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芳草的博客

  分享經曆  抒發見解
個人資料
正文

憶外公——中國心理學第一人張耀翔(續完)

(2015-01-11 03:00:11) 下一個
                                                                                                                                                                   作者:徐 方

                          國破山河在
 
    1941年,正值抗戰期間,上海淪為“孤”,南大學南遷至福建建陽。外公因大舅患肺病,不能一同前往。後來,他到滬江大學任教,並在大夏和光所大學兼,外婆在私立培成女中教書
 
那時期通脹嚴重,物價一日數變個別教授甚至靠擺攤兒過活。外公、外婆兩個人的薪水合在一起,不夠買一擔米,很難維八口之家的生,更何況家中有個病兒。他倆拚命到處兼課,外公累得體重減了三十多斤,還是入不敷出。無奈之下,外婆忍痛掉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四庫備要》和《圖書集成》。即便如此,他也不高官厚祿所。同事中有的當了偽國大代表做了官,有的失民族氣為漢奸。他們對此極為鄙視,立刻與其絕交
 
當時留在上海的,還有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鄭鐸先生。他是外婆程俊英“五四”代的老朋友,這時期跟外公、外婆往甚密,常他們家中品茗閑談,參他藏樓中的各種籍、文物。他也每天必到外公他們這邊來,彼此拳拳,互以“保持民族氣”相激勵。

    鄭振鐸先生是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就在許廣平被日本憲兵抓走的第二天,他來到外公家,焦慮地說:“外麵風聲很緊,敵人到處抓人,我不能呆在家裏,先在你這兒過一夜,然後再想辦法找個藏身之所。” 外婆一聽趕緊打掃亭子間,換上幹淨被褥,同時張羅晚飯。外公也誠懇地說:“您就長住在這兒吧。我家陽台上有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可以藏身。漢奸×××找我開會,我就是躲在那兒混過去的。如果有人敲門,您也往那兒藏,很安全的。” 鄭公大受感動,說:“你們如此殷勤招待,使我感激涕零。可我不能連累知己……”次日淩晨,他還是悄悄溜走了。
 
鄭振鐸先生還是個淵博的學者,涉足的學術領域十分廣闊。抗戰期間,他養成了收集古籍和文物的癖好,儼然是一位收藏家。他有時購得珍貴古籍,如:四函善本《金瓶梅》等,家裏藏書實在放不下,就寄存在外公的書齋裏,直到抗戰勝利才陸續取回。③
 
一次,鄭振鐸拿來一份報紙給外公看,上麵刊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主任赫美談話:“中國珍貴圖書正源源流入美國,凡稀世孤本,珍藏密稿,文史著,品類畢備。國會圖書館暨全國各大學圖書館中,均有發現。凡此善本,入美國者月以千。即以國會圖書館,所藏中國圖書,已有兩千萬冊,數且與日俱曾。……”他氣得:“是可忍孰不可忍!將來我欲研究孤本秘籍,要到國外去找,非中民族的奇恥大辱!合力,阻止外流如何?”當在座的有暨大教授周予同,他長歎道:“買書我是成的,可哪來呢?”公瞪著眼,久久無言……從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情低落,鬱鬱寡。一次,他衝衝地趕來,說買到了《脈望館鈔校古本今雜劇。他:“是國寶,其中包含了二百四十二種元明雜劇,共六十四冊,幾乎每種都是可驚的發現……我患得患失地失眠了三夜,生怕它流入異國,於以九千元成交。”外公他聽了,為鄭公那熱愛祖國文化的癡情所感!④

    1945年,抗戰勝利,舉國歡慶。此大舅正奇肺部的核菌脊椎,病入膏肓。外公悲了挽救生命於萬一,他找到停泊在上海吳淞口岸的美國軍艦明情況,要求船上的醫。出於人道考量,允他登。外公向谘詢,國外有沒有什麽新,能救孩子一命。醫生憾地告他,到目前為止結核病是尚未攻克的醫學難題,表示無能力。不久之後,年18大舅就去世了。僅僅過兩個月,治療結核病的特效藥鏈黴素問世,外公為愛子沒能等到一天痛心不已……
 
                                     壯誌未酬

    1949525日,上海解放。據母生前回,那天清晨他推開窗子,看到很多當兵的抱著睡在路兩旁的便道上,著“三大律八注意”的布告。弄堂裏的男女老少紛紛出來慰,外公也提了一開水,在人群當中,可決不喝。外公大受感家人“抗我回老家探望舅父,他靠養鴨為生,可子都被兵匪光了。好容易盼到抗戰勝利,美國兵卻在上海調戲婦女。明的解放軍與這些軍隊相比,直有天壤之。他們給我的印象在太好了,跟斯在《西行漫》中所描述的完全一。中國有希望了。”⑤外婆生平最敬仰李大先生,她也為恩師的未竟事業得以實現欣喜不已!
   
