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煙鬥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煙記事(440) 戰爭與和平

(2024-06-28 16:54:22) 下一個

珍寶島事件是由中方主動挑起的,這一基本事實現在已經很難辯駁。官方似乎也沒有多大興趣辯駁,畢竟時過境遷,當年對抗的一方從技術上說都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研究這段曆史的中國學者,仍需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來替換傳統的“自衛反擊說”。相當一部分人因此認為,毛澤東在珍寶島問題上搶先出擊,是為了開創“聯美抗蘇”的新局麵,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然而,“雄才大略說”卻有一些難以克服的硬傷。

戰後美蘇爭霸20多年,那時已接近一個平衡點。在軍事上,兩國都建立起龐大的核武庫,都有把對方從地球上抹掉的能力,“熱戰”不僅變得極其危險,而且沒有意義。在經濟上,蘇聯與美國雖有差距,但也不容小覷了,何況還控製著一群衛星國,形成相對自足的貿易圈。美國想要通過經濟手段遏製蘇聯已經難以奏效,而自己正越來越深地陷入越戰的爛泥潭,國內通脹高企,政治動蕩。鑒於兩國實力已經旗鼓相當,大規模衝突又得不償失,雙方確有意願緩和關係,控製軍備,改善貿易關係。

其實赫魯曉夫上台以後,就努力與美國修好,頻頻“投懷送抱”。毛澤東對之強烈不滿,認為蘇聯拋棄了列寧關於“暴力革命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唯一途徑”的教導,開始“變修”,因此發動了中蘇論戰。這些論戰並非單純的意識形態之爭,而確實涉及大國的戰略考量。在赫魯曉夫看來,蘇聯國力已經發展到可與美國分庭抗禮,在這個階段最需防範的風險便是核戰爭。隻要社會主義國家以蘇聯為中心團結起來,就能依靠它的核保護傘獲得安全保障,最終通過和平競賽戰勝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但是毛澤東對這一套說辭並不買賬。在他看來,美蘇緩和關係,將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如果再有蘇聯撐腰,哪怕隻是姑息,都會使中國陷入極大的危險之中。的確,這兩個敵對陣營一旦媾和,就是“八國聯軍”的升級版,中國再次被列強瓜分都有可能。除非緊跟蘇聯老大哥,聽其擺布,但那簡直是“與熊共舞”。中國曆史上被俄國啃掉的肉還少嗎?

所以赫魯曉夫念茲在茲的世界和平,對毛澤東就意味著戰爭,他必須想方設法破壞這個“和平”,為此不惜與對方公開論戰,並通過支持阿爾巴尼亞,分裂蘇聯的“國際共產主義事業”。在蘇聯大力鼓吹(實際上是由中國發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時候,中國卻在不遺餘力地向周邊國家輸出革命。

毛澤東這些拆台搗亂的舉動,令赫魯曉夫大光其火,於1960年中止了蘇聯對華援助項目,並撤走了全部專家。他這樣做並不全是感情用事——他已經感受到毛澤東的勃勃野心,正對自己竭力推動的、以美蘇共管為標誌的世界新秩序形成嚴重挑戰,所以必須在中國跨入核門檻之前實施釜底抽薪。事後證明,他還是抽得晚了點。

正因為毛澤東多年來對蘇共采取對抗立場,一些中國學者認為他有理由主動挑起珍寶島事件,通過與蘇聯徹底翻臉,從而把美國由蘇聯一邊吸引到中國這邊來——畢竟對美國來說,與中國結伴比與蘇聯結伴能獲得更大的戰略利益。這一觀點雖可有效維護毛澤東“雄才大略”的偉人形象,卻與珍寶島事件發生前後的一些史實相悖。

1969年3月22日,毛澤東在中央文革碰頭會上,講過幾句非常關鍵的話:“我是比較樂觀的,2日的衝突,他們(蘇聯)上邊的人也不知道,政治局也沒討論,同我們一樣。”這說明,毛澤東並未把第一次戰鬥當成是自己苦心孤詣搞出來的一個大手筆。對他而言,珍寶島事件仍然局限在邊境衝突層麵,尚不至於擴大到兩國正式交戰的地步,所以才會“比較樂觀”。

持“雄才大略說”的學者有一個重要論點:1968年蘇聯武裝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使得毛澤東認為蘇聯可能對中國采取類似行動,於是在珍寶島上采取先發製人的手段,打痛對手,讓它知道中國已經做好戰爭準備,從而把可能的突然襲擊化解於未然。但這種搞法會使珍寶島衝突變成一種“預防性戰爭”——也就是一國在未受到武力攻擊時以自衛名義對他國挑起的戰爭。“預防性戰爭”不僅具有極強的挑釁色彩,而且會被對手認為包含著重大的戰略企圖,因此很容易使衝突升級,甚至引發全麵戰爭。假如毛澤東成心要這樣做,珍寶島事件就不是常規的邊境衝突,而是具有重大後果的戰略衝突了,他會因此對3月2日的行動保持高度關注,絕不可能事發時還不知道。

為了解釋毛澤東“主動挑事”的動機,還有一些學者同老煙一樣,認為毛澤東是想通過邊境衝突激發中國人的民族情緒,從而一致對外,使武鬥得到遏製。這種“安內必先攘外”的觀點,低估了毛澤東對國內局勢的控製能力。武鬥之所以拖了許久,根本原因不在於毛澤東搞不定造反派,而是他委實不願動用槍杆子鎮壓這些文化大革命的忠實擁躉。“七·三布告”之後,隨著軍隊強力介入,武鬥勢頭已經明顯趨緩,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毛澤東需要通過挑動外亂來平息內亂,這對他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

2024-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