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走出舒服區

(2024-06-26 11:36:51) 下一個

夏天了,想出去跑步,一看外麵溫度差不多三位數,呃。。。還是空調房間舒服;

冬天,清晨醒了,該起來晨跑了。可是外麵天寒地凍,又縮了一會兒,還是被窩裏舒服啊。溫暖。。

可也有些狠人,不管這些。出不出門,也會看一下天氣。不過看天氣不是決定出不出門,而是決定穿啥出去跑。

這樣的人,離他們遠點。

說得遠一點,人類為什麽成為地球表麵生物的主宰,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走出了舒服區。

很多動物,吃飽了,就休息了。滿足食欲,性欲,求生欲,就滿足了。所以,它們還住在樹上,草叢裏。

在東南亞國家,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前有個7-70現象。就是華人占7%的人口,卻掌握著那些國家70%的經濟命脈。因為華人勤勞,愛儲蓄,不滿足,要做大。而那些島上的原住民,千萬年就在島上生活的好好的。無所事事。東西吃完了,餓了,就去海裏捕魚,樹上摘果子。住在甘榜裏,天天海灘陽光,唱歌跳舞,悠哉遊哉,好不自在。直到來了華人。

昨天,我貼了小K和多吉的故事。除了勵誌,也有人表現了歎息憐憫,同情和無奈。但,那不是我的本意。

我們習慣於用我們的標準,來評判我們看到的。可是子非魚,胭脂魚之快樂?

設想一下,假如,小K的媽媽(梅姐),就按照老一輩的安排,生了安娜,安居樂業。然後安娜複製,生個小安娜,再複製,小小安娜,祖祖輩輩,生活在恩施大山溝裏,也是可以過的。我們覺得他們窮,那是按照美國美元的標準。窮是窮點,可也能粗茶淡飯,沒有到痛苦得過不下去的地步。祖祖輩輩都這麽閑雲野鶴,不也挺好。

可是,梅姐不滿足,翻山越野,小兩口從恩施走到重慶,販賣牛羊。小K也從湖北到了深圳,哪怕頭破血流。

多吉,也一樣。他已經結婚,成家立業,天天勞動,然後可以生兒育女,延續祖輩的生活方式。。。

但是,他們走出來了,不滿足,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舒服區。多吉從甘孜走到了甘肅,走到了浙江,香港,走到了巴黎,現在又走到了舊金山。這條路是多麽的艱辛。他自己都說,這麽辛苦,這麽累。那是比他在家鄉幹幹活,喝喝酥油茶辛苦百倍。但是,他不後悔。

我們以我們的眼光看到他們的草根出生,歎息他們的艱難。我們自己何嚐不是呢。我們是怎麽來到美國,來到西方的?我們高中畢業就工作,現在也許過得也還行吧。幹嘛這麽拚搏?落花在上海做醫生不好嗎?二醫附院可是鼎鼎大名的醫院,上海也是鼎鼎大名的城市。

但是,為什麽?為什麽我們走出了自己的舒服區?為什麽我們這麽拚搏?吃飽了撐的?

林肯說,But why, some say, the moon?

Why choose this as our goal?

And they may well ask why climb the highest mountain?

Why, 35 years ago, fly the Atlantic? Why does Rice play Texas?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所以好多有錢人最後家庭敗落。老子有錢,不用自己做飯,天天點外賣。外賣飯裏的轉基因多,油多鹽多添加劑多。老子錢多,不用早起上班,想睡到幾點就幾點起床。慢慢地就墮落了. 這也是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