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城頭上看到一則新聞,《柳葉刀》雜誌發表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牛津大學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智力水平大幅下降……證實了此前關於冠狀病毒持久症狀的資料:特別是以及注意力集中和單詞選擇的問題。”
我的大腦最近也經常迷糊,雖然沒有感染病毒,我懷疑是疫苗惹的禍,畢竟不是滅活的。打剛打完的那兩天,並沒有什麽頭疼腦熱的反應,一度懷疑是不是打了空針、劑量不夠,或者自身免疫係統傻掉了。根據最新研究結果強行對號入座的話,至少確定了我打的疫苗是真的,有效的,免疫係統得到了加強,腦子瓦特了。
剛打完疫苗那天,我下午正常給中文學校的孩子們上網課,準備做一個識字遊戲。遊戲的玩法是,先把多個生字卡片擺開,請同學們默記內容和順序;然後閉眼,老師把部分卡片或拿走或調換或打亂順序,看誰能恢複原樣。
一遍認讀完了以後,準備洗牌時,我覺得閉眼太傳統,沒有科技含量,讓大家關上鏡頭不就行了。孩子們很聽話,一個接一個從屏幕上消失,順便把聲音也關了,網上安靜了下來,等著我整理。
忽然有個誠實的孩子發聲了:“老師,我們還是看得見您。”我一抬眼,屏幕上就我自己一張大臉,低著頭嘟著嘴,手邊一堆字卡。緊接著,有一個聰明孩子也發聲了,“也許您應該關了自己的鏡頭。”我當時瞬間感覺,好像諜戰片裏偷文件,黑衣夜行,自以為來無影去無蹤;其實這“隱秘的角落”是個陽光普照的大舞台,人家翹著二郎腿,坐在監控室裏,就看你怎麽表演呢。
這件事的結果是迅速拉近了我與孩子們的距離,學期末當選了“最平易近人的老師”。
前一陣,超市新來了一批芭樂,這是我減肥食譜水果欄裏排名第一的,我走過去想拿幾個。芭樂攤前已經有位女士在挑選,我就停一下,看看她怎樣挑,因為我以前買回去的不是太硬就是發澀,跟小時候在廣州吃到軟軟甜甜的番石榴特別不一樣。女士可能注意到我,抬頭看了一眼,立刻打招呼,“哎,我們又碰到了。你好。”我定睛一看,真的是“熟人”——經常遇到而麵熟的人。
我們鎮子小,來來回回就是中西超市、幾家餐廳、圖書館、健身房、迷你mall幾個地方轉。疫情期間,各處限製開放,大家的活動範圍更加有限,經常會碰到臉熟的人。沒有想到,我們兩個已經熟到即使戴著口罩也能認出彼此的地步了。
“怎麽總是碰到,實在是太有緣分了耶。我叫Ginger。你叫什麽名字?”對方很熱情。
“我是摩羯。您姓薑?”我經常喜歡展示一下我英文好、詞匯量大、反應快等優點。
“不,我名字叫Ginger。我姓張。Chang” 對方軟軟的台灣口音挺好聽。
“哦,您姓陳?”
“不是啦,我姓張,按照台灣拚法,Chang。” 對方很有耐心。
“您不是姓薑嗎?”我有點急了。
“Ginger是我的英文名字。我姓張,弓長張。”她一直都笑眯眯的。
“哦。加個微信?”隨便她叫什麽名字,趕快去挑芭樂比較重要,又有好幾個人過來了。
“我沒有微信。留電話好啦, Ginger Chang。”
“那我在電話薄上注明一下,陳薑。”這個名字好怪喲,怎麽不是陳皮,或是洋薑?陳年薑不是都皺巴巴的嘛,把人給叫老了。
“我不姓陳,也不是薑。你還是叫我Ginger好啦。”她應該是徹底放棄了。
當然,我低智商狀態也許根本就是長期存在的,打疫苗之前做的蠢事更多,反正無記錄無真相無人追究;至少之後的所有蠢事都由病毒背鍋吧,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