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郭世佑: 曆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文化哲學專業博導,曆史學科籌備負責人,同時兼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博導。
正文

教育缺失與綜合國力的憂思

(2013-10-01 13:31:44) 下一個
教育缺失與綜合國力的憂思




內容提要

教育、司法、醫療,我們國家這些職業是最沒有麵子的。

無論是富商還是當官的,為什麽他們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去?送到美國去?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層麵我們都是缺失的。

《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方麵很簡單,強調八個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如果你想毀掉你的孩子,你就溺愛他,你就把他當成太陽捧起來。

美國人的家教幾乎與讀書、學習、成績、升學無關,而是注重做人、品德、修養,培育一個未來公民的習慣。

芬蘭對教育非常重視,十七世紀就有法律規定,孩子在7歲之前,父母可以把孩子托給學前班,但家庭教育的環節包括給孩子讀書讀報,別人不能取代。

如果體製不變,好人都容易變成魔鬼!真是賴活還不如好死!但我不鼓勵大家死啊,父母養你們不容易。

官大一級壓死人,任命製下的學校管理複製了官衙製度。統一的教材與考試,還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很有害啊。那麽多虛假的檢查、評比活動侵犯了校園的寧靜。

分數至上的教育評價體係,對教師、學生帶來的鉗製太大了,老師和學生都沒有選擇、想象的空間。

我們要本著憲法原則,審慎地啟動政治體製改革,隻有這樣才有可能製定我們國家強大的根本,那就是合理的國民教育計劃,減輕學校教育的煎熬和壓力。

要追問說假話能占便宜的現象,說真話應該從黨政官員、校長與教師開始,隻有這樣中國的教育才能有希望。

讓學生知道真相,思考才有意義;讓國民知道真相,國家才會安全。

中國政法大學郭世佑教授:

談教育很傷感沒麵子太累

對於教育的問題我不願意談,因為教育使我們沒麵子,談教育很傷感。在西方國家,有幾個最有麵子的職業,包括教育、司法、醫療,但在我們國家這些職業是最沒有麵子的。

在高校教了三四十年書,我感覺年齡大了,改行是來不急了。不然,我真的想改行,沒麵子也太累。我再說明一點,我自己讀的書很少,講這個題目還是有些難度的。隻能根據我們對職業的感受,說點真話,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教育問題,我們國家淵源流長,我們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語言,直到今天還滋潤著我們的生命和血液,我們的古人很重視教育。

學術界一般認為,人和禽獸的差別有三個方麵,第一是情感,第二是語言,第三是教育。後來發現,動物也有語言,隻是你聽不懂,並不等於沒有。動物也有情感,動物對孩子的關愛有時很感動人,我到青島農業大學去參觀,了解到很多的故事,我還做過筆記,人類可能還不如它們。而且,動物保護孩子還很有智慧。動物也是有教育的,這個教育當然是廣義的。但人類除了生存還有文化,文化就有傳承、教化功能,這方麵就是人類的專利了。

《孟子》講過,如果隻是吃飽飯,穿暖衣服,住房住的舒服,沒有教化,那跟禽獸差不多。“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後麵這五句話,就是五倫。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這是人類才有的。人類存在這些規則,這些差別,就要靠教化。

《孟子》說的“教以人倫”,人倫,乃人類專利,禽獸有無“獸倫”,恐怕還是未知數。

《荀子》也講過,水火它有氣但沒有生命,草木它有生命但是它不知,沒有知覺的知。禽獸有知但是沒有義。人有情,源於哪裏?靠教育,靠教化。

《荀子》提出: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樹穀就是稻穀,收割。意思是,(做)一年的打算,沒有趕得上種植莊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沒有趕得上栽種樹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沒有比得上培養人才的。

柏拉圖講,與其不知教育,還不如不生。為什麽?因為無知是不幸的根源。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既然人和禽獸的差別就是教育,如果不教育,“教以人倫”,人還能成其為人嗎?這是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出發點。

