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備最後畢命一戰,夷陵之戰的大方向還是對的

(2013-08-14 09:45:38) 下一個

劉備最後畢命一戰,夷陵之戰的大方向還是對的

夷陵之戰的大方向是什麽呢?

夷陵之戰的大方向就是蜀在差不多穩定下來以後的近期敵人是吳,理想情況是蜀聯魏攻吳,也就是說蜀的外交政策從聯吳攻魏轉化為聯魏攻吳。

雖然我說夷陵之戰的大方向還是對的,那也隻是個大方向而已,因為當時的實際條件不允許朝哪個大方向走。

我對夷陵之戰的大方向有興趣是因為我以為它跟美、蘇、中差不多40年前的故事有關。

我不管什麽“同年同月同日死”之類的兒女情長,哦,不是兒女情長,是兒兒情長,是兒兒情長我也不管。

傻人都有露傻僻,他們不知不覺地不由自主地暴露他們自己的傻,比如說他們喜歡說劉備在乎“以人為本”,在他們的眼裏,死了的那麽些士兵都不是人。

有言網友討論了實力最大的曹丕“同時發兵,東吳可滅,再和西蜀較長短。”

其實呢,即便是曹丕同時發兵,東吳也未必可滅,因為劉備也不可不防曹丕,特別是以夷陵之戰戰後的事實看,也如有言網友指出:“實事無情地證明了他的大繆:孫權,作為一個老練成熟的政治家,在艱苦贏得勝戰後,立馬和親戚劉備講和,劉備此時自然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家被曹丕作了漁翁。”

有言網友的“立馬”用的很形象,所以,如果曹丕“同時發兵,東吳可滅,再和西蜀較長短”的話,在曹丕發兵攻吳的條件下,“孫權,作為一個老練成熟的政治家”,還有沒有夷陵之戰都會是問題。

因此,曹丕的能力還是很高的,倒好像是那位謀士劉華一廂情願打如意算盤了。

所以,所謂曹丕“同時發兵,東吳可滅,再和西蜀較長短”是需要有基礎的,那就是,如果事前沒商量的話,劉曹相互心知肚明配合默契,如果事前有商量的話,劉曹建立統一戰線共同對吳,總之,不管有沒有統一戰線的形,也得有統一戰線的實,才有可能有曹丕“同時發兵,東吳可滅,再和西蜀較長短”的可能性。

反正,不可以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

不能因為別人沒有作出對你有利的對你來說正確的決定就說你敗在高估了別人的能力,即便是對別人也有利,別人也未必會主動配合你,特別是打仗這種有關生死存亡的事是絕對不可以依賴別人滴,敗了就怨天憂人,不可以把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隻是說小說啊,至少也還有舌戰群儒。

即便是生子當如的孫仲謀加周瑜和長江天險,也得諸葛亮舌戰群儒幫助東吳主戰派,建立孫劉赤壁統一戰線共同對曹。

統一戰線不是自然形成的,特別是打仗,尤其是曹劉幾天前還是敵人,所以,從曹丕沒有發兵滅吳的角度,應該說劉備敗在沒有去曹丕那裏舌戰群儒,簡單的說就是沒有利用關公這張政治牌建立曹劉共同對吳的統一戰線,因為吳殺關公可以作為劉曹放棄前嫌共同對敵的理由,也可以說是曹相信孫劉真正分裂的理由。

其實呢,這些都是表麵現象,劉備失敗的根本是東吳團結上下一心,而西蜀伐吳不齊心,最明顯的就是諸葛亮要給劉備看家。

也許是諸葛亮不同意劉備的夷陵之戰的大方向,那就是說他堅持聯孫抗曹,或者說諸葛亮的聯孫抗曹的原則性很強,也許是諸葛亮對實力的判斷,反正劉備和諸葛亮的思想不一致,這至少說明了西蜀內部不團結。

還有就是諸葛亮不去,諸葛亮不在軍中對蜀軍的戰鬥力的影響,諸葛亮不在軍中蜀軍還有多大的戰鬥力,士兵數量雖然重要,但是數士兵數量並不說明戰鬥力強,尤其是進攻一方,所以,僅僅分兵一條就是必敗,而且還是三家最弱的一家分兵,再加上西蜀內部不團結。

所以,在諸葛亮看家的情況下,反正劉備兵敗的可能性幾乎是必然,諸葛亮應該可以看到這一點,那麽,不管諸葛亮的主觀願望如何,事實將證明劉備是錯的,諸葛亮是對的,諸葛亮不和劉備撮的時候在一起,家,對劉備,作為一個政治家,還有什麽用?

都不用說諸葛亮看家不去本身對劉備來說就是釜底抽薪了,而且還是抽了最重要的那一根薪。

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是一樣,當你認為你的上級的計劃是錯誤的,而你的已經決定實施他的計劃的時候,你是“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錯,你也跟你的上級錯在一起,全心全意配合你的上級呢?你還是三心二意甚至袖手旁觀呢?

因為未來畢竟是未知的,也許你的全心全意的配合你的上級的計劃結果成功了呢?

