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敏環富士山後話:
奪冠讓我找回自信,下一站衝擊西部100
口述|鄧國敏
記錄|徐凡
編輯|默默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V9IPPI05567I3M.html
1. 保持領先
我在賽前做的完賽計劃是20小時,基本是參照趙家駒去年完賽時間做的,比他去年的用時稍慢一點。用他做參照,是因為之前和他比過太多比賽,成績都相差不大。
今年起跑時間從去年的下午三點改到夜裏十二點,非常有利於我出發。在168公裏組別賽事中,無論如何都要至少熬一個夜,我寧願在我精力最好的時候熬夜。如果下午三點起跑,在熬夜前已耗費了很多精力,夜裏會更困。好不容易熬了一夜,結果早上還要跑三四個小時,會讓我很崩潰。
比賽的頭天晚上我睡得比較好,早上七八點才起床,下午又睡了兩個小時,所以精神狀況不錯,全程都沒特別困的感覺。
以前參加長距離比賽,我都要準備咖啡提神,但這次沒用上。我對咖啡因比較敏感,而且咖啡利尿,這個比賽為了保護山體環境不允許在野外排便,選手要自己背著尿袋跑,這會額外多花一些時間。因此能不喝咖啡就不喝了。
出發後,開始有四五個人一起在前麵跑。除了我和覃桂都,還有一位日本選手川崎雄哉(Yuya Kawasaki),是去年的百英裏亞軍和菲律賓選手John Ray Onifa。
川崎雄哉開始就往前衝,很明顯想在前麵領頭,這種時候精英選手之間就有一種相互試探,他想往前帶,我就跟著帶一下,但到了下坡是我們的優勢路段,他不一定跟得住我們,他很快意識到這一點,就退回去了。到第二個打卡點,他其實比我們出站快,但出站後要翻一座山,他就掉速了,到後來就再也沒趕上來過。後來知道他受傷退賽了。
John Ray Onifa也一直往前衝。我和他在國際賽事中遇到過好幾次,他一直就是這種風格:一出去就拚盡全力,可能中間就爆掉了,然後再調整,可能狀態就再上來一點,最後拿到名次,或沒調整好,就退了。
我和覃桂都一起跑了較長一段時間。一是我不太喜歡夜裏一個人跑,很容易跑錯路,浪費時間更多。二是我們一起跑還可以交流一二。
覃桂都是後起之秀,我也希望和他分享一些比賽經驗。看到川崎雄哉和John Ray Onifa都往前衝的時候,我跟他說,百英裏的比賽不該這樣跑。
跑168公裏的比賽,沒人能輕鬆跑下來。這不像球類運動去直麵對抗而是越野跑選手那種氣場會給對方帶來很強的壓迫感,這需要自己有好的心態和策略。我的風格比較沉穩,通常是跟著自己的計劃,不被其他選手帶著跑。
到F2時,我發現可能賽道補給點安排有變化,按原來的完賽計劃跑,時間肯定對不上了。這時我想,就當賽道是全新的,按自己最舒服的節奏跑就行。
組委會在賽前就告知選手保留隨時改變賽道的權利。這裏天氣多變,鏑木毅先生有很多備選線路,用於隨時調整。做這一切主要是當天氣變化時,之前線路上選手經過的地方會讓土壤變得脆弱,基於保護山體的原則,線路會經常變。包括不允許用登山杖、自帶移動廁所直到打卡點才能丟棄到指定容器,都是出於這個考慮。因此這個賽事自2012年舉辦以來也很不容易,多次因為台風、暴雨、下雪而中斷,還有一次因為台風,168公裏賽道調整為40公裏。
2. 艱難獲勝
這次賽事全程有四個站點允許朋友提供私補,F6山中湖站是第四個私補點,我到這裏比預計時間快了一個多小時,因此錯過了我的能量補給。
這種情況在2018年時也發生過。那時我剛成為職業運動員,環富士山百英裏也是我的首個百英裏賽事。本來女朋友要給我做私補的,但她不會開車,所以沒法到私補站,我就隻能全靠我自己。那時的換裝點在賽道70多公裏的地方,剛熬完一夜,可能腦子不太清醒。其他精英選手都有私補,所以進站沒停就出去了,我看他們出去也跟著出去,就忘了拿換裝包,忘了換鞋,其它補給都沒拿。
錯過這個關鍵的私補站,後麵是全程最難的部分。先要爬上1291米高的明神山,過了二十曲峠後,再上1598米高的杓子山,這些攀爬路段都要拉繩子,非常消耗體力。我隻能靠之前剩下的能量膠和站點的官方補給支撐。這兩個路段對我來說非常辛苦,幾乎處於斷水斷糧的狀態,很擔心自己抽筋。
覺得自己狀態不好,心裏就擔心後麵選手會追上來。在長距離賽事中,有時有些選手在後半程忽然狀態就上來了。我記得2018年在湖邊還有幾公裏到終點時,冠軍就被亞軍趕超,這個畫麵還正好被攝影師記錄了下來。這一幕就在我腦子裏閃現。
我當時想,要把領先的優勢至少保持到終點前的最後一個打卡點F8,比較穩妥的就是領先十分鍾。F8離終點18公裏,拉開差距十分鍾的話就比較難追上。
我意識到有可能拿冠軍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能跑的路段都要跑起來。我跑得非常專注,每個上下坡力求把每個細節都做好。最後發現成績確實比我預期的要好。
以前我跑比賽會聽聽歌,因為有些路段想放空自己。這次我也帶了耳機,但全程都沒聽歌,更多關注自己的身體、路麵,其它什麽都沒去想。
