1大隊的1個步兵中隊、1個步兵小隊、機槍中隊的1個小隊、大隊炮1個分隊,第2大隊的1個步兵中隊,聯隊炮中隊的半部(野炮1門、速射炮2門),通信隊主力,機場守備隊及憲兵隊,共約1200餘人。其第1大隊主力配屬給第56師團;第2大隊主力部署於瓦紮一帶,對西警戒;第3大隊部署於潘丁附近。
密支那戰役指揮係統
1944年5月23日,史迪威偕新1軍軍長鄭洞國、新30師師長胡素、第50師師長潘裕昆、總部參謀長柏特諾來到密支那調整指揮係統。由柏特諾代表史迪威在密支那設中國駐印軍戰鬥指揮所,執行指揮;由麥克姆任戰地指揮官,統率在密支那的各部隊;以亨特任第5307團指揮官。在密支那的中國軍隊分別由胡素、潘裕昆統率。
密支那戰役的意義
密支那戰役的勝利,使盟軍獲得戰場主動權,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中國西南戰略形式的得到根本改觀,抗日大後方有了穩定性。危險的駝峰航線,載入史冊,空軍可以從密支那上空,繞過喜馬拉雅山,安全便捷的飛往中國飛往昆明和重慶。被阻斷的中印公路和滇緬公路連通,指日可待。
下麵這些照片是美軍隨軍記者BOECKLEN拍攝於密支那戰役期間
史迪威在休息
新30師師長胡素
胡素和史迪威在交談
史迪威和30師指揮部人員
史迪威和第50師師長潘裕昆及美軍突擊隊隊長KAPLINGER
史迪威和第50師師長潘裕昆研究作戰計劃
史迪威和第50師師長潘裕昆及美軍聯絡官RICHARD YOUNG
史迪威和突擊隊員們交談
新22師副師長李濤代表師長廖耀湘向一起作戰的美軍突擊隊致敬
戰役結束後抓獲的日軍俘虜
美軍在向日軍隨軍朝鮮籍慰安婦KIM詢問
日軍隨軍朝鮮籍慰安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