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煙鬥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煙記事(393) 借屍還魂

(2023-12-18 17:28:29) 下一個

待到老煙的後稿出來,三人拜讀之下,對他徹底失望——這路數確實不對啊!不過有意思的是,他們在座談會上顯出了失望之外的某種誠意來。對於這樣一位已經放棄的年輕作者,他們其實用不著費太多口舌,一個小時就可以把他打發走,但是座談會卻開了一個上午,而且談得很深入,讓老煙足足記了10頁筆記。他們采用的創作樣板,就是老煙不斷抗拒、不斷躲避的《歐陽海之歌》——比如“塑造當代英雄的形象,必須要有理想的光輝”、“要著力、集中火力來寫主要人物”、“任何情節都要用‘興無滅資’來評價、來決定取舍”、“不要拘泥於當時的曆史真實”,這些都是金敬邁創作《歐陽海之歌》的關鍵手法。

金敬邁與老煙年歲相當,學曆相當,也有多年的軍旅生活,但是他比老煙開竅,摸著了門道,隻用28天就寫出這部30萬字的作品,一鳴驚人。從時間上說,《歐陽海之歌》屬於“十七年文學”,從風格上說,卻是“文革文學”的開山之作,其發行量達到駭人聽聞的3000萬冊,超過“三紅一創”的總和。之所以成就非凡,並不在於它的文學水平有多高,而在於它是一本出色的“傳教作品”。裏麵的歐陽海,就跟焦裕祿一樣,時時刻刻把毛主席的教導掛在嘴上、記在心頭,走到哪兒挎包裏必定裝著毛主席著作。《毛選》是書中最常出現的道具,有如《九陽真經》一樣,指導著主人公攻堅克難。

以第六章為例,附近公社因忙於修水利,未能完成茶籽的征購計劃,連長給歐陽海派出任務:帶領六個戰士到山裏撿十天茶籽,一定要幫助公社超額完成征購計劃。麵臨的困難是:農民漫山遍野撿一遍了,現在季節已過,不好再撿。但是歐陽海馬上答應:“我保證完成任務!”進了山,別人撿不到茶籽,歐陽海卻撿著了,因為他運用了毛主席的辯證法:“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條件下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從而判斷道:“原來茶籽很多的地方,由於有人撿過了,轉化了,變成茶籽不多甚至是沒有了。但是在那些陡坡陡坎下邊、懸崖邊上,刺窩堆裏……因為那些地方樹長得不好,路又難走,人們知道那裏沒有什麽油水,所以就把它放過了,沒有人去撿過。這也是個一定的條件。它也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由茶籽不多,相對地講變得多了起來。”結果在他的帶領下,戰士們超額一千多斤完成了任務,再一次證明毛澤東思想的正確。

類似的故事,在全書中比比皆是。金敬邁的能耐,就是把這些故事講得活靈活現,同時把毛主席語錄巧妙地穿插進去,讓讀者看著不違和,甚至有一種親切感,從而信以為真。其實這樣的故事往往經不起推敲:農民每年都撿茶籽,還能沒歐陽海有經驗,不去偏僻之處扒拉扒拉?那些地方真給扒拉幹淨了,歐陽海完不成任務事小,毛澤東思想不靈驗了事大,這可咋整?不過傳教作品的特點在於:故事是用來說明道理的,寫得像回事就行了,信徒自會理解其中的寓意,而不會去鑽牛角尖質疑它的真實性,否則耶穌在《新約》裏講的那些故事就沒法看了。《歐陽海之歌》是給信徒寫的,那個時候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國人都是信徒,這種質疑就算有,也沒人敢說出來。

建國以後,傳教作品並不少見,像《雷鋒日記》和《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都屬此類,但《歐陽海之歌》卻是一部長篇小說。在所有的文學形式當中,長篇小說是最能營造帶入感的,能讓讀者一連幾天、甚至幾十天身臨其境,從而產生強烈的心理體驗。從金敬邁晚年的回憶可以知道,他在寫這部小說時高度投入,進入了某種癲狂狀態,與書中人物不僅五官相通,而且心靈相通。他的創作欲極為強烈,能夠驅動自己掌握的全部素材,行雲流水地編織情節。歐陽海留下來的事跡很少,除了“舍身推驚馬”之外,絕大多數情節都得靠編。尤其是大量的思想活動,金敬邁寫得口吐蓮花、欲罷不能,簡直都有點“魔怔”了。

這樣的文字具有打動人心的非凡效果,因為來自作者的真實感受。文學真實有別於生活真實。金庸寫的武功神乎其神,讓讀者看得如醉如癡。金迷們會爭辯蕭峰和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哪個更厲害,但不會去爭辯蕭峰一掌在地上打出個大洞來,是否有科學依據。原因在於金庸營造出的意象給讀者留下了真實感受,大家討論的是這種意象,而非實際。

但是傳教作品卻要誘導讀者把意象當成實際,把很大程度上是虛構出來的歐陽海當成現實中存在的人物,讓人們覺得共產主義社會雖還遙遠,但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一代新人已經出現。他們是人類進化的樣板,隻要大家像歐陽海努力做毛主席的好學生,就可以進化成這樣的人類。

《歐陽海之歌》能夠完成傳教的功能,原因是植入了大量的生活細節,通過一件件小事來展現共產主義新人的所作所為,時時處處散發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從而讓這種“理想人物”具有了強烈的表麵真實性。那時候部隊裏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先進事跡很多,金敬邁擁有足夠的素材。他隻要把這些素材拿來用在一個人身上,讓它們看著像真的,那就行了。於是他製造出一個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活在共產主義世界中的人物。

《歐陽海之歌》確實帶有“政治幻想小說”的色彩,但它要人們把這種幻想當作真實接受下來,因此與《二十四孝》之類的傳教作品並無本質區別,隻不過它選擇了讓一個人來演二十四孝。對此金敬邁並不諱言:“我筆下的歐陽海是我心目中成百個戰士的結合體,我是借用了歐陽海的名、歐陽海的魂。”

其實金敬邁借用的是歐陽海的肉身,注入了“共產主義新人”的靈魂。這種“借屍還魂”的手法在文學創作中經常使用,但像他用得這麽全麵徹底卻不多見,並且還魂後的屍體栩栩如生,則更加難得。因此《歐陽海之歌》獲得了空前絕後的推廣,其發行量之大,甚至讓有關方麵一度擔心會超過《毛選》。不過說白了,它就是《毛選》的配套讀物,發行量相當是必須的。到現在為止,沒有其他任何一部傳教作品能夠趕得上它的成功,這奠定了《歐陽海之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

2023-1-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elee 回複 悄悄話 對歐書的剖析很有道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