我的想法是,不管我們的學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門,包括教育部,每年評出了多少精品教程、課程,每年評出了多少名師,為什麽我們的老百姓,包括我們的教師自己作為教育者,包括學生,都對我們的教育不滿意?盡管不滿意,每年有關部門還要繼續評下去,他們評下去到底想達到什麽目的?想解決什麽問題?為什麽千方百計,包括官僚富商們,他們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去?送到美國去?這是第一個我想講的話題。

愛孩子的方式目的有差別

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層麵我們都是缺失的。

從家庭教育來看,因為家長、家庭差別很大,所以很難統一來歸納它。前兩天,有一位湖北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民辦學校專門招收留守學生,就是父母在外麵打工的孩子。這個副校長給我提供一些信息,說他很感慨也很焦慮,很多留守兒童沒有什麽家教,爺爺奶奶管不住。他們很調皮,很小就交給了寄宿學校。有的孩子盡管很聰明,成績也特別好,但是他老打架。為什麽?因為隻有打架,老師才會去找家長,家長才會給他打電話。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他要打架。我們在座的,如果有孩子流落在老家,可以多打打電話。

廣州我的一個學生給我提供了一個資料。他說,一個父親帶著4歲的孩子去超市裏買東西,那孩子推著個購物車,稍微把父親的路攔了一下,這個父親給4歲的兒子揚手就是一個耳光,這也是家教?它肯定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家教的狀態我還在懷疑,到底是有還是無?如果有的話,可能還要進行分類,有三個現象值得注意。

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愛孩子一般沒什麽問題,除非個別人的心理有毛病。但是愛的方式,愛的目的是什麽?有很大差別。有的人為了養老有依靠,覺得生一個不夠,要多生幾個。但有的人會把美好的童年送給孩子,保護孩子;有的人肆意摧殘孩子的童年。在愛孩子的具體過程中,有的愛的太細,什麽都管,如全職保姆。有的愛的太粗,不太管,把家長會交給別人去開,如果我是這個家庭的孩子,這種行為會對我帶來傷害,我寧願逃離這個學校不讀書。因為,沒有家長,我在同學們麵前不平等,我沒有麵子。

何謂“家教”?家庭教育,本來就是我們父輩包括外婆、外公、奶奶、爺爺、還有其他舅舅、阿姨、共同來對晚輩的一種表率。現在變成了什麽?變成大學生到家庭來輔導功課的一種有償服務。“家教”這個詞的內容已經變了,這個詞的變遷,既記載著社會的進步,也折射出應試教育的強勢與家長角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商業化。自古以來,家庭教育其實很受重視,無論是耕讀傳家也好,還是沒文化或者沒錢的人家,多多少少都有家教方麵的內容。耕讀傳家,知書達禮。家庭貧苦的人家也會羨慕別人讀書、識字,不會嘲笑別人,不會以無知為榮。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課本,我們的老師,把舊社會醜化的太過分了。曆史在嘲笑我們。

我們提倡“八德”,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中山先生發明了中山裝,它有四個口袋,裏麵裝著“禮義廉恥”四個字。《曾國藩》我們都在學它,領導們也在學它。有一屆中央政治局還把唐浩明的小說《曾國藩》人手一冊。我想《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方麵就很簡單,強調八個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

早就是早起,掃是掃地,早晨起來掃地勞動。考是拜祖先,寶是處理好鄰居的關係,跟鄰居打招呼,把鄰居當寶貝。書,就是讀書。蔬是種蔬菜,摘蔬菜。養魚養豬,其實就是勞動,還有教人禮貌,不一定鑽研高深的學問,就是作一個本分樸實的勞動者,自食其力,能知好歹,有敬畏之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第一個明是動詞,要廣大光鮮的道德,親民在這裏是新民,同老百姓一同進步。止於至善,善是達到最終的目的和境界。

