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微信的福,跟一個多年的老朋友鬧了點誤會。我倆認識二十多年了,大家都忙的時候就聯係少些;稍閑下來,就會多聊一下。這次誤會起因是前幾天不忙不閑,她給我發了條微信,具體內容忘了,我看沒什麽事, 就沒及時回。結果這位少奶奶就開始心神不寧前思後想,以至於夜裏輾轉反側睡不著覺,以為什麽地兒得罪了我。我這邊天天吃飽了不撐倒頭就睡,不知夜夜都有人在心裏惦記著我。憋了兩天,她終於忍不住給我打了電話。
其實如果沒有微信,我可以找各種理由耍賴,比如email 掉到spam ,沒聽到電話鈴,答錄機壞了,等等。可偏偏微信這張大網讓人無處遁逃,網永遠在那,證明我的無理,甭管幾維空間:隻要不刪不可能丟了;私人的,不可能被高樓給衝了。結局當然是一起吃飯大團圓,而且竟然是她買單,我這兒是得了便宜又賣乖。
說起微信,我去年春天回國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封關太久,要出來拍拍土見見人了。於是先加了家族群和高中群, 回來後又建立了另幾支家族群,加入了各種以類聚的小組,從此我的朋友圈就浩浩蕩蕩起來了。這過程有點像特時髦的一款遊戲— Candy Crush: 還沒入微信的人,就像是蟄伏在果凍裏的一顆顆糖果,等著至少兩個同類項來喚醒;如果好運有Lollipop 或Color Bomb巧克力的加入, 就會有大批的糖被同時喚醒,最後全體變成五彩繽紛親密無間的糖果大世界。
問題是, 這個糖果大世界真的是從此甜甜蜜蜜了嗎?幾顆沒有糖紙包著的糖果放在一起,溫度稍一升高,就會化了粘在一起;人和人之間也是一樣, 誤以為脫掉保護層是坦誠,誤以為交情契若金蘭,就胡亂信口開河,不需要多長時間,一定會有一些小刺紮在心裏。
同學圈看上去熱熱鬧鬧, 尤其是動輒三、四十年失聯的。最初的好奇、欣喜過去後,這個圈也是容易產生矛盾的。同學們也許曾經是泡在一個盆裏的豆子,也許現在會看到誰頭上頂著什麽樣的豆瓣,但此豆已非彼豆。如果隔空聊天不止於敘舊,就要小心一些,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棵豆芽是經過怎樣的環境、遭遇、信仰脫胎換骨的,稍不留神就會踩雷,破壞友情。你再也不是你,我也不是當初的我, 千萬不能相信“你沒變”的神話。
還有一種是本來就在一起的實體朋友圈,交情有深有淺,偶爾大夥兒約出來吃個飯什麽的。有了微信後,轉來轉去的文章提供給了共同話題,借著討論,大家對彼此的了解更深了一層, 從三觀到衣食住行的習慣。好事也出問題,大家越聊越熱乎,也越聊越隨便,言多必失,特別是碰到彼此意見不同的。不同於當麵,沒有語氣、表情、聲調、肢體動作的幫助, 玩笑都會被誤解, 更何況太過隨便寫的話。聽說過婚姻是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沒想到朋友也可能如此。
有的朋友之間也許之前並沒有刻意保持君子之交,但平平淡淡卻不乏真誠的友誼可以維持幾十年。因微信而產生了誤會,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我這樣幸運,一個電話,一頓便餐就皆大歡喜。
玩微信, 也要學會珍惜, 珍惜友誼,珍惜距離,少八卦,多賢友。
人與人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遠遠近近自己定,原則是讓自己愉快別人輕鬆。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
別小看這些生活裏的距離,有多少情感都最終敗在距離上。遠了生出不滿,近了又生出矛盾。俗話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距離產生美,其實,就是彼此尊重,能夠隨時退一步的海闊天空。在和別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都應該保持距離,不是不交心,而是給對方的心留下一小片空間,我們沒有權利侵犯別人的隱私。也不是不熱情,而是給自己留一點緩和的餘地,以免過熱招致別人的反感。要把自己的熱心用對地方,你終究不是別人,別人也不是你。
—— 雪漠禪壇
相關文章
聚會季節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