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國純粹自由行,沒有同學聚會、家族團圓或土豪買單的話,在哪兒吃和吃什麽就是個需要考慮的事了。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擔心食品衛生、健康、價錢等問題,又想有口米飯加熱湯的話,選連鎖店還是比較可靠的。
中式連鎖店的話,我推薦“真功夫”、“護國寺小吃”和”永和豆漿”。
如果不喜煎炸炒,可以去真功夫, 它的口號是“營養還是蒸的好”。本來以為光“蒸”,菜單可能有些單調,其實不然,它的正餐、早餐、夜宵還有小吃都很全。最難得的是,環境幹淨,雖然座位不太舒適。據說是中國快餐業前五強中唯一的本土品牌。我曾在北方的商業小區,南方的著名景點、大機場還有小城市火車站吃過數次真功夫,水準穩定,份量恰當,味道不濃烈,還有營業時間長。真心希望這家能做大,跟其他洋快餐齊名。
雖然我住在北京十幾年,但這是第一次去護國寺小吃。現在一說北京代表性食品,就是油乎乎的鴨子, 要不然就是甜嗖嗖的果脯。其實我覺得最北京的東西是護國寺小吃。它經營的是北京傳統清真小吃,比如焦圈、豆汁兒、饊子麻花、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麵茶、羊雜湯還有各種粥類等。分店分散在各個小吃街、步行街等,也有的隱身於普通居民小區。
那天趕早要去爬山,就是太舟塢—四棵樹—櫻桃溝—植物園那條線,路過一家“護國寺小吃”,旁邊緊挨著就是“慶豐包子”。給慶豐包子照了張像,算是拜見了習大大;轉身進了小吃店吃早餐。一看餐牌,個個都想嚐嚐,不知如何是好;好在是早餐時間,很多東西要到中午才供應,省了我糾結的時間,隨大流,點了最普通的幾樣。 餡餅和油餅都好吃得不得了,就又點了第二份。豆腐腦不夠細膩,尤其是湯料太濃,好像澱粉放多了,顏色也太深,木耳、黃花之類的配料稀少,好在沒有很鹹。不知是按標準程序來的還是當天大廚心情不好,總之,瑕不掩瑜,就著兩個油餅和兩個餡餅唏哩呼嚕一大碗一點沒剩。
“ 永和豆漿”進駐大陸十幾年了,以前從來沒去過。總覺得大老遠地回去一趟,得把有限的胃口留給多年魂牽夢縈的家鄉菜,還有垂涎欲滴的幾大菜係什麽的。台灣的早餐店,還主打豆漿油條,不說它來豆漿油條的發源地砸場子的吧,至少太家常了,會浪費掉一次品嚐美食的機會。
說起永和,還有一個小故事。上次回去,有一天中午在海澱街口等人。有兩個打扮鄉土但還 幹淨的中年夫妻衝我走過來,說是來陪親戚到北京看病的,沒錢了,從頭天晚上就沒吃飯,想要點飯錢。我手上牽著兩個孩子,腦子裏立刻想起各種騙子傳奇:他們是要騙錢還是拐孩子, 還是both ? 有沒有麻醉劑?會不會下一秒我就暈了?我在京無賬戶,所以不能帶他們去自動取款機;錢包裏現金有限,都拿走也無妨。如果給錢,給多少合適?會不會趁我拿包的時候,他們就下手?三秒之後,決定當下最快的擺脫之計,就是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單獨跟他們過多糾纏、對話。於是我四下一張望,發現幾步路之外有個永和豆漿店,有人在排隊,就說,你們跟我來吧。來到永和的點餐口,點了一碗牛肉麵,一碗雞絲麵,付了錢,轉身對他們說找位子坐下,再跟點餐的小夥說,待會麵來了,就送到他們那桌,然後拉著孩子就走了。回到街上,朋友還沒來,我又去永和的窗口張望了一下,麵 已經來了,他們一人一碗正吃得香呢。我立刻後悔沒有買一人兩碗。
好啦, 扯遠了,回歸正題。這次是要趕火車,怕趕上著名的“首堵”, 七早八早地出了門,到了火車站,什麽都安頓好了,覺得餓了。站裏剛好有一家永和,排隊,但速度很快,包子、油條、豆漿、餛飩什麽的要了一堆,跟桌對麵的大叔邊吃邊聊,居然都吃完了。
美好的回憶圖兩張:
從國內吃喝玩樂回來,重新開始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健康”生活,返樸歸真啦。
給早上趕校車的孩子:
1)Oatmeal裏加quinoa,mixed nuts (walnut,almond,raisin etc.) 假裝是粥。And an apple for crunch.
2)Whole grain 麵包上放片cheese 烤一下,旁邊是土豆餅。
3)稍微變裝一下。
4)再變一次。
5) 日式烏冬麵。
6) 中式煎餅加牛肉。難看了點,意思到了。
其他的什麽pancake, sausage, cereal, donuts etc. 就不一一上啦。
偷懶或起晚了就這樣:
周末可以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