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饒了自己,饒了別人

(2016-07-19 19:22:04) 下一個

  男孩和女孩曾是從小學起一直玩到大的同學,雖然上了不同的大學,但同屬於一個大的朋友圈,每逢節假日,還是經常聚在一起聊聊近況。他們這一圈融合各個族裔,都是好孩子。家中們之間雖然不熟,但彼此都認識,畢竟是一個小鎮子。

  有一次,大家像往常習慣的那樣,集中在其中一位的朋友家裏邊看球賽邊聊天。男孩專心看球賽,因為那天播出的剛好有他支持的一個隊。女孩在網上購物,其他人有聊天的,吃東西的,玩手機的,隨意又熱鬧。在球賽進行到比較激烈的時候,男孩邊看邊評論,隨口說出了一個不那麽文雅的詞。哪想到,女孩突然間嗖的跳起來,衝到男孩麵前,極其憤怒地盯著他,叫他看著她的眼睛道歉。大家瞬間都安靜下來。男孩則被女孩毫無征兆爆發的情緒定了格,好像被催眠了一樣,一一按照女孩要求的做了,先道歉,再保證以後不再這樣說話,會顧慮他人感受,更有同情心之類。

  女孩餘怒未消地離開了房間,單獨去了另一間屋子。懵了頭的男孩回過神來隻能猜測自己的某個詞觸了大忌,就悄聲問是不是女孩受過類似傷害,大家都點點頭。原來他們幾個都知道前不久發生在女孩身上的事情。當天晚上誰都再沒有情緒接著玩,就這樣散了。

  第二天,女孩在臉書上發了一篇長文,未點名地借頭天晚上的事,有更多的情緒抒發。

  幾天後,男孩和另外一個那天沒有到場的朋友約在書店見麵。剛巧他去洗手間的時候,女孩和她的男朋友也來到了書店,碰到了那位共同的朋友。後來男孩聽朋友說,女孩看見這位朋友,立刻把他拉到一邊,向他大概說了那天的故事,目的當然是為了再次聲討男孩,雖然他已經道歉過了。

  男孩覺得很委屈。 他平時並不是粗枝大葉沒頭腦的人,這次雖然說了有傷大雅的話,但事前毫不知情,更沒有針對誰。更悲劇的是,道歉了也不管用,事件還在繼續擴大,好像他是地地道道的施暴者。

  女孩因為感覺被冒犯也很憤怒,難以忍受竟然來自朋友的二次傷害,所以不惜一次次地揭開傷疤,逢人就訴說,誰誰誰是怎樣的粗暴無禮,怎樣的冷漠無情。

  此後,共同的朋友圈還在;但是,男孩和女孩都特意避開彼此,不再同時出現。男孩和女孩十多年的友誼就這樣斷裂了。

“It's not an easy journey, to get to a place where you forgive people. But it is such a powerful place, because it frees you.”  ---Tyler  Perry
 

更多博客文章

論辯證的流行時尚

女人不用對自己太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紅河入海流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個題目。很多事自己放下了,心中無事,那個所謂的過結也就不在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