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歸來憶台灣

(2016-12-08 17:15:11) 下一個

 

有人說,旅遊就是從自己待夠的地方到別人待夠的地方去。台灣人有沒有在台灣待夠了我不知道,但是“去對岸看看”一直是我們的心願。金秋十月,我們終於成行。

兩岸開放三十年,這當中聽了那麽多時事,看了那麽多綜藝,結交了那麽多台灣朋友,台灣的神秘被一層層地被剝去了。對於很多遊人來說,好像隻剩下了夜市。

 

  十月的台灣,天氣還很悶熱,需要開空調。我們剛離開北方的寒流、霧霾和醬香鹹香麻辣,出門在外,喝水不足,到哪吃東西都想找一些湯湯水水的。台灣小吃,食材新鮮,口味清淡,剛好符合當時的胃口。

台北車站二樓

又大又糯的日本白蠶豆

豬腳米線

涼拌苦瓜

幹燒豬腳(高雄機場必買的伴手禮)

油悶筍

印象中“廟”是善男信女參拜的聖地,進門後不可大聲喧嘩,不可隨意照相,佛前香霧繚繞,氣氛肅靜。但是我們在台灣,竟然看見小吃攤位擺在廟裏,熙熙攘攘,如此親民的“廟”會,不知是什麽傳統。?

金山老街

  我們是直奔金山鴨子去的,到了之後,卻隻看見大家都自己拿菜,拿了就走,看不見有人收錢交錢。好像是露天自助餐,更好像是大戶人家在辦流水席。我們又回到街上,觀察了一會動向,決定隨大流,拿了再說。原來,大家都先去攤位上自取已經盛好的菜品,端到街對麵找空位坐好,等吃完了,自有人過來數盤子結賬,一點不會錯。

 

  去過台灣的人,想必都享受過態度殷勤、誠懇的“台式服務”。我們有時覺得太好,比如酒店服務員早晨見麵一定會問候,“昨晚睡得還好嗎?”;餐廳服務員端菜上來會說“謝謝”,結賬也說“謝謝”。太多的“謝謝”讓人有時反而不知所措。也許外地人到了台灣會覺得受寵若驚,我希望台灣人不要被“台式服務”寵壞,到了外地會覺得受到怠慢。

  其實不止是服務行業,即使是街上的民眾,也普遍的比較友好、熱情,沒有那麽重的戒心。在金山,一位跟我們一同等車的當地老伯主動向我們搭話,建議我們去漁港吃海鮮,便宜又大碗,“台北來的都不會吃啊,你們北京來的一定找不到的啦。”他很可惜我們的時間太趕,他不能親自帶我們去。上了車以後,他又特意跟司機師傅用當地話打了招呼,到時提醒我們下車。

金山老伯

 

 

鱸魚湯

烤魷魚

銅鑼燒

  在台北,鼎泰豐是一定要去的。我本身對小籠包沒有什麽特殊喜愛,隨大流就是了。可是,來到這,才體會到,鼎泰豐不止是有小籠包呀。隻要上了它的菜單,就道道是精品。不愧於米其林一星評價。

光看這家名店的點菜單就以為是街口普通一家外賣店的,特別樸實直觀。大家還在門口等位,就開始勾勾畫畫了。

數一數有沒有十八褶?

絲瓜蝦仁餡

雖然說這種口感更清淡,但是沒有會燙嘴的湯汁就不像吃小籠包了。

最家常的蛋炒飯也能上大雅之堂。

元盅雞湯

不得不說,這是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雞湯,當然,我媽做的除外。招牌產品就是不一樣。據說此湯是用精選土雞加薑片和慢火一百分鍾熬製。味道鮮甜濃鬱卻不膩、不鹹,尤其難得的是雞肉,軟嫩,不幹澀。

紹興醉雞

雪菜毛豆百葉

  我驚歎這家店能把普普通通的菜色做得如此精致出彩,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調料,繁複的做法,昂貴的食材,故弄玄虛的菜名,就這樣簡簡單單地把菜的原味帶給你。很感動。

  鼎泰豐溫柔、細致、貼心的服務也是一流的。

  我們幾個經常討論,為什麽台灣人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對人非常友善,好像沒有什麽防備心?往小了說是人情味濃,往大了說是國民素質高。歸功於國學教育?儒家思想?我覺得不完全是。素質不是教育出來的,也不是規章製度定出來的。大陸高級酒店的服務生也會客客氣氣,但頂多算是他的職業素養不錯,不覺得親切。在台灣的酒店,從前台,到行李員,甚至負責清潔房間的大嬸,每個人同你打招呼,都覺得他/她真心在意你。即使我們隻是他們接觸過的千萬個旅客之一,我們還是能體會到每一聲問候中的尊重和溫暖。

 乘坐捷運,每個站上下都有電梯;大家都靠右邊站,左邊留出快行線;博愛座總是空著的;上下班時間,即使人再多,電梯也不會擁擠,三四個人同時到達,總有人慢一步請別人先上。乘坐公交,車裏貼著梯形票價表;車站的站牌有電子屏,會顯示幾路車還有幾分鍾到站。    

 

 

離開台灣之前,我們戀戀不舍。雖然肚子總是飽飽的,但還是覺得有滿腹遺憾,有太多的美味吃不下了。

鴨血粉絲湯

蚵仔煎,魚丸湯,小青菜,豬血湯

豬血糕,上麵撒的是花生粉

     也許台灣人自己並不認為台灣有我們“到此一遊”得來的印象那麽好。四十年前,台灣在經濟高速發展期也遭遇過各種社會問題,比如環境汙染、公民素質底下等,不然也不會有龍應台的《野火集》批評當時的社會亂象。現在也有食品安全、電訊詐騙、貪汙腐化、媒體墮落、經濟停滯不前等各種問題。

但同時,台灣物價便宜,有全民醫療保險和失業救濟金,新婚有零利率貸款,農民也有退休金,公立學校學費合理,民間組織發達,信息來源廣泛,政府管製不那麽嚴苛。我們作為遊客,看到了台灣人發自內心的信任和友善,感覺台灣民眾心中沒有那麽多的憂慮和怨氣,更多的是平和和感恩。他們對台灣這個家,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雖然說日子是自己過自己的,但我們畢竟本是同根生,傳承一樣的傳統,說一樣的語言,卻好像兩岸文化越來越遠,變成了不同的人種,這不得不讓人困惑。海峽這邊為了“小民尊嚴”而據理力爭,海峽那邊是充滿“大國崛起”的驕傲。什麽時候我們的文明能趨同,驕傲與尊嚴能並存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人到中年的摩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nmiu' 的評論 : 謝謝誇獎。夜市一般下午四、五點開始。晚飯後再去的話,就吃不下多少了,隻剩參觀啦。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圖文並茂,有滋有味。
一直有個疑問,台灣的夜市小吃很有名,可那是晚上吃完晚飯再去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