                                      

                           1950年代初攝於上海華東師大寓所前,
                          左起:
張純音(張耀翔次女,作者母親)、
                          程俊英、張耀翔
            
1950年,外公在上海複旦大學任教。次年,大學院係調整,複旦教育係調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於是外公、外婆兩人都到華師教書。1955年,外公任華東師大教育係主任,同擔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研究、中國心理學會上海分會理事此時的他,以拳拳報國之心,準備在事大幹一。可是到了1958年,他之盡瘁近四十年的心理學,竟被定為資產階級學科,他本人也遭到批判。盡管如此,外公依然滿懷希望,常向家人抒發他對心理學各種問題解,認定這是一門深具用價的學科,定能為祖國建設服務。

    外公最大的心願,是在有生之年修中國心理學史。他過去發表的《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史略》一文,就是這個計劃的雛形。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古時雖無‘心理學名目,但屬於這一科的研究,則散見於群籍,美不勝收。不僅有理論的或敘述的心理研究,且有客觀的及實驗的研究。不僅討論學理,且極注重應用。他們稱這種研究為性理心學”。 掘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寶庫,外公孜孜不倦地花了十幾年功夫,整理中國書中有料多達20萬字,還撰寫了若幹篇文章,然而卻表無
 
19634月,外公70,這也是他與外婆40周年念。此時的他,因中而半身不遂已三年,身體每況愈下。他自知來日無多,握外婆的手二人共同生活在二十世不平凡的月裏,是幸福的。所恨者,我未能出《中國心理學史》一,不能整理舊作,不能陪你歡度晚年……”⑥196479日,外公離開人世,享年71
 
文革”後期,一次我到上海探望外婆,看到年邁體衰的她獨居陋室,甚是淒涼。屋裏除了一床、一桌、一個破舊的單人沙發外,就是滿架子的

外婆程俊英“文革”前任上海華東師大中文係教授、副係主任。她國學功底深厚,在先秦文學研究領域頗有建樹文革中慘遭迫害,被迫退休。她告我,文革初期打砸搶橫行,華東師常溪萍和多位教授死於非命,她自己被打成術權紅衛兵到抄家,她的住所時刻都有被抄的危。在極度恐懼中,她含淚一把火掉了外公的全部手稿;還給上海造電話把外公的拉走。外公生前酷家中有專門書閣,題名“望海居”。他讀書涉獵麵甚廣,不僅局限於心理學,古今中外、九流雜家,連詩、詞、曲、小說都看。他的大部分是精裝英文,生前幾乎每本都讀過並在空白寫下多眉批。由於要理的量太大,造廠派來拉。可人家看了那些不願意要,回收舊書的目的是用來打漿做草的,那些洋裝上的硬殼封麵不能打漿,得先拆掉才能。萬般無奈,外婆隻好自己一本本撕去上的封皮,心裏在淌血……最後,那些堆如山的稱斤共竟有四噸之多! 外婆兒懊悔不已,外公花生心血之收藏於一旦痛心疾首!長歎一聲:“當年避免珍文獻流到海外,其所有;可我卻這樣大肆毀書,造孽啊……”
 
                                       劫後重生
 
文革束後,1978底,中國召開了心理學會第二屆年會,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被恢複了名譽。與此同,外公的工作也得到肯定。此後數年,母親協助外婆整理外公舊作1983年和1986年出版了張耀翔《心理學文集》和《感、情及其他心理學文集續編,以此告慰外公在天之靈。

                   


    1978年,年近八旬的外婆,應華東師大古籍研究室邀請再度出山。為了奪回失去的時間,她拚命工作——帶研究生、著書立說,先後撰寫了《詩經注釋》、《詩經漫話》、《詩經選譯》等著作,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推崇,公認她是《詩經》學權威。更令人驚歎的是90高齡的她,還與青年女作家蔣麗萍合作,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寫下長篇小說《落英繽紛》。該書問世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讀者紛紛來信,表示欽佩和欣賞。
 
外婆程俊英於1993220日病故,享年93歲。
 
外公耀翔是最早將西方現代心理學介紹到中國的人。作為開拓者,從1920年回國到1964年病逝,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貢獻給我國心理學教學、科研和普及工作。他雖然沒能實現晚年的心願——修中國心理學史,然而他一生的經曆,他的生前、身後,恰似一部中國代心理學發展史,留在人間
 
         *                 *                 *
 
本文寫作之前,老友關慎捷先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寫成之後,又提出了若幹寶貴意見,使其更趨完善。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程俊英:《耀翔與我》,《感覺、情緒及其他——心理學文集續編》(附),張耀翔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②④程俊英:《回憶鄭公二、三事》,《程俊英教授紀念文集》,朱傑人 戴從喜編,華東師
   範大學出版社,
200412

程俊英:《懷念鄭振鐸先生》,《程俊英教授紀念文集》,朱傑人 戴從喜編,華東師範大
   學出版社,
200412
程俊英:《程俊英自傳》,《程俊英教授紀念文集》,朱傑人 戴從喜編,華東師範大學出
   版社,
200412

           
——本文原創,謝絕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杜昱偉的 回複 悄悄話 真是書香門第,代代相傳!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拴住太陽好幹活啊!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又見你的字,謝謝分享。那些經曆聽上去並不陌生,你能把它記錄下來難能可貴。照片很好。
helmsley 回複 悄悄話 看標題,還沒看內容,就估計地點應該是在上海。
中國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像樓主外公這樣的學者,文人在上海還有很多。非常令人尊敬。
90年代的新新人類已經大都沒這些曆史知識了。很多人竟然認為上海是沒有文化底蘊,隻有工商業的城市。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久聞程俊英先生的大名!見過她年輕時跟廬隱等三人的合影,真是人如其名。
曾經抄錄過一首程先生翻譯的詩經“桃之夭夭”,非常可愛有趣。
茂盛桃樹嫩枝丫,桃花燦爛粉紅花。
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你夫家。
十裏芳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ach1960' 的評論 :
你母親晚幾年患病,等到了特效藥,真幸運!
據母親講,大舅在他們幾個孩子當中天資最高,堪稱天才,卻早早離世,非常可惜。
coach1960 回複 悄悄話 讀後不勝噓唏,大舅病逝可惜了。我母親1951年患了骨結核病,鏈黴素救了她一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