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芳草的博客

  分享經曆  抒發見解
個人資料
正文

幹校雜記(二) 整裝待發

(2013-11-16 06:33:25) 下一個
    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簡稱學部,下麵有十三個研究所,外加一個情報研究室。母親張純音是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969年,文革到了第三個年頭,各個所的人都集中住在單位參加政治學習、搞運動。一天,母親突然回家,說經濟所已正式通知,1116日下幹校,地點在河南息縣。
下放動員提出的口號是“連鍋端”,鼓勵人們退掉房子,帶上家屬一起走。當時學部光職工就有兩千多人,再加上家屬,不能一下子都開下去,得派個“先遣隊”打前站。那個時候全國學習解放軍,各研究所都按軍隊編製,文學所是五連,經濟所是七連。也不知是誰的點子,說:“既然是五七幹校,就讓五連和七連先去吧。”於是我們就先行了一步。
  下幹校的過程很倉促,從正式動員到出發,隻有短短10天。在此之前,父親已帶著哥哥去了位於黑龍江北安的水電部五七幹校,家裏隻剩下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弟弟是弱智兒,不適合一起去,於是母親趕緊找了一家幫忙照看。那我十五歲,已經懂事,知道要為母親分憂。
經濟所隻為下放人員提供兩項幫助:一是免費發放麻袋;二是提供存放東西的場所。對於我家來說,房子和家具都是從父親單位租的,隻要退掉就行。父母最看重的,還是那些書。我和媽媽手忙腳亂地把家裏的書裝進麻袋,然後用麻繩把口縫上,再用毛筆寫上名字。一共裝了十幾袋,這就是當年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最重要的家當了。
  經過三年困難時期,母親深知在艱苦環境下營養有多重要,而所謂營養主要還是蛋白質。她決定多帶一些高蛋白、易存放的食品,差我上街買三樣東西:奶粉、肉鬆、午餐肉罐頭。事後證明這一決策英明無比,幫我們度過了難關。
  我們的行李倒也簡單,隻有兩隻大箱子。每個箱子先以兩層罐頭鋪底,然後再擺一層奶粉、肉鬆。最上麵放衣服、雜物等。外人除非翻箱倒櫃,否則不會發現這個秘密。

注:本文原創,謝絕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講的真實故事,很感人。
loonlinda 回複 悄悄話 我父親去年過世了,我後悔一直沒有問過他,當年他的那些書是存在了哪裏呢?他沒有帶到幹校去,但去年我回國處理他的遺物時,那些書都在。
SUNNE 回複 悄悄話 當年近八十歲的老海歸,化工博士,化工部副部長侯德榜是化工部第一批去河南幹校的學員。當問他有什麽要求時,老頭隻要求帶著五十多歲的兒子上幹校。後來周恩來知道了此事才製止了這種冠冕堂皇的迫害。
hihierarchy 回複 悄悄話 喜歡讀這一類的文章,最開始是因了楊絳先生的【幹校六記】,發現沉重的生活用陳述的筆調講的故事,在看過後雖然不是馬上淚沾前襟,卻引起好多的思考。我是六十年代末出生,父母也下放,祖父母也被打成“右派”,但我可是沒有什麽深刻印象。可是讀過您的回憶,和【幹校六記】楊絳先生的“平鋪直敘”,讓我深思:那時候發生的事,有多少在今天的年輕人心中會激起感觸。回憶過去,我不知您怎麽看,除了懷念過去的人和事,對於未來,是什麽樣的學習課呢?未來的中國,希望再也不是“最後悔的事就是選擇了回國”。可惜這樣的文章在國內不易讀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