《八目》說的是讀書人,八個詞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它是以修身為原點,“平”什麽?平天下。修身是關鍵。

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把孩子捧成太陽,這是不行的,這很危險。我的想法就是,如果你想毀掉你的孩子,你就溺愛他,你就把他當成太陽捧起來,他要什麽你就給他什麽,毀掉他就會容易。等他長大以後,他會抱怨你。

美國家庭教育有12條法則

國外流傳著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內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畢伯庫曾對1300多位稱職的父母做了調查研究,他歸納出了要成為稱職的父母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麵:1.喜歡且經常與孩子接近,愛而有度,嚴而有格;2.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樂於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困難;3.善於與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4.家庭要有明確的“公約”,使孩子有規可循;5.尊重孩子的愛好;6.按照孩子的水平,給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7.致力於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

下麵我談談美國家庭教育的12條法則。

第一個法則是歸屬,要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不光是不離婚,還不能每天吵架。在中國,畸形家庭比較多,父母哪怕不吵架,不說話搞冷戰的不少。

第二個法則是希望,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而不是你考不上重點中學你就完蛋,你就沒有前途。

第三個法則是力量,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你在孩子麵前逞能算什麽本事?孩子本身就是個弱者。

第四個法則是管理,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中國很多家長,隻有孩子成績好,什麽都可以不管,甚至嫖娼也沒問題。

第五個法則是傾聽,盡量讓孩子在家裏有發言權。很多家長缺乏同孩子平等對話和耐心。

第六個法則是榜樣,你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第七個法則是求同存異,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孩子世界的看法,有時候會啟發你,我們千萬別低估了。

第八個法則是要慎罰,謹慎行使懲罰孩子的權力。因為懲罰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報複心理。

我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就曾經遇到過。她在小學六年級時,最後一節課是語文課。我女兒插嘴回答問題,惹怒了女老師,她走到我女兒的桌前,把書包裏的東西全部扔到地上,讓她放學的時候才撿。這也是教育?會怎樣傷害到我們的孩子?這個學校還是在杭州,那別的地方會怎樣懲罰孩子?隻有無能的老師才會懲罰孩子!

第九個法則是行為的分析,孩子做了壞事,你要跟他分析,這種行為的危害是什麽?如果你不告訴他,這會成為一個習慣。如果孩子打架贏了,家長還表揚他“男子漢”,孩子就會經常犯錯誤。這個“Idea”很重要,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一個人的命運,我們千萬別小看一些小事情。

第十個法則是結構。要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第十一個法則是距離,要適當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習慣。但這個距離不是心理距離,心理不應該有任何距離,隻是物理意義的距離。

第十二個法則是“四何”,在任何情況下,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幹何事以及何時回家。很多家長很忙,顧不上管孩子,那你結婚的時候你怎麽不委托別人?

美國人的家教幾乎與讀書、學習、成績、升學無關,而是注重做人、品德、修養的培育,一個未來公民的習慣。包括對道德和法律邊界的掌握,這是在美國。我們再看看鄰國日本。

不要讓孩子拚命去考試

現在有很多人很討厭日本,但它比你強知道嗎?強在哪裏?首先就是教育。國際權威機構表明,最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和製度保障,日本排在第一位。日本文部省頒布的《家庭教育手冊》,通俗易懂,而且還有一定的深度,當然還有針對性。我不知道《家庭教育手冊》翻譯成中文沒有?如果沒有,我們下半年爭取把版權申請過來,讓中國的家長學習一下。

《家庭教育手冊》告訴家長,通過調查研究,孩子最大的願望不是考重點中學,而是想讓家人愉快的過日子。不珍惜自己,你也不會珍惜孩子。家長在忙什麽?要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兒所的時間,去調整你身心和健康。你不要把開家長會作為一個負擔。家長會我再忙我都會去。

