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略談文學之渲染手法(ZT)

(2016-05-10 22:50:42) 下一個

    渲染原屬中國畫技法的一種,為突出形象之用。以水墨或淡彩塗染畫麵,以烘染物像,增強藝術效果。亦可作“設色”解。渲,是在皴擦處略敷水墨或色彩(皴,國畫畫山石時,勾出輪廓後,再用淡幹墨側筆而畫)。染,是用大麵積的濕筆在形象的外圍著色或著墨,烘托畫麵形象。渲染技法後用於文學領域,成為文學作品中一種常用的表現手法。作為文學表現手法的渲染,指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為、心理等作多方麵的鋪敘、形容和拱托,以突出描寫的主要對象或主要方麵,加強藝術表現效果。渲染的對象主要是環境、氣氛、事件和人物。渲染的具體手法主要有反複、排比、誇張、層遞、鋪陳、烘托等。 
 
    一、渲染具有的特點 
 
    1. 渲染要圍繞一定的中心展開

    在繪畫中,這個“中心”就是指“需要強調的地方”,在文學中則指描寫的主要對象或主要方麵。使用渲染手法,要始終圍繞這個中心展開,意象及詞力始終指向描寫的主要對象或主要方麵。如宋代柳永的詞《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該詞的中心在於抒發濃重的離別之苦。詞人描寫環境時寫了淒鳴的寒蟬,傍晚雨後的長亭,催發的蘭舟,煙波浩渺的楚天,還寫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細節,以及別後的淒涼情景,這些描寫都緊緊圍繞著“離別之苦”這一中心鋪展。經過詞人如此層層鋪墊堆積,別情確實讓人難忍難承了。

    2. 渲染要圍繞中心正方向展開

    渲染手法的這一特點,要求用於渲染的材料必須正方向支撐渲染的中心,而不能是相反。上麵柳永《雨霖鈴》一詞中的環境及細節等描寫,全都正方向支撐強化了“離別之苦”這一中心。因此,正襯手法屬於渲染之下的具體手法,而對比、反襯則與渲染有著明顯的區別。特別說一下其中的反襯。運用反襯手法,用於反襯的材料雖然也能對描寫對象起到襯托作用,但這種作用是反方向的,這與渲染手法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像“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之類的句子,均運用了反襯的手法,但不是渲染。

    3.要對用於渲染的材料著色加彩

    渲染,繪畫中就是在畫幅需要強調之處,加上或濃或淡的墨彩。引入文學中,這“色彩”指的是鮮明的顏色,有特點的形象,特具表現力的詞語,運用了鋪陳、排比、比喻、誇張、神話等手法。經過這番“著色加彩”,這些渲染材料會更形象、更鮮明、更有力。僅舉張衡的《二京賦》為例。張衡的《二京賦》,為了諷諫當時統治者戒奢以儉,體恤百姓,故而鋪寫了前朝京師的壯美華麗以及統治者浩大的田獵場麵。宮殿樓台、車馬兵戈、林草獸鳥,物象繁密,詞藻富麗,手法迭變,作者以濃筆重彩渲染奢糜以達到諷喻的作用。

    需要補充的是,並非隻有濃墨重彩,才算得渲染。運用渲染手法,也可用不太多的筆墨,而收到顯著的渲染效果。魯迅的小說《故鄉》的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這裏所用筆墨並不多,但卻把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下農村的蕭索境況充分渲染了出來,也很好的烘托了“我”回故鄉的悲涼心境。由此可見,渲染運用的效果,不決定於筆墨的多少,而關鍵在於作者能否抓住事物的本質特點,並進行精致有力的描寫刻畫。

    上麵分析了渲染手法的特點,下麵談談渲染手法的應用,在下麵的文章情境中多用渲染手法。 
 
    二、渲染手法的應用 
 
    1. 在描寫人物時,如果這個人物的外貌、某種行為、某個細節對刻畫人物性格的關係非常密切,就要加以渲染。如《孔雀東南飛》中,在劉蘭芝被遣離開焦家時精心打扮:“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要若留紈素,耳著明月檔。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段外貌描寫著意寫蘭芝的精妙裝束和儀容,突出運用了誇張、排比、細描等渲染手法,它的作用是表現劉蘭芝的自尊、鎮定和外柔內剛。

    2. 在需要利用景物來渲染氣氛、襯托某種心情或想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時,也可以采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淒清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朱自清的散文《綠》,在開頭對梅雨潭周圍環境作了描寫,著意描繪了梅雨亭的態勢和潭上瀑布聲音,瀑布的水花水滴的飄散。觀察細膩,文字優美。作者采取這種渲染手法的目的,就是引導讀者進入美的意境中去,產生與作者那種舒暢興奮心情的共振。

    由上可見,渲染作為一種常用的表現手法,對於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刻畫人物形象,對於推動情節發展、增強藝術表現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當然,運用渲染手法,要注意自然妥帖,不可生搬硬套。北朝著名的敘事詩《木蘭詩》,寫花木蘭替父從軍凱旋後返回故居的情景時,成功地運用了渲染之法: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些詩句充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蘭還家的熱鬧氣氛,但卻合乎情理,真摯動人。相反,運用渲染手法時,如果過於誇張,脫離了生活的基礎,那就談不上藝術的真實,結果隻能讓人覺得虛假。另外,“渲染”一詞還應用於燈光設計、房屋裝飾、電腦製圖等方麵,它還有“誇大”的意思,均不在文學表現手法之列,未列入本文討論範圍。 (來源:中國文學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卜蘭子 回複 悄悄話 很有啟發,謝謝轉載
登錄後才可評論.