也許你的全心全意的配合你的上級的計劃結果造成更大的損失,隻不過這時候,錯,你也跟你的上級錯在一起。

如果你的上級就是公司的主人,錯,也是他的公司,你全心全意的配合了你的上級的計劃,結果失敗了,在他的眼裏,你是一個形象,你沒有全心全意的配合,結果也失敗了,在他的眼裏,你就是另一個形象了,特別是在他的眼裏,前一種失敗他沒有理由責備你,後一種失敗他就有理由責備你了。

我們普通老百姓絕大部分都是給別人打工的,因此很容易隻站在也是給別人打工的諸葛亮的立場上理解諸葛亮,不管“匡扶漢室”是不是劉備的事業,反正蜀是劉備的公司,所以,劉備不隻是諸葛亮的上級,劉備還是諸葛亮打工的公司的主人。

在公司的主人的立場上理解劉備,忠,就是要跟著他走,無論是對是錯,特別是“兄弟齊心,其力斷金”,是對是錯還不一定呢。

所以,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上也不完全是菜鳥的劉備,他對自己內部的不團結還是應該心知肚明的,尤其是對諸葛亮的反對對他的計劃的打擊是應該有切膚之痛的感覺的。

還有就是用關公守荊州本身就說明了西蜀內部不團結,至少思想不一致,反正劉備和諸葛亮裏有一個(恐怕是他們兩個都)在打個人的政治小算盤,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論證過了。

所以,劉備托孤就是告訴諸葛亮,你打的個人政治小算盤雖然不是路人皆知也是高人皆知,用你的餘生鞠躬盡瘁向我兒阿鬥證明你的忠心,同時掩蓋你的不忠吧,後來諸葛亮沒完沒了七出祁山差不多就是飛蛾撲火的一根筋還是很成功的對路人老百姓掩蓋了他的不忠。

不過呢,孫劉赤壁統一戰線是老二和老三聯合對付老大,因為形勢對老二和老三都是生死悠關的,他們有共同的需要,所以,老二和老三的統一戰線就相對比較容易建立。

而曹劉共同對吳的統一戰線是老三和老大聯合對付老二,這就要看老大對來自老二的威脅的感覺了,所以,老三和老大的統一戰線就相對比較不容易建立,至少老大的需要是關鍵,而不是老三的需要是關鍵。

這就是我這裏要說的,從老三跟老大聯合對付老二的角度看,劉備最後畢命一戰,夷陵之戰的大方向還是對的。

可是,即便是劉備打關公牌試圖建立曹劉共同對吳的統一戰線也未必能成功,因為曹比劉強,誰需要誰很明顯,特別是孫對曹基本上沒什麽大的威脅。

無論如何,從老三跟老大聯合對付老二的角度看,基本條件是老二對老大有威脅,而老大自己有打老二需要是根本,因為畢竟老大的實力是第一。

因此,當年中國聯美抗蘇就有點劉曹聯合抗吳的意思,蘇聯顯然對美國有一定的威脅,這一點顯然比當年孫對曹的威脅強太多了,美國自己的反共需要也很強,這一點也不是當年曹滅吳的欲望可以比的,因此,冷戰後期確實是有老二對老大的威脅,而老大自己有打老二需要。

但是,因為畢竟老大的實力是第一,老三跟老大聯合對付老二的統一戰線必須是因老大的需要而產生,不可以是老三的需要來調動老大。

所以,當年中國聯美抗蘇中國不能去找美國,因為美國比中國強,當年中國聯美抗蘇的實現,必須是美國來找中國,這樣的當年中國聯美抗蘇才有可靠的基礎。

這就是我開始說的夷陵之戰的大方向跟美、蘇、中差不多40年前的故事有關,尼克鬆來北京找毛主席,老三跟老大聯合對付老二的統一戰線因老大的需要而產生。

特別有趣的是,當年毛主席其實也有一張“關公牌”,這張“關公牌”使美國相信中蘇真正分裂,當然同時也是中美有可能聯手對付蘇聯的理由。

當年毛主席手裏的那張“關公牌”就是珍寶島之戰!

即便是那樣,畢竟美國是老大,當時中國的實力也就那麽一點點,中國隻是給了美國一個跟蘇聯討價還價的籌碼的可能性是明擺著的,如果是那樣的話,美國利用中國最後美蘇達成G2,中國也就隻有看著的份兒了。

特特別有趣的是,當時毛主席也跟當年劉備一樣也有一個不同意劉備的夷陵之戰伐吳的大方向的諸葛亮,隻不過毛主席的這個諸葛亮是不同意毛主席的冷戰後期的大方向:抗蘇(!)當然還要加上聯美。

毛主席的這個諸葛亮跟劉備的諸葛亮一樣,一個是堅持赤壁之戰時的聯孫抗曹路線,或者是聯孫抗曹的原則性很強,另一個是堅持建國初期時的聯蘇抗美路線,或者是共產主義的原則性很強,也許是對實力的判斷,反正劉備和他的諸葛亮的思想不一致,毛主席和他的諸葛亮的思想也不一致,這至少說明了西蜀和中共內部不團結。

毛主席的這個諸葛亮就是林彪!

中國當然不希望隻是給美國一個跟蘇聯討價還價的籌碼,因為老三還是希望老大和老二鷸蚌相爭滴!

記得看基辛格的回憶錄裏說的毛主席的原話是你們美國不要踩著中國到蘇聯去。

謝天謝地,老大和老二鷸蚌相爭了,不僅兩敗俱傷,還是一死一傷的理想最佳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