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末在中文學校,出錯了門,隻好步行繞學校半周去停車場。學校本身是鎮子上的中學,不大,周末租給中文學校使用。
出門經過一小段路,不到50米,路的兩頭分別是學校正門停車場和通往後門的小路。後門供校車專用,隻附設小型工作人員停車場。家長或老師即使從後門進了,也要停到正門那邊。路兩邊是兩棟教學樓,一層各有樓門出入,二層用天橋連接。平時可能是出於安全考慮,兩邊路口都不對機動車輛開放,有手動欄杆門擋住,形成一小段封閉的通道。
步行街口頂著欄杆停了兩輛車,門上隻寫著“Do not enter”,沒寫不準停車。中文學校上課期間,停車的原則是隨性——怎麽方便怎麽來,集體患色盲加文盲,黃線白線消防線什麽色係都沒關係,誰也甭說誰。
天寒地凍,校園和停車場附近連個碰瓷的也沒有,忽然從後門開過來一輛車,拐下通往主校園的路,往這邊開過來。我以為這輛車打算加入頂門的那兩輛,沒想到,車主下車後直接去開欄杆門。原來,她想開車穿過這個通道抄個近路。這個倒新鮮,我第一次看見私家車去搬開公家設的路障。真是奇葩處處有,繼續看看她怎麽作吧。
她明目張膽開門,卻隻打開了一半,也許不是那麽理直氣壯。再重新上車,慢慢擠進欄杆門縫。她高估了自己駕車的能力,把門縫大小留得剛剛好,沒什麽餘地,幾步路開得是期期艾艾,扭扭捏捏,瞻前顧後,好像做錯了事的小媳婦,一直陪著小心,“不好意思啊,讓我過一下”。
我在旁邊撿到個熱鬧看,忽然就理解了為啥國內人行道或是商家門口任何不讓停車的地方都有大水泥墩子堵著,越來越精湛的車技可以穿過任何活動門啊。可是開車繞學校半圈到停車場,也就一、兩分鍾的事啊。費這個勁是過啥癮呢?可能不習慣地廣人稀的大農村,自己找地兒擠擠,有點回家的感覺?
我遠遠地看見她好歹總算是蹭了進來,正想拍手祝賀鑽縫成功,她又下了車,彎腰查看車身。難不成小心加小心還是把車刮了?大過節的,好好的一輛紅車,多喜慶,這事鬧的。她用手左摸摸右摸摸,摸完了直起身來準備走,還不放心,近看遠看,不知有沒有看出個道道。最後終於去把欄杆門歸了原位,還好沒把氣撒在門上。
上車接著開,自己鑽進來的套還要把自己弄出去。三秒鍾之後,車開到路的另一端門前,運氣很好,這邊的欄杆門外沒有其他的車頂著。大姐熟練地重複了剛才那一套,停車,下車,開大門;上車,開車,出門;停車,下車,回去關大門;上車,又開三秒鍾,終於到達主停車場。這次是一氣嗬成,一點毛病沒有。
我跟著長籲一口氣,看看人家這聰明人,有韌性的人,堅持到底的人。不走陽關道,偏擠獨木橋;碰上橋上還有把門的,還就不服了,把門拆了也得走。這是一種什麽精神?有困難迎著困難上,沒困難製造困難也要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回家把這事跟國內朋友一說,沒想到還招來一頓批評。你呀,在美國的安逸日子過得久了,人就變得不思進取。你不要盯著人家什麽不按規則來,不是省不省時間的事,思維不能固化。那路沒人管,沒老虎,也沒攝像頭,怕什麽?要是絕對禁止通行的話,學校該把門鎖上。
走捷徑有什麽錯?這叫創造機會。吃點小虧,麻煩一點,都正常,沒占到便宜都沒關係,放著捷徑不走才是吃大虧。你不走,別人照樣走。搞不好你規規矩矩去繞路的功夫,別人早就搶在你前頭了。
再說,那些個成功人士,哪個是守了你的規矩?看看人家,生孩子一定自帶成功基因,知道怎麽另辟蹊徑。你努力努力再努力,沒闖勁也白搭。你看看人家開什麽車,你開的什麽車?什麽時候你也開上跑車了,再跟我叨叨什麽規則。你就好好在那兒混著,別回國啊。要是回國啊,連shi都吃不上熱的!
唉,話不投機半句多,叫她這麽一叨叨,闖關的有道理,旁觀的倒是矯情了。
? 嗬嗬,次序規矩破壞了以後,換來的就是強行專治 -Timshel- ♀ 給 Timshel 發送悄悄話 Timshel 的個人群組 (86 bytes) (14 reads) 02/18/2019 postreply 04:37:06
? 是呀,就是個循環,雞生蛋,蛋生雞。 -seattleWA- ♀ 給 seattleWA 發送悄悄話 seattleWA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2/18/2019 postreply 04:57:07
? 在高速公路上遂自己心意,隨便掉頭的慘案不要太多。 -田園式生活- ♀ 給 田園式生活 發送悄悄話 田園式生活 的博客首頁 田園式生活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1 reads) 02/18/2019 postreply 05:21:54
? 彎道超車的底氣 -veil- ♀ 給 veil 發送悄悄話 veil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2/18/2019 postreply 05:28:32
? 看看國內的電視劇就知道了,大家就是這樣的思維,成功就是成功不管用什麽手段是不是合理合法。 -家家123- ♀ 給 家家123 發送悄悄話 家家123 的博客首頁 家家123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1 reads) 02/18/2019 postreply 05:47:10
這是中國人的教育。中國的社會培養的人都十分“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