不要以為養育孩子隻是母親的事。全家人一起吃飯,一起交流各自的情況,這很重要,有很多的心理狀態,包括親和力、歸屬感、安全感等,在交流中才能獲得。不要讓孩子拚命去考試,好象他一個人在孤軍奮戰,孩子考砸了你就罵他打他,或者不理他威脅他。父母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

芬蘭是小國,沒有什麽資源。他們為了自己富強,找到民族的尊嚴,憑什麽?就憑教育。1897年,英國作家崔迪在《行過芬蘭》一書中就斷言,“出眾的教育製度,將會確保芬蘭前程似錦。芬蘭國家的未來,就仰仗它的教育製度。”芬蘭對教育非常重視,十七世紀就有法律規定,孩子在7歲之前,父母可以把孩子托給我們所說的托兒所或者學前班,但是家庭教育環節包括給孩子讀書讀報的環節,別人不能取代。

我們現在在教育理念上確實存在扭曲。我們學校的服務對象,不是全體學生,它隻服務於少部分學生,甚至個別學生,為了他們能考上重點學校,如誰能考上杭一中杭二中。現在有人還把杭二中排在杭一中前麵,因為杭一中不布置家庭作業,家長不放心。杭一中是百年老校啊。杭一中培養出來的人,可圈可點,有些還可以成為大師。我們現在很多的大師都是假大師,沒有真正的大師。我們教育生活的常態,不是讀書不是閱讀而是考試,這是有毛病的。我們培養的主要目標就是聽話和考試機器,非常可怕。像芬蘭,他們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數差距是全世界最小的,同步前進。

我們的學校教育背離了公平原則。為什麽擇校的風氣屢禁不止?不僅僅是家長或者是哪個學校的問題,是我們所謂的教育體係出了問題。首先政府對所謂好的學校的投入政策的傾斜是很大的。他們的校園建設的像賓館一樣,北京110中學,我的孩子就在那裏上過一年高中。我看過,4個人一間房,條件非常好。我的朋友是人大附中的副校長,他很累,每年這個時候求他的人很多,他們掌握了很多資源很多信息。這些擇校學生裏,貧民子弟有幾個?

老師學生自殺現象值得關注

中國教育對健康與人性的摧殘很嚴重。學生成績考的不好,還怕別人不知道,還把成績貼出來羞辱孩子,並且還體罰學生。

我們看看運動員。現在不是正舉辦奧運會嗎?我們的90後小將在倫敦競技奪金,奪一塊就落淚,盡管有掌聲還有很多獎金等著他。但是,昔日冠軍賣金牌,當搓澡工,還有一個河北的在街上賣藝乞討,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得到體操冠軍的人,也在街上乞討。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我們的體製是,從少年開始選拔有運動天賦的人去接受專業訓練。少年時期就進入專業體校,到了大學年齡,還在參加訓練。比賽完了,身體不行了,就退休了,自謀生計。他們的文化程度其實就是初中水平,包括這個孩子,他盡管參加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還拿了冠軍,他其實是冒牌的,他是頂替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的名額參加的,有些東西不太光彩。你看美國,人家的奧運會隊員80%以上都是從大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他們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文化一點都不會少。而且都要達到本科學曆,像籃球王子喬丹,就是從大學生裏找出來的,大學畢業之後再接受專業訓練,做職業隊員。這和中國相差多遠?河北館陶一中高三老師趙鵬自殺了,今年還有一些學生自殺,這種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我們說一下勞動強度與待遇,包括工資。盡管那個學校是縣裏最好的學校,高三老師比公務員待遇差不多了,突然降低500元,他的生計就會受到威脅,他還要養家糊口。學校下達給了他高考指標,他很難達到,他就在4月自殺了。很多人說他意誌不夠,但意誌夠又如何?如果體製不變,好人都容易變成魔鬼!真是賴活還不如好死!但我不鼓勵大家死啊,父母養你們不容易。如果我是他,我也可能這樣選擇。工作這麽累,工資又這麽低,又沒麵子,養家糊口都不夠。湘潭縣有個出租司機說,晚上12點左右還打車的就是兩種人,一種是做性生意的,還有一種就是教師。老師們收入比較低,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他們就在課堂上少講,把該講的內容留著去搞家教,這個供需關係就容易平衡了。家長有錢的太多了。教育部門也發現了,就不準搞家教,那不搞家教怎麽辦?可以參加搞培訓。我的體會是,中國的國情之一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講那麽多思想政治課沒有用

