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暑期找了個在國內實習的機會,公司就在爺爺奶奶家附近。老頭老頭巴不得寶貝孫女能來家裏讓他們享受一下難得的天倫之樂,女孩爸媽也覺得住爺爺奶奶那安全方便,解決了食宿,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親孫女來家裏,當然要傾其所有,拿出百分百的熱情招待。剛開始幾天,大家其樂融融。老頭老太帶著小姑娘樂顛顛地走親訪友,介紹人物關係,參觀市景,到處下館子;慢慢的,雙方的小抱怨像平靜的湖麵上偶爾魚冒泡一樣,咕嘟、咕嘟的出來了。
本來老兩口的生活非常簡單,基本就是:早燕麥,午蛋白,晚餐基本用粥涮,偶爾加餐靠蔬菜。 現在每天吃飯成了一件大事,“最怕的就是不知做什麽才好。如果能指定吃什麽那就好辦了。”還有就是滿腔熱情傾瀉下來沒有反應,“怎麽美國來的孩子不愛吃海鮮啊?這麽新鮮的黃花魚都不感興趣!”“這孩子可真不好管。”
女孩被別人當成生活重心整天圍著轉也確實壓力蠻大,有點委屈,她覺得自己很獨立,很好“管”:“我是大人了,不用總看我喜歡吃什麽。不用管我。”孩子爸媽則一直勸老頭老太不用刻意招待,平常心就好,“在家裏也是很隨便的,不用特別管孩子們愛吃不愛吃。” 老人家卻感慨,“我們對孫輩的關心隻剩下吃飯菜這一項了”,每日還是為了吃什麽費心費力。
兩代人的生活差別巨大,老一輩所有的愛都隻能通過食物表達出來。更何況孩子住在爺爺奶奶家,即使已經成年,也還是會被看作孩子。既然我們不能阻止別人施與,更不能拒絕,那隻能改變自己來順應環境,接受好心。
“施與”的感覺是很舒暢的,這個主動行為能讓自己的意願被充分表達出來,本性得到發揮。反之,被動接受,自上而下, 更何況往往“得”不到想要的。所以請求“不要管我”,其實是“放我自由”,希望得到能自己選擇的平等關係。雖然看似合理,但在這個環境下,等於把老人唯一表達愛的途徑堵住了。
所謂“好管”,指的是有高配合度,隨和,大方,懂事的人。給什麽吃什麽,不挑剔,是對爺爺奶奶付出好心的最佳感恩和回報,就是一個讓人覺得省心的好孩子。不顧大環境的改變,不顧周圍人際關係的改變,堅持做自己,希望別人順從,不但不會減少麻煩,反而顯出一種孩子性的任性。
當然,如果能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和日程表,可以暫時“逃離好心”;但為了禮貌,為了維護關係,為了和諧,能愉快地接受才是一種更高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