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三隊不放炮能取得高工效,主要在於大量使用“夯式劈土器”。這是聯合加工廠一位職工發明出來的凍土大殺器,《水利戰報》對此有專門報道:
“尚英田根據用鎬技巧,以刨一個點可以刨開整個凍塊的道理,構成了夯式劈土器的概念。經過五六天的鑽研,白天邊幹邊想,晚上睡覺也想,想不通就學毛選,畫了十幾個圖樣,最後終於研製成功。一米以內的凍土,幾下就劈開了,工效提高了三倍。”
照例,有詩為證——
劈土器,真正好,
排水戰線無價寶。
不怕地凍三尺深,
有它工效就提高。
以前工效一方七,
又用鎬來又用鍬。
現在工效四方八,
劈土器把硬土敲。
兩人抬,兩人把,
三人喊個號,
抬起一米高。
轟的落下去,
凍層咧嘴笑。
撬扛一起上,
掀起凍塊一人高!
夯式劈土器像一隻倒立的大槍,用直徑5公分的圓鋼打造,總長1.8米,其中槍頭呈倒三角,上寬7公分,刃長13公分。靠下50公分處,呈十字狀焊上橫柄,長80公分。然後往槍杆套一個“東方紅”廢支重輪,架在橫柄上,結合部焊死,防止滑動。支重輪是拖拉機履帶裏的鋼輪,在此作為配重,使劈土器的份量達到55公斤。
這件“異形兵器”需要四人操作,基本招式:左右各一人,握住橫柄往上抬;上下各一人,握住槍杆,保持穩定,然後像打夯一樣往下砸。要訣:“動作一致,抬得要穩,落點要準,用力要狠。”訓練好以後,確實幾下就能劈開凍土,直如砍瓜切菜般爽利。凍土雖硬,但質地較脆,一個點上連續遭受重擊,往往會一裂到底。夯式劈土器的力道比普通鎬頭大出10倍不止,工效自然非同凡響。不過這東西造價不菲,一件要160元。聯加並不認為自己在敲竹杠:為了滿足工地需求,他們特地騰出一個車間來,不光要配置專門的車床,還要采買特殊鋼材並掌握淬火工藝,這裏麵哪樣不用花錢、耗費工時?就連廢支重輪也是有殘值的,國家財產豈能白送?他們對水利會戰做出了重要貢獻,理應在核算中體現出來,不能紅了櫻桃,瘦了芭蕉。
工程三隊被總場立為“冬季治水尖刀部隊”,以表彰他們的冷兵器作戰能力。為了保住自己的光榮稱號,他們必須不斷從聯加訂貨(前麵的“經濟賬”計算了炸死美國兵的成本,卻沒計算這一塊成本,有點報虛賬)。劈土器雖為利器,但折損很快,往往十天不到槍尖就被劈斷。在主顧們的不斷投訴下,聯加後來又搞了點革新,把槍頭改成可拆卸的,更換一個隻收10元,算是息事寧人,畢竟自己也要保住“冬季治水技術標兵”的稱號。
然而劈土器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槍杆下部要承受支重輪的大力衝擊,次數多了會造成彎曲,折彎部位通常就在與橫柄的連接處。這個問題不好解決。槍杆下部不能搞成可拆卸的,那樣會大大降低槍杆的整體強度。聯加隻能想辦法對付,通常找一小截鋼管鋸成兩爿,包在槍杆外麵,再用粗鐵絲捆紮,但實際上沒什麽大用。
當然,如果支重輪下移,槍杆下部變短,則不易彎曲,但這樣會改變夯式劈土器的設計初衷。它之所以對付凍土卓有成效,一半在於“沉”,一半則在於“準”。事實上,在它問世之前,墾區已經發明出不少劈土器,多用鑄鐵打造,重達三五百斤。這些傻大黑粗的家夥難以重複砸到一個點上,所以開凍效果不盡人意。“夯式劈土器”則要輕巧得多,由兩個人握住橫柄就能提起。第三個人握住槍杆上部,控製大致方向,一同發力。第四個人則蹲在地上,握住槍杆下部,引導槍尖準確插入同一個點。由於支重輪在上,這個人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能掌握槍尖走向。槍杆下部設計成50公分長,正是為了他著想:如果支重輪進一步下移,他就不好操作了。招式裏的“左右各一人,上下各一人”,已經道出夯式劈土器的基本站位,詩裏的“兩人抬,兩人把,三人喊個號,抬起一米高”也是這個意思。喊號的時候隻有三人,因為第四人蹲在地上,看不到那三人。他隻盯住槍尖和地麵,不隨同那三人一齊發力,自然也不參與喊號(再說這姿式也喊不出來)。
僅為增加槍杆下部的強度,可以考慮使用更粗的圓鋼,但如此一來,第四人就難以單手抓握。所以說,夯式劈土器的長處也是它的短處。槍杆變彎的問題沒法從設計上解決,隻能在操作中盡量避免。如果四人能夠協調一致,保證槍尖垂直插入凍土,照理說槍杆是不會彎曲的,畢竟φ5的圓鋼已經很粗,具有相當強的抗衝擊性。隨著操作技藝日趨嫻熟,後來很少有人再抱怨這個問題——抱怨也沒用,聯加不承認產品有毛病,能做的不過是把槍杆扳直了,再綁兩塊鐵上去。這些自己都能幹,還免交幾塊錢的維修費。】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