曆史變成勝利者的宣傳,誰在台上誰就有他喜歡的曆史,就有他喜歡的曆史規矩。就像我們的湖南老鄉毛主席,他喜歡讀曆史書,他喜歡靠曆史故事來發起運動,那就糟糕了。

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學生教養凋零,包括禮貌、言談舉止都會成問題,培養了一些極端的自私的人。我們有些學生有文憑沒有文化。甚至碩士生、博士生,他們不太會寫信,或者不會接電話,特別不懂禮貌。為什麽別的國家的孩子,哪怕是台灣地區的孩子,他們那麽講禮貌?有教養?他們的禮貌不是裝出來的,就是他們的習慣。包括我們的一些學生,他們不知道天高地厚,因為沒有人教他應該怎麽做。

我有個學生在湖南工作,“什麽時候到長沙,請您吃飯”。我就說家母病重,我提前回來了,這是前兩年的事情。他馬上回個短信說,“伯母病了,我很忙,沒有時間看她,很抱歉。”他管我的母親叫“伯母”!我不是計較,因為跟那些不懂禮貌的比,他還算好的。我擔心什麽?他對我的母親這麽亂叫,我擔心他有一天會管他領導的母親叫做“伯母”,人家會說郭教授沒有教好學生!作為教師的理念,我們的一切職業行為都是怎麽樣讓我們的孩子順利走向社會,隻有這樣他們才會有競爭力。而且在智慧和先知的層麵上,我們要培養我們的孩子在關鍵時候對一個問題判斷的準確性和速度。如果有這種判斷力,我想他和別人競爭問題也不怕了。有多少老師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我心裏還沒有數。

剛才我們講的是基礎教育。大學教育,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中學應試教育的療養院。因為中學讀書太辛苦,到了大學沒那麽多課,也沒那麽多考試了,比較自由,那就睡覺,玩電腦。實際上就是在玩,學習和管理的強度明顯減少。因為,老師們都很善良,現在打100分找工作都比較難,那何必打50分、60分呢?我們現在把學校都變成慈善機構了。我經常提醒我的孩子,哪怕你打了80分、90分,都不要驕傲,你去麵試一次之後再說。

政法大學曾經學生管我要分,我很不客氣地一概拒絕。題目那麽容易,連王陽明都不知道,還上文科大學?有的學生敢寫,王陽明有個“陽”字,就說他是陰陽五行學派的偉大詩人!一個簡單的考試,你來要分?那以後國家人民把法律權力交給你,你會幹什麽壞事?

電視媒體的打打殺殺與色情、商業化對我們的孩子汙染很大,電視裏麵頻繁的殺來殺去,宮廷廝殺、武打仇殺、革命槍殺,多少人殺國民黨?一邊喊兄弟手足之情,一邊還不斷地演這些東西,可以演但是應該適可而止。現在是和平建設時期,我們要往前看,不能老往後看。不能一切為了收視率。

課堂與社會脫節,我們課堂上講了那麽多思想政治課,效果怎樣?到社會上馬上抵消了。

中華民族已到了最危險時候

孩子教育缺失的根源在哪裏?我先談談我職業的感受:

