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在日本的地位很特殊。從曆史上講,作為國家的對外門戶,曾經是日本長達二百多年的鎖國期間唯一開放國際貿易的港口,可算是風華絕代,獨領風騷。那時候主要通商國家是荷蘭和中國,所以整個城市的氣質就是日本(和氏)、中國(華)和西洋文化(荷蘭)的融合,可以用“和華蘭”三個字來概括。在現代史裏,二戰期間,本作為備胎的長崎在廣島之後,慘遭美國原子彈攻擊,被迫向盟軍投降,城市淪為廢墟,近八萬人死亡。
現在長崎是日本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特別是與上海通郵輪之後,每天都有大批中國遊客從海上漂來,上岸直奔免稅店。三百年前,中國商船運來的是紡織品、瓷器和蔗糖,現在帶回去的是小電器,馬桶蓋和藥妝用品。這些產品的銷量應該給日本GDP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從郵輪上下來,本來打算按照攻略去乘電車遊城,卻正好碰到幾位同船脫團的遊客,他們打算就徒步走,走到哪算哪。我覺得也好,就申請加入,他們可能看我還不是一個累贅,就挺痛快地答應了。
從港口出來,正對麵的一棟建築就是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行,現在開辟成了紀念館。
銀行背後的斜山坡就是過去洋人居留地。有洋人的地方就有教堂,大浦天主堂現在是日本國寶兼世界遺產。這個教堂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哥特建築,它將日本和西洋完美結合,比如房簷和牆壁是日本的瓦和漆,玻璃則是法國彩色的。
離開天主堂,走幾步就到了哥拉巴公園Glover Garden門口。
長崎是多山地形,城市的百分之七十都建立在山坡上;這個公園也不例外,進去就開始爬破。但是公園的設計很體貼,有自動扶梯,直通山頂。從山頂可以鳥瞰長崎全景,俯視長崎港。
哥拉巴是一個英國商人,之所以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公園,據說因為他的妻子是以這裏的故事為背景創作的歌劇——《蝴蝶夫人》——女主角原形。普契尼讓哥拉巴公園聞名於世。
蝴蝶夫人的扮演者三浦環的塑像。
《蝴蝶夫人》後來被衍生和改編成多個版本,百老匯名劇《西貢小姐》也是其中之一,背景變成七十年代的越南。多年前,我因為敬佩華人演員王洛勇,特意跑到紐約觀看他主演的這部音樂歌舞劇。普契尼的原作歌劇,我卻還沒有機會在劇場欣賞過。
長崎也被認為是日本首開私人經營的西洋料理店的發源地。我們雖然沒有時間去喝一杯咖啡,但可以想象當年十裏洋場繁華地的浮華喧囂。
看攻略說有個景點叫“荷蘭坡”,我以為是中國好漢坡之類崎嶇的陡坡,去了才發現,長崎人曾經把所有的西洋人統稱荷蘭人,進而把他們居住地附近的道路都叫荷蘭坡。
離開西洋人聚居區,我們一行人往市中心走去尋找眼睛橋。
早就聽說日本的街道幹淨到變態,確實在一些狹窄的邊巷、角落裏保持沒有雜物、積水等非常不易,但這些靠城市細致的法規、嚴格的管理都可以做到。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普通日本人的熱情。我們一行,一路逮住人就問路,不管是便利店員、白領麗人、學生妹或家庭主婦,每人都盡全力想讓我們明白該怎樣走。便利店的小夥跑出門來指方向,主婦帶我們走了兩個街口,有位老先生幹脆掏出紙筆自己畫了個簡易地圖給我們。
據說,日本垃圾分類有的精細到60多種,扔個茶包分兩類,礦泉水瓶分瓶蓋、瓶身上的塑料紙和瓶子三類。不同種類的垃圾指定了不同的回收日期,比如火曜日(周二)收廢舊報紙雜誌,水曜日(周三)收紙盒子、易拉罐等。隨地扔垃圾也有“廢棄物非法投放罪”,會被判刑加罰款。
長崎港以水運貿易為主,所以市中心就是一條河——中島川。河上架有二十條石橋,其中最有名的是因外形而得名的眼鏡橋,四百年前由由旅居長崎的一位中國和尚設計,現在是是日本三大名橋之一。
我對日本的橋一直有些向往,源於我喜愛的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 祈禱落幕時》。這部作品大背景是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後。一個最普通的父親,為了女兒,隱姓埋名,過了三十多年孤寂而陰鬱的日子。十二座橋,是一年十二個月父女倆隔橋相望,擁有短暫幸福的地方。最終,遺留在案發現場的掛曆上橋的名字,暴露了父女間秘密。
東野圭吾是個理科生,不僅擅長邏輯思維,對於方位、時間、距離、時令等描述都非常精準,很容易讓讀者跟著他的線路走。我甚至幻想過,如果能實際按照加賀警官探案路線遊一遍這些橋就好了。
我們一行人一路問來,終於看到橋的雙孔,趕忙加快腳步走到河邊。河麵的石頭上站著幾個中學女生,麵衝橋上的攝影師,正在擺姿勢照相;我趕緊高聲大喊,請她們轉過身來讓我們也照一下。沒想到她們真的很給麵子,大大方方地轉過來,跟我們打招呼,還擺起了剪刀手。
濱町步行街,長崎最大規模的商業街。在這裏,我和我的臨時團友們揮手告別,他們要回到船上吃飯,我則要自己繼續晃蕩下半天。
日本是出名的老年化國家,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我回來整理照片,才發現多數照片中的路人,真的多半都是老人。日本女子,即使是老太太,對自己的衣著、外貌從來都高標準、嚴要求,不懈怠、不偷懶的生活習慣讓我很佩服和慚愧。
我很高興在繁華市區見到了日本和尚。村上春樹的父親就是教師兼任業餘和尚,可以娶妻生子也可以吃肉的。街邊的托缽僧人應該屬於少數恪守修行的全職僧侶。
新地中華街與橫濱中華街、神戶南京町並列為日本三大中華街。
最開始中國商人都集中住在唐人屋敷;隨著中國商船越來越多,長崎就在臨近的海邊填海造出一塊地作為存放貨物的倉庫,“新地”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從中華街過中華門,通往唐人屋敷的路上展現了典型的日本市井民生。
十九世紀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唐人屋敷,留居在那裏的唐人大多搬到了新地。留下幾座的廟宇,作為曆史遺跡,散落在長崎的普通居民區裏,無香火也無破壞,默默地看人間興衰。
各種廟宇當中,最輝煌的當然是孔子廟,這也是日本唯一的孔廟。廟的主殿供奉孔子,前院裏是真人高度的孔門七十二賢石像,後院有個小型中國曆史博物館,《論語》全文則刻在長廊壁上。當天參觀的多數是一些日本中學生,也許要完成作業,邊看邊認真做筆記。
荷蘭人聚居的出島。
遊長崎一定要去看的核爆紀念碑和和平祈禱像。
在走回港口的路上,我因為多次拐入路邊小巷,有點繞糊塗了。剛好遇到一群放學的中學生在成群結隊地買冰淇淋吃,其中五、六個已經買好了,站在路邊聊天。我想中學生應該好歹會些英文,就走過去問路。女學生們很害羞,她們笑著互相推搡了一下,然後共同推舉其中一個來說話,我估計應該是她們當中英文成績最好的吧。經她指點才發現,港口已經近在咫尺,拐個彎就到了。離開長崎的最後一刻,能再次體會到日本人的熱情好助,真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