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
2012 (1)
2018 (47)
2019 (87)
2020 (82)
2021 (120)
2022 (144)
2023 (114)
2024 (110)
“天有多高?”
小時候經常天真地問。但現在,爬過很多山了,這個問題又認真思考起來。而且,不少次,我真的看到自己跑到天上了。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感受。眼看著自己越來越高,穿過雲層,到了天上。有時,是開車上天;有時是飛機。
但越來越多地,我是跑上了天。跑著跑著,突然刺破青天,看那雲海在腳下的前方,浩瀚無垠。爽!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姑娘的心,天上的雲”。
在高山上運動,天氣變化劇烈。這次在落基山,本來是晴空萬裏,然後不經意地看到一片雲向你靠近,靠近,10分鍾後,“天”就陰了。然後看到遠處的山模糊了,下雪了,越來越近,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著橫向掃來,夾雜著冰雹,還有閃電。你不敢動了,慢慢挪。風大的時候,隻能停下。這場雪,可能隻有幾分鍾,也可能是幾小時,甚至幾天。說不準。這種情況這個假期遇到好幾次。最好的就是一團雲,鬧騰一會兒就沒了,然後又是晴空萬裏。。。萬裏?那隻是個形容詞。一萬裏等於5000公裏,3000英裏,半個美國。
雲,是最好的參照物。我們生活在對流層。常見的是層雲,還有層積雲。
霧,又是啥?靄呢?雲霧,霧靄。其實雲、霧、靄,沒啥區別,都是水汽,小水滴。所以是液體。霧,一般指離地麵比較近的,雲是天上的。靄是比較淡的霧。雲,當然意思涵蓋會廣一些,水滴會變成冰,是固體。而煙,那是固體,是灰塵。細小的,大概叫埃,塵埃。煙霧是不同的東西。加州大火燒出來的叫煙,太平洋的水汽蒸發上來的叫霧。如果你站在大熊湖的山上,估計能同時看到煙和霧。一個黑乎乎的,是固體;一個白茫茫的,是液體。很不同。
雲海,有時叫“霧海”。取決於你的海拔。沒啥區別。你到了山區,可以采到“雲霧山茶”。那些和山接觸的,可以是霧。飄在山間,不和山接觸的,就叫雲,一團一團的。但雲過一會兒飄到山崗上,和山接觸了,就又是霧了。
很迷惑,對不對?我就被迷惑了很多次。記得一次在夏威夷大島,天陰了,下雨了,大暴雨,車子前的雨刷子打到最快,還是看不起前麵,剛好也快天黑了,光線很暗。隻好打開雙閃,慢慢在山中開著。。。。
突然,覺得雨停了,又是萬裏無雲。我看到一片雲海,而太陽正在雲上,快下山了。夕陽無限好。
我突然明白了,大雨並沒有停,而是,我們爬得很高,到了雲頂了,我們在 Mauna Kea 的山頂。世界高度最高的山(不是海拔最高)。果然,過了一會兒,經過蜿蜒的公路,我們開始下山,車子又進入了雲海之內,恢複了大暴雨。一直下到停車的地方雨也沒有停。
這個聖誕節的後一天,我們在50號公路上到了一個叫做玫瑰山的小鎮,Montrose,海拔6000尺左右,也是晴天的早晨,然後,就看到前方一片大霧,那個霧啊,不像平時看到的靜止不動,而是呼嘯著在大街是橫飛。很是奇怪。而且濃度也是急劇變化,一會兒淡,可以看到前方兩條街的紅綠燈,一會兒又特別濃,十米遠就看不清了。這麽浪漫的名字,玫瑰山,怎麽覺得像西遊記裏的黑風洞啊。
小心翼翼地開出了小鎮,再往前開,開始爬山。隨著海拔的增高,大霧完全散去,藍色的天空下,飄著一些白雲。再回頭看,哈哈,剛才那不算霧,而是一片雲啊,漂亮的雲海。
玫瑰山小鎮完全淹沒在雲海裏,隻有旁邊的一段小山露出一點兒黑色,宛如海中的小島。美極了。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