1、無論是一般院校,還是重點院校,文科生博士論文寫得語句不通出現錯別字已是常態,包括北京的大學。十餘年來,我一直在驚歎中國高等教育質量還有滑坡的餘地。

2、就母語文化與民族文化傳承而言,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應當注意。

在我看來,根源首先在於教育自主性與獨立性的缺失。官大一級壓死人,任命製下的學校管理複製了官衙製度。統一的教材與考試,還有統一的標準答案,非常有害。而且有那麽多虛假的檢查、評比、應急活動侵犯了校園的寧靜。

第二,教育的產業化與世俗功利主義接軌,到處都要錢。

第三,沒有好好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我們醜化我們傳統教育的精華,包括蒙學教材的熏陶。我們現在捧起的是沉渣,科舉變種了,我們把高考把應試教育抬的這麽牛,造勢造的那麽響。他們都不懂,古代“狀元”全國隻有一個。而且3年才考一次。縣裏怎麽會有狀元?這兩天,恩施市南豐縣的一個中學生,他的高考理科分數是600多分,是恩施地區的第一名,也叫他“狀元”。當然孩子是無辜的。

第四,曆次政治運動與九年義務製教育的形式主義。包括《孟子》、《荀子》這些書,我要給孩子補課。笛卡兒說過,“在知識的鏈條中,粗實的環節具有決定性的地位”。我們作為大學教師,哪怕我們全力以赴教育孩子,你都常常教不好,因為他們的基礎不行,他們隻是考試機器,想改造他們太難,他們還想改造你呢。

第五,分數至上的教育評價體係,給教師、學生帶來的鉗製太大了,老師和學生都沒有選擇、想象的空間。大學盡管不是以分數至上,但是它的功課管理模式很糟糕,教育部要反思。老師填表,老是按照功課的模式,填表、管理、量化,他們很省事。老師寫書的時間多於教書的時間,這樣的功課管理模式,會誤導教師們不要關心學生,不要把重點放在教學上麵,你就放在寫文章跑課題上麵。另外,中小學教師的生存狀態值得我們關注,不光是工作熱情減退,創造性減退,像趙鵬老師這樣,他有追求才會這樣難受,他才會覺得走投無路。還有,這種生活狀態你怎麽吸引優秀的孩子們考師範學校,當未來教師的後備軍?20年、50年、80年以後,中國的教育又會怎麽樣?還有,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大學,包括練習、討論與教師批改、答疑環節,我們都省略虛化了。孩子們不知道應該怎麽動手,怎麽寫論文,怎麽做演講,一些概念都沒搞清楚。

公務員考試最吃香很不正常

我的期待和建議:

奧運會的金牌數並不代表綜合國力,教育的質量卻決定著綜合國力與國家形象。

首先,要重視教育危機,尋找根源。家長、學校與社會,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與上級領導部門要主動承擔責任,我們的教育已經到了何種地步,而不是互相推卸責任。很多人都說國家太大,管理很難。這句話成立嗎?如果成立,那就把這個國家分成幾個國家,或者推行選舉製。你覺得很難,就讓覺得不難的人通過選舉製進行管理。如果不成立,那就要想辦法。說來說去,主要還是權力部門的問題,任命製、行政幹預、評價體係都是他們製定的,這個必須改變,否則以後更加挨罵。

第二,通過體製的力量,改善教育的外部環境,清除障礙與噪音。首先我們要本著憲法原則,審慎地啟動政治體製改革,隻有這樣才有可能製定我們國家強大的根本,那就是國民教育計劃,減輕學校教育的煎熬和壓力。我們應該重新設計社會教育,就是公民社會的教化。改善外部環境的第二點,我們要加強教育立法,規定教育能做什麽,該做什麽,還有教育向誰負責?公民教育、課程設置、教參編寫、課堂講授、師生互動這些需要改變,否則我們國家要想長治久安,那就難了!你不改肯定危險。