快到終點時,我腦子裏一直想的是六年前最後一段是湖邊比較開闊的路,結果進了一個小樹林。當時天有些黑了,本來該拿頭燈。我想著很快又要回到路邊,拿頭燈有些浪費時間,就用手機手電筒照明。沒想到和之前的路線已經不一樣了,小樹林裏走了近兩公裏。
到終點非常累了,當時隻想坐在地上歇會兒。但工作人員一定要拉著我去旁邊檢查強裝。
今年強裝和私補規則比以前都嚴格。他們會將越野包稱重,如果包裏還有水,必須超過2公斤;如果沒水,要超過1公斤。還檢查了我的衝鋒衣、衝鋒褲、兩個頭燈、保溫毯、帽子。
這次我從起跑就穿上長袖衝鋒衣。起跑時氣溫大約10度,第一個山和起點有七百多米海拔落差,可能有五六度的溫差。我比較耐熱,當我身體感覺冷時再穿衣服,可能會來不及,所以我一開始就穿上了。
這也是去年跑UTMB時的一個教訓。當時天變冷時,我換衣服晚了,身體受寒,肚子就出了問題。每個比賽都是在測試自己的身體、裝備,以及各種情況的相互配合。所以這次比賽一出發,我寧願先把長袖上衣穿上。
越野跑中補充能量也是一樣道理。如果身體很餓了才去補充,其實身體已經處於一個斷電的狀態,這時再補充可能就來不及了。因此我在賽道上會比較規律的補給,比如每45分鍾一個能量膠,半個小時一口能量棒。我會通過距離和配速情況來估算這個時間。
強裝檢查通過後,組委會才宣布我是冠軍。
3. 走出低穀
這個冠軍對我來說很特別。去年下半年在UTMB退賽,然後受傷,身體和心理都處於低穀,這半年多感覺在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後在這個比賽中找回了自信。
去年八月底在UTMB退賽後,經曆一段很低潮的時期。回來剛恢複訓練又受傷,後來我覺得也有可能是之前整個夏天訓練,累積的疲勞太多而引發了這個問題,不斷治療、康複、訓練,再治療、康複、訓練,一個接一個的循環。
傷病一開始是出現在你的身體上,你的肌肉、跟腱這些。其實身體很神奇,一個地方出問題的時候,另外一個地方會代償。時間久後,會給心理層麵產生影響——心理上會抗拒傷病。當你再發力的時候,總覺得那個地方的疼痛在擴大,然後其它肌肉會出現代償。
我去年受傷,開始是骨神經拉傷引起的括約肌的拉傷,我堅持訓練,就代償到小腿,小腿也有了一些問題,繼續練又代償到左右腿,問題就越來越多。
當身體處於良性循環的時候,訓練讓整個人的狀態向上走。但處於傷病期、沒有處理好傷病時,所有問題就一環接一環,成了惡性循環。
運動員的身體經常在傷病和高效訓練之間遊動。有可能訓練過度或沒到位。訓練的收益跟風險要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如何保持這個平衡?每個人對身體的感知是最強的,即便最熟悉你的康複師,都沒法跟你一樣知道你身體的每個反饋。你的睡眠、跑動時身體的反饋是怎麽樣,都很明顯的。有時我覺得我的訓練量過了,強度就放低一點,放鬆或進行交叉訓練。
我花了很長時間接受這種狀態,心裏不再抗拒它,才慢慢恢複到比較正常的訓練狀態。
直到今年一月參加港百。參賽前兩周我還不很確定我的狀態,但在那之後,發現賽後的疼痛感沒以前強烈了,我知道自己處於好轉的狀態。我也開始接受自己的傷病,覺得可以放心投入訓練,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都加大了。
4. 重建信心 ----> 衝擊“西部100”!
我的下一個重要比賽,就是6月底在加州奧林匹克穀( Olympic Valley)進行的西部100。
西部100的參賽人數嚴格控製在300多人,名額很難拿到。我這次拿名額非常戲劇性。一個中山大學畢業的朋友後來定居美國。這個比賽有一部分名額靠抽獎,就是5刀一張獎券,他買了500刀的獎券,有一張中獎了就送給我了。他覺得我作為廣東人的代表,一定要去體驗這個賽事。以後他還要抽,他說如果能抽中都給我去跑。
我接下來就是要為西部100做準備。
賽前訓練都是圍繞著這個比賽做訓練計劃,或者是新的比賽會設定一個時間目標。每次比賽的賽道狀況和要求不一樣,訓練方式也不一樣。
這次為了準備環富士山,我知道賽道前麵可跑性非常強,就練了很多強度和速度。賽前兩周還特地去莫幹山跑了比賽,試試頭燈好不好用,再就是特意晚上訓練去適應一下晚上跑的節奏。這些準備都很有效。
西部100和環富士山是完全不同的賽道。我五月底會飛去美國準備。其實在國外沒有熟悉的康複師,會對訓練有影響,因此我也不太願意太早過去。這個比賽允許有陪跑、有私補,美國的兩個朋友會給我陪跑和做私補。
【布注】:這兩個“朋友”我都知道,其中一個,是我們的雷歐。
西部100最大的挑戰是熱。我常在深圳和香港訓練,本身比較耐熱。我比較適應濕熱,而西部100的熱是幹燥,很難預料自己的適應情況。
每次百英裏比賽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比賽中出現的低穀和興奮的時間點都不一樣。西部100是我還不太熟悉的賽事,對名次沒太確定的目標,預估自己的完賽時間大概是十五個半小時。
這將是我在美國的第一場越野跑賽事,我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