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家中的一對寶貝兒女已長成跟我差不多高的挺能傑兒 - teenagers. 以前總結的養兒育女規則不再適用,隻好臨時抱佛腳,抓緊看了/聽了幾本如何 survive 挺能傑兒和如何幫助家中的挺能傑兒 survive 的書。 準備陸續寫點讀書總結,既提醒自己,也和家有反叛精神超強的挺能傑兒的父母們分享。
1. Anthony E. Wolf: "Get Out of My Life, But First Could You Drive Me and Cheryl to the Mall?": A Parent's Guide to the New Teenager
Anthony Wolf 的書一般都有比較抓眼球的標題,如下麵這本: I'd Listen to My Parents If They'd Just Shut Up: What to Say and Not Say When Parenting Teens
他的書都是小冊子,一本書一個周末就讀完了,且語言幽默,廢話比較少。![](/upload/album/d0/5a/0f/7b33440a54724bPiO29W.jpg)
我家的兩個挺能傑兒非常符合 Anthony Wolf 的Get Out of My Life, But First Could You Drive Me and Cheryl to the Mall? 這本書裏描寫的形象,書中的很多跟挺能傑對話也讓我頻頻點頭, 所以先拿這本書說事兒。
按照這本書,青春期的孩子在兩種力量之間掙紮,一種是內在的聲音要求她/他們獨立,擺脫父母的控製,因而也不再有父母給建立的安全網;另一種是每個人內在的“嬰兒”-那個渴望被照顧被嗬護被無條件的愛的自我。 這兩種力量的較量表現出來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們會冷淡並反叛跟她/他們最親近的那個人,母親首當其衝,父親次之。 同時,青春期的男孩子荷爾蒙亂串,在他弄清這個 sexuality 之前,他選擇躲避: 少說話,少露麵,尤其少跟媽媽交流。 青春期的女孩子則選擇跟父母吵架,尤其跟媽媽吵架,一爭高低。
青春期的孩子們光忙著為自己爭這爭那,忙著擺脫父母的權威,忙著應付爭自由所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她/他們處在非常自我中心的階段,不大關心別人的感受。 他/她們會撒謊,比如把很差的成績單藏起來,比如跟父母撒謊以便去一個wild party 等。 青春期孩子們撒謊並不等於他/她們會一直撒謊,父母應該把精力集中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沒完沒了的跟孩子討論撒謊問題, 比如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應對很差的成績單,如何避免讓孩子去不安全的party。
父母要設規矩並enforce 這些規矩,不要跟青春期的孩子們沒完沒了的討論這些規矩,這樣會中了孩子們的圈套。
孩子們當然會設法操縱父母,比如做出很悲哀或者很自卑或者很累的樣子,比如說 I don't care等。 父母不要被孩子們牽著鼻子走,若是實在擔心的話,找個雙方都很平靜的機會問一下孩子是否真的很悲哀很自卑。
總之,青春期的孩子很可能不再跟父母親近,她/他們會說些不可理喻的傷人的話做些傷父母的事兒。 父母在這個階段不要跟孩子一般見識,不要沒完沒了的講大道理, 盡量不要讓孩子們的昏話影響自己的情緒。 該講的道理要講(不要嘮叨),孩子們看上去沒聽,但是實際上還是多少聽了。
青春期隻是一個階段,隻是孩子們試圖完成從完全依賴父母到自立的一個過渡期,在青春期的盡頭,是相對獨立成熟並不再整天看著父母不順眼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