第三,我們要打擊權力貪腐,增加教育投入,實行行業之間的顯性競爭,大幅度提高各級教師待遇。每個地方的教師待遇那麽低,市長你在幹什麽?包括九年義務製教育,它到底怎麽樣,否則你還讓誰去搞希望工程呢?轉嫁負擔,我們口頭上喊,“再窮不能窮學校”。其實口號喊的越凶,那個地方就越缺什麽,這是我們國家的秘密。

我們發展國家經濟不是有很多錢,財政都用不完嗎?錢到哪裏去了?現在什麽職業最吃香?考上公務員最吃香。在美國,3%大學生願意報考公務員,在法國5.3%,新加坡隻有2%。在日本,就業傾向公務員排在榜單第53位;在英國,公務員甚至進入20大厭惡職業榜。而我們可愛的中國,76.4%的大學生願意報考公務員。

第四,我經常強調,我們要追問說假話能占便宜的現象,說真話要從黨政官員、校長與教師開始,隻有這樣中國的教育才能有希望。

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在課本上

我們要加強貨真價實的通識教育,回歸教育本位。

我們看看哈佛、耶魯他們的教學改革,我們在學什麽?藝術是非常個性化的東西,自然科學當然不同,結果是可以假設的,過程是可以驗證的,而且驗證的結果是可以重複的。群眾、階級、政黨、領袖這四者的關係現在比較清楚了,別把領袖搞的很牛,還唱紅歌,把黨當成媽媽,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到底誰是誰的媽媽?人民和黨的關係別亂唱。到底誰養活了誰?鄧小平隻是說他是人民的兒子,那為什麽他領導的黨又變成媽媽了?這不是亂倫嗎?有些語文課程上還有階級鬥爭的內容,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在課本上,到底讓我們的孩子學些什麽?別琢磨我們的孩子了,他們的承受能力有限,他們想象的空間不能受到這樣的創傷。

還有,我們要改變學校的衙門設置體係,還學生主導地位,辦好家庭學校。

很多人討厭考試製度。我的觀點不一樣,考試製度本身沒有罪惡,關鍵是你考什麽,怎麽考。考試製度要取消,那公平就更糟糕了。農村的孩子更進不去北大清華了,中國政法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農村的孩子就越來越少。

我送大家幾句話,既是對上麵一些還沒有來得及展開的話做一些提煉,也是對我自己這幾十年來的工作做一些總結。

人口很少,卻很重視教育的猶太人,他們始終是我們的榜樣。還有,芬蘭人、美國人、日本人、德國人,看看這些國家是怎麽重視教育的。如果美國的教育質量不比我們過硬,為什麽有那麽多黨政官人、富人、藝人都千方百計把子女送到美國去接受教育,甘當等外人,躲避“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學習?

猶太人在美國占人口2%到3%,但是全國最有影響力的人猶太人占了一半,猶太人不僅控製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控製了世界經濟命脈。從1901年到2001年,百年內產生6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猶太人占了128位,占總獲獎人數的19.84%,尤其是經濟學獲獎者中猶太人占36.84%。中國是人口大國,你具有那麽多品牌又怎麽樣?

第二句話是對家長說的。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即使不是隨心所欲,也是未經孩子同意的強製行為。你除了善待孩子,還能做什麽?父母有義務把孩子作為性愛的善果,卻無權把孩子作為性愛的惡果。父母固然擁有離婚的私權,但既然孩子能開口說話了,那你們就要跟他協商。如果把孩子的存在當做離婚的砝碼,或打擊罪犯的武器,這樣的父母不僅是自私的,而且是違背人性的。

第三句話:孩子沒有責任和義務為父親或母親的人生理想償還什麽(有的還承載著爺爺和奶奶的理想,爺爺讀曆史係沒讀成,一定要孫子去讀),卻有責任和義務做一個既能報效家庭,也不傷害社會、國家和人類的合格公民。

第四句話,我想對老師、家長、學校說,學生不是學習的奴隸,而是學習的主人,請尊重他們。學生不是考試的機器,而是情感豐富和思維活躍的新一代,請善待他們。

第五句話,教師在培養優秀學生之前,想想你年輕的時候能考北大清華嗎?你自己優秀過嗎?你準備好了嗎?

第六句話,教師的未來已基本定型,但是學生的未來卻無遠弗屆。

第七句話:讓學生知道真相,思考才有意義;讓國民知道真相,國家才會安全。

最後,我再為大家介紹幾本書:

陳之華:《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8

【美】常春藤親子教育研究中心《給中國家長的27個提醒》,中譯本,新時代出版社,2011.11

【台灣】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台北時報出版社,2005.5

在座的各位,無論你是做家長或者做教師,或者有親友在讀書。我們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了一個什麽樣的環境,我們用什麽樣的言語和我們的行動來為他們的成長少施加壓力,為他們多提供一點想象力和生活的空間,還他們一個童年的快樂?值得我們思考!我說的不一定對,請各位指教,謝謝。

與聽眾交流

提問:南科大在兩年前已經成立了,今年算是正式招生了。我想請教郭老師,您如何看待南科大首先在中國教育改革走這麽一條路,深圳市民知道,南科大改革遇到了很多阻力。首先是它堅持自主招生,自主辦學。

郭世佑:我向朱校長這樣的教育家表示敬佩,盡管路還挺遠,他能夠闖的這種精神,這麽敬業讓我表示敬佩,同時也充滿期待。南科大我想它不一定敗,哪怕失敗,雖敗尤榮,我們對它是期待的。

提問: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小孩入不了公辦學校。如果說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在教育質量上有差別的話,你認為這個教育雙軌製是教育的缺失嗎。第二,父母供兒女上大學,可是這些兒女常常寫不出一封信給爸爸媽媽,文字不通順,請問這是教育的缺失嗎?

郭世佑:用100個字、200個字就可以寫好信,但是大學生還寫不通順?這是個問題。民辦學校的存在是不是教育的缺失?我覺得不是。恰恰是民辦學校的存在,它可以推進公辦學校的改革,至少會增加它自己的競爭力。通過民辦學校的活力,才能衝擊一下公辦學校的惰性。我們的公辦學校也許是最後一口大鍋飯,可能需要打破。

提問:學校政治老師、曆史老師、黨史老師在多大程度上說假話?第二,我們現在的政治教育和社會情況嚴重脫節,我們政府也能看到這些,為什麽政府還要這麽做?

郭世佑:政治、曆史、黨史老師在多大程度上說假話而不是說真話?可能因人而宜,對於教材我也沒有仔細看。前不久,江澤民同誌為《簡明中國曆史讀本》作序,人民日報頭版登了,他強調曆史的閱讀,以及對曆史經驗規律的總結。當時,微博上有朋友問我怎麽看,我就發了一條,我的意思是,關鍵可能不在於對曆史重不重視,重視它的人太多了。關鍵是你對曆史的態度是什麽?你重視哪一段曆史?還是重視全部的曆史?包括你自己的曆史。還有,你對曆史到底持一種什麽心態?有沒有一些原則?如果你隻是選擇性的求真,這種片麵的求真那還不是求真,那是傷害。第二個問題,未必每個政府官員能像我們這樣看的比較清楚,對自己的毛病優勢看的很清楚。有的人可能就是一種習慣,有一種維持會的心態,不出事就可以了,十八大以後再說,或者十九大以後再說。這絕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都已經這樣了,還能維持下去嗎?越是這樣,我們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長痛不如短痛,怕什麽,你還有那麽多槍呢?

提問:西方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差別在哪裏?從美國槍殺事件中是否可以看出中國教育好的一麵?社會相對安全的一麵?

郭世佑:美國校園槍殺案已經發生很多次了,在美國教育裏這不是主流問題,我們今天講的是主流性問題。當然,拿我們的某些優點和別人的某些缺點比,肯定會